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监测方案(施工单位)

监测方案(施工单位)

来源:吉趣旅游网


邳州耀邦新世界花园人防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

施工单位监测方案

工程名称:邳州耀邦新世界花园人防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 建设单位:邳州耀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江苏硕峰地基工程有限公司

目 录

一、工程概况………………………………………………1 二、监测方案编制依据……………………………………1 三、监测目的………………………………………………1 四、监测重点 ……………………………………………1 五、监测方法、计划……………………………………1 六、监测工作内容与要点………………………………2 七、测量仪器……………………………………………3 八、各监测项目界限报警值……………………………4 九、监测要求与技术保障………………………………4 十、监测简报及报告的提交………………………………5 十一、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6

1

一、工程概况

1。1 邳州耀邦新世界花园人防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位于建设北路东侧,基坑南侧为已建33#、46#楼,东侧为已建19#楼,北侧接已建地下室,西侧为空旷场地。基坑开挖周长约为420米,总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开挖深度约为4。8米。由于工程地理位置一般,地质良好,因此,为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工期进度、基坑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对基坑周边监测。

1.2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江苏安成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二、监测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精密水准测量规范》 ;

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5、《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6、《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8、本设计方案

三、监测目的

3。1 基坑监测的目的

作为本工程,基坑监测的目的是保证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本身的安全以及其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四、监测重点

4.1 本工程监测重点在于基坑开挖期间对基坑围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监测,并对其周边建筑物、地面、管线、市政道路等进行跟踪沉降监测.在监测工作内容安排和实际监测过程中,应抓住重点,紧紧围绕确保基坑及其周边建筑的安全这一目的展开。

2

五、监测计划

5。1监测计划

因为工程进入基坑开挖期间,由于坑内土体的荷载减少,坑内外土、水压力不平衡,可能会导致产生坑外土体和基坑本身的一定变形,因此拟将整个监测过程,监测频率计划如下:

5。1。1 初始值测量二次;

5。1。2 根据该工程的工期进度安排,基坑监测时间与基坑施工保持同步。 5.1。3 开挖卸载急剧期间1—2天观测一次,非开挖期间3-5天观测一次.间隔时间可根据工程需要适当调整。由于工地现场施工情况变化,具体测量时间、测量次数将根据施工场地条件、现场工程进度和测量反馈信息作相应调整。

5。1.4 当大雨、暴雨或基坑边载条件改变时应及时监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加密观测。

当结构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或监测项目达到警戒值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每次的监测结果及时向第三方、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如实汇报。

六、监测工作内容与要点

6.1 根据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本工程主要监测基坑支护施工可能影响的基坑本身稳定以及基坑周边建筑物和构筑物安全使用.根据本场地的周边环境、设计方提出的监测内容,结合本工程特点,确定本工程的监测内容如下表1:

基坑监测项目一览表 表1

序号 1 监测项目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支护结构顶部沉降监测 单位符号 点.CJ 数量 12 监测内容 监测点间距20m 2 点CJ 12 监测点间距20m 3

6.2水平位移监测

6.2。1监测控制点及观测点埋设

本基坑水平位移包括: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在施工区影响范围之外,保证基准方向通视良好,不受旁折光的影响的地方布设4个首级控制点(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按一般的控制点埋设要求埋设)。在基坑周边布置永久性工作控制点4个(因为监测点均匀分布于基坑四周),并且工作控制点之间一定要通视,首级控制点与工作控制点也相互通视,控制点标准制作:长×宽×高=300×300×200mm,并刻十字丝。

观测点的埋设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在围护结构顶部共布设观测点13个。

6。2.2监测方法 小角度法

小角度法观测,首先要求起始方向与观测点方向的夹角很小(最好在10度以内),基准点与观测点距离不大于150米.在选定的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上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精确整平对中,瞄准另一端的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作为起始方向,依次按方向观测法测定水平位移观测点与基准点连线偏离起始方向的角度,本次观测角度与上次观测角度之差为本次观测变动值△b,水平位移观测点到基准点的水平距离值由全站仪测出,由以下计算公式计算出观测点沿垂直于起始方向的位移量。如下图:

计算公式:△T=△b*S/ρ

4

其中:△b—变动量(″)

ρ—常数ρ=206265 S-至测点的距离

6.2。3测点布设及监测方法

在围护结构顶部分别布设观测点13个,建筑物沉降位移4个,基坑水位7个。 七、测量仪器

7。1 所采用的监测仪器必须是: 7.1.1功能满足监测方案的需求;

7。1。2仪器通过计量认证,且在有效期内; 7.1.3仪器的数量和精度应满足监测要求。

本基坑监测项目所使用的主要仪器参见表2

监测仪器、设备选用统计表 表2

序号 监测仪器 产地 型号 GTS—102N DS32 仪器号 数量 精 度 精度为测角±2.0″,测距±2mm±2·PPm·D 精读到0。01mm 应 用 水平位移监测项目 沉降监测项目 1 全站仪 国产 2N3910 1台 2 水准仪 苏州 1009208 1台 八、 各监测项目界限报警值 8。1根据有关规范、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要求以及周边环境情况,初步确定各监测项目界限报警值。

8。1.1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最大水平位移控制值为40mm,报警值为30mm,变形速率预警值按3mm/天控制。

8.1.2建筑物允许最大沉降值不应大于2/1000,天然地基建筑物允许最大沉降值不应大于35mm。

基坑应急施工的措施:当基坑监测指标达到报警值时,及时通知各方人员,讨论处理方案,并加密基坑的观测频率,提出处理措施。

5

九、 监测要求与技术保障

9。1监测要求

9.1.1根据结构荷载施加时间、分析基础受力、变形等的需要,及时测量。 9。1。2客观上应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观测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使每次测量结果与初次结果可比性更加一致,数据更为真实、客观。测量过程中,应遵循“五定”原则,即工程监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被观测的监测点的点位要稳定;所用的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的路线、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9.1.3所有测量数据及时整理,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或重新测量。 9。1.4发现施工或设计问题及时反映。 9.2技术保障

9。2.1在监测开始前,对监测仪器进行全面检查,以保证仪器正常工作; 9.2.2监测前认真分析建筑物在结构、体型、施工上的特征,做到心中有数; 9.2.3认真分析设计图纸,忠实理解设计思想; 9。2.4积极利用理论分析成果指导测试工作; 9。2.5广泛参考已有的施工测试成果报道、前人经验。 十、监测简报及报告的提交

10。1在监测过程中与第三方、甲方、监理及工程设计人员做到紧密联系。 10.1。1简报提交:每次监测后,及时整理观测资料并向甲方、监理反馈观测结果.在测量后发现基坑变形较大时,应立即向第三方、甲方、监理、监管部门等汇报,尽可能立即形成初步数据,指导施工;如现场不具备条件,应在24小时内手机短息或发电子邮件通知,36小时内提交完整的监测简报。若测量结果正常,则在每次测量结束后3天内向监理或业主提交完整的监测简报;大雨天观测过后,则在每次测量结束后24小时内手机短息或发电子邮件通知,36小时内提交完整的监测简报。具体监测信息反馈流程见下图:

6

及时监测,反馈信息,指导施工;数据异常,加密监测,及时分析,实时调整,优化施工,做到信息化施工。

10.1。2监测报告

工程结束时应有完整的监测报告.监测记录和监测报告采用正规的表格,并经监测、记录、校核人员签字并由项目部盖章后方有效。 十一、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 11.1安全生产

11。1.1加强安全教育,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三级教育制度; 11.1.2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1.1。3岗位分工明确,不准串岗操作;

11。1.4测量过程中,注意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并保证测量仪器、设备安全。 11.2文明生产

11。2。1遵守现场文明生产的有关要求;

11.2。2文明施工,协调、积极配合相关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工作,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11。2。3确保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