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浙江省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效果评估分析

浙江省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效果评估分析

来源:吉趣旅游网
浙江省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效果评估分析

作者:张 津 胡格平 翁星星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24期

浙江省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效果评估分析

张 津1 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胡格平2 浙江省卫生财会管理中心

翁星星3 浙江财经大学

摘要:目的:分析浙江省实施医药价格改革政策对17家省级公立医院经营情况的影响程度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省级17家公立医院实施医药价格政策前后工作量、医院收入结构、均费水平、业务收入成本率、财政补助收入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浙江省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具有初步效果,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降低,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但还存在通过非技术服务达到补偿的可能和业务收入成本率持续上升的问题。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经营影响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6-0-0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浙江省17家省级公立医院,研究数据来自浙江省卫生财会管理中心编制的2013-2016年财务资料简编,研究方法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首先通过EXCEL数据归纳整理,选取4年(2013-2016)财务相关数据对医药价格改革实施前后进行对比,分析医改政策对医药经济运营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优化和完善省级公立医院的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1.工作量增速趋于稳定,平均住院日进一步缩短

2016年浙江省省级17家公立医院平均在职职工43655人,实有床位28757张,门急诊人次3175.35万人次,出院人数117.7万人次。门急诊人次2014年增幅5.4%,2015年增幅4%,2016年增幅4.57%。出院人数2014年增幅13.3%,2015年增幅9.97%,2016年增幅10.06%。4年间平均住院天数从9.48天下降到8.46天。

2.业务收入稳定增长,收入结构明显优化

自从2014年4月1日浙江省实施医药价格改革政策后,省级17家医院业务收入持续增长,2014-2016年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5.13%,其中业务收入(不含药品收入)增长22.54%。剔除门急诊量和住院人次增长的因素,百元医疗收入消耗药品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从2013年39.94元降到2016年36.7元。

3.门诊均次费用明显提高,均次费用结构需要优化

2016年省级17家公立医院门诊均次费用为310.45元,相比2013年260.25元增加50.2元,平均每年增长率6.43%,门诊均次费用相比医改前明显提高。还有门诊均次费用从2013-2016年期间都明显超过省级医院责任状指标252.39元。从门诊均次费用增长明细来看,本次未纳入医药价格改革的检查化验项目费用增长幅度尤为明显,每年平均增长8.1%及12.77%。实施医药改革后,省级医院从药品收入增长转嫁到检查化验项目增长。门诊人均药品费用基本保持稳定,通过对门诊均次费用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医药价格改革后对省级医院门诊均次费用控制效果不理想,特别是门诊药费的控制效果有限。

4.住院均次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均次药品费用有所下降

2014年4月1日浙江省实施医药价格改革政策后。省级医院住院均次费用从2013年

15807.88元上涨到17827.72元,每年平均增长4.26%,基本与浙江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保持一致。住院均次费用低于浙江省级医院责任状指标18080.8元,较好地完成了省卫生厅指标控制。住院人均药品费用从6657.5元下降到6163.56元,降幅2.05%,相比门诊人均药品费用有明显下降。

5.业务收入成本率持续上升,财政补助比例偏低

一方面受到医改政策的后续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分级诊疗、省级医院养老金改革等影响,省级医院的业务成本率从95.95%上升到99.96%,业务结余逐年下降,表明医院经营运营情况进一步趋紧。近5年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几乎没有增长,比例略低,表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三、建议

1.完善对非药品收入的监测体系

省级医院在医改政策大环境下,一方面要注重控制药品比例,另一方面也一定不能忽视对非药品收入的监测。要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必须防止医院通过提高非药品收入占比来作为主要补偿渠道。省财政和主管部门应建立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对非药品收入的监测体系,进一步降低老百姓就医费用,充分体现省级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2.建立科学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

省级医院各级主管部门首先需要加强对省级医院业务成本、门诊住院均次费用、药品比、检查化验收入占业务收入比、卫生耗材占医疗收入比重、技术劳务性收入(手术、护理、诊察收入等)占医疗收入比重等控制性指标的监测,进一步完善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的测算,其次通过加强医院自身管理、规范诊疗行为等举措,降低药品、卫生材料、检验检查等占比,并与医疗控费、政府投入、医保基金承受能力、薪酬分配制度、分级诊疗等措施相衔接,以此为基础,建立科学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按照“分类指导、优化结构、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依据政府投入与CPI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3.增加财政投入、完善省级公立医院财政综合补偿机制

在很多发达国家,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占比为30%左右。而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偿水平远远没有达到。财政收入补助分为三类:对经常性补助,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均薪酬水平来合理确定补偿水平;对具有公益性质的卫生医疗事业建立行业专项补助,通过扶持卫生医疗事业发展,确保人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基本不增加;同时也可以设立部分鼓励性补助,通过建立一些围绕政府(医保覆盖面、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病人(病人满意度)的相关考核指标体系,进而评价医院医疗服务的综合能力,最后科学分配财政鼓励性补助份额,

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医院之间的良性竞争,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让老百姓医疗费用进一步降低。

4.完善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绩效考核指标

制定更加完善的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绩效考核指标,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服务报酬,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回报,而劳务价值回报应有完善的考核指标,其具体标准应以其医务能力服务态度,治疗效果和患者评价来衡量。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物价局,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省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4.

[2]江欣禅,徐伟,吴玉霞,等.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的影响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7(11):45-47.

[3]戴文娟,丁金华,吕娟,等.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影响性研究:基于镇江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5,34(12):69-71.

[4]周德水,秦立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绩效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1):52-55.

作者简介:张 津(1988-),男,硕士,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办会计,主要从事医院财务管理研究。

胡格平(1969-),男,硕士,浙江省卫生财会管理中心,正高级会计师,主要从事医院资产管理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