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王蔷
一、英语的学习方式:1.
学习的方式和本质:
整合的、核心素养的、主题意义探究式的学习,所以活动观特别适合主题与探究的。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的学习。我们任何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这么一个过程。2.
对于文化的认识: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我们的课堂都是有文化的,
所谓文化就是有意义的,
那么有意只是一个知
有主题的。所以一节课里,如果有意义才有根和魂的存念念语法的课,就不是一个有文化的课,
义的就应该是有意义探究的过程的、在。没有意义我们只是在念几个单词、识训练课。3.
对于语篇的认识
语篇可长可短,但是它首先要有语境,其次一定要是有意义的。语篇无论多么小,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可以从语篇获得知识,精华、涵养内在精神,这就是育人的开始。二、那么核心素养怎么培养?1.
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教会学生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包括对学生的品德、自己体验来的东西。
学会做事,做事是培养的,但是同样不能通过简单的告诉,中,通过理解、通过应用、内化、再迁移的过程。2.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所有这些要做的事都通过学科本身内容来实现,
就是我们要依托学科内容、
依托活动这
两个方面。学科内容就是文本,就是我们语篇。这里包括主题。主题依托于语篇,语篇内有语言知识。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有语篇知识、语用知识都在这个里面、全在文字里面体现出来的。然后这里还有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容是通过语篇为载体呈现出来的。3. 文本解读与活动的关系:
所以现在我们为什么要做文本解读呀?就是要依托学科核心内容来进行育人、任务。我们只有内容还不够,知识。
教师的工作,就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把文本里面载体呈现出来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学生去获取知识、理解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
我们就是依托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容、一个是活动,非常重要。
1 / 3
然后理解内涵、汲取文化
态度、行为的影响潜移默化的。学会做人是养成的,一定
是生成出来的、自己悟出来的、理解的、顿悟到的、总结出来的。这是学生一定要通过实践
同样要让学生参与到活动当
怎么在英语课堂里去帮助学生养成做人的原则和本质?怎么培养学
也就是它的意义是什么?所以我们的
完成学科的
让他把内容转化为
让
我们需要通过内容把活动转化为学习行为。
2019年3月20日北京实验第二小学讲座记录
4 课程目标由碎片化走向整合
我们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是碎片化的问题,主要是脱离语境的学习的问题,基于这样的一个考虑,我们的课程就从分割走向整合。5 太极图的解读
在这个语篇的里面,中心呈现的灰色的部分是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文字、包括图片,多模态的形式,这是源于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它一定是有意义的,两者是相互转化的过程,
我们的课堂是通过活动把静态的知识给它我们就通过技能和策略来辅助和盘活的过程,动起来的。一节课六要素整合起来。
6 核心素养的落实
核心素养的落实依托学科核心内容和学科核心活动。
(1)文本的解读至关重要,“放空自己”。(2)既然我们要依托学科核心内容,就要深入解读文本,把握学科的核心内容。
再通过设计我们的活动,
这个活动就是我们所说的活动
观,就是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我觉得我们北京的老师应该特别熟悉了啊。
三、英语学习活动观1.
三个层次的活动。
感知与注意描述与阐释分析与论证
获取与梳理推理与判断批判与评价
概括与整合内化与运用想象与创造
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
那么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是什么关系呢?这
一定是有文化的载体。
所以
你通过学习知识来推动语言的学习,
你语言的
两者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学的语言背后一定是有意义的,学习会帮助你更好的去理解语篇里面所呈现的文化知识。
盘活了。怎么盘活呢?我们靠语言技能,听、
所以你们看我们的两个箭头是动态的,
转
说、读、看、写,靠语言技能去盘活它,因为我们通过语言技能去理解它。
“感知与理解”获取与梳理的过程是师生共建意义的“概括与整合”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逻辑链“迁移与创新”学生需要一个2
关注语篇的价值取向
或者叫育人价值。它不是一种大道理。它有的时候就
这个育人的点一定是生成出来
一种思维的方式都可以是育人的。
self-talk的时间,需要
delayed effects,
每一个绘本都有一些育人的因素,是我们对一个问题的认识,的。
3 关注语篇的特征它都有它独特的语篇结构。语篇的特征。
4 基于语篇、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
这个语篇里面故事讲解的衔接、故事的要素部分,其实都是
基于语篇主要是从获取梳理事实性信息入手,这个是建构知识的。深入语篇主要是阐释和表达、内化和梳理,然后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超越语篇主要是是通过批判、想象创造的方式去形成素养。
2 / 3
2019年3月20日北京实验第二小学讲座记录
四、任务型教学与活动观
1 相同点:强调是活动、强调意义、强调语境,强调运用、强调和实际生活的联系2 不同点:
任务型教学:有一定的认知参与,语言做事情,但是做什么事情不统一
活动观:围绕着认知走;非常强调依托语篇、
强调意义探究;它的意义探究未必能够有
显性的结果;然后强调整合性的学习知识,把语言和技能的发展融入在意义的探究过程中。强调知识建构;强调内化,重视高阶思维、鼓励迁移创新,凸显价值取向;关注教师的作用。
但是它不是很突出。
它重视外显结果或成果,
强调用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