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内容:(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倔强的小红军》,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 )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能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课前准备:长征背景、陈赓简介、字词、朗读课文、标好自然段、纪律、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读出倔强的意识。
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生:长征途中,一位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又不肯接受别人的帮助而牺牲的故事。
师:评价或小结(总结得很好,简单明了,表达清楚)
4、下面我们来继续深入了解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二、新授课部分
1、指明读第1自然段。(谁来读一下第1自然段?)
师:评价(读得不错,请坐)
2、究竟是怎样一件往事呢?哪位同学能为大家继续朗读下一自然段?(其它同学要认真倾听)
师:①评价读得怎样,并注意纠正(读得很好,很有感情)
②本段中有一个词语同时出现了两次,是哪个词语?
生:“疲惫”〔师:板书 疲惫(条件恶劣、艰苦)〕
③第一个疲惫是谁疲惫?
生:陈赓
④第二个疲惫是谁疲惫?
生:马
⑤你是从哪儿看出他们都十分疲惫的?拿出铅笔在这一自然段中画出相关语句。
⑥巡视
⑦指名回答,评价是否准确。
⑧简单小结:同学们找得很准确,长时间行军、常常忍饥挨饿、掉队、一步一步朝前走,多吃力呀!能不累吗?能不疲惫吗?
⑨(指板书:“疲惫”)从这两个“疲惫”中你能体会出长征途中战士们所处的生存环境是怎样的吗?
生:恶劣、艰苦、难以生存┈(师板书 恶劣、艰苦)
⑩在这样难以生存的恶劣条件下,陈赓遇见了谁?
生:小红军
4、那么陈赓第一眼看到的小红军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②巡视
③指名朗读(谁给大家读一下你找到的句子)
④评价(非常准确,其他同学找到的句子和他一样吗)
⑤现在请大家再齐读一遍这部分内容。思考: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齐读课文
⑥指名回答问题。教师引导:“不过十一二岁”说明他(年纪很小,和你们差不多一样大,正是需要别人照顾的年龄。)“黄黄的小脸”说明他(很饥饿,营养不良。)“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说明他(很寒冷,也说明长征的路上又苦又累,生存条件极其恶劣)。
⑦总之,通过这段外貌描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孤独行走、饥寒交迫、疲惫虚弱的小红军。
5、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个小红军,那么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想一想,可以同桌之间探讨一下。
①生自由回答:师点拨
②师小结:是呀,这么孤独,要是能有个半儿该多好呀。这么饥饿,要是能有口吃的该多好啊。一点力气都没有了,要是能有匹马骑该多好呀!
6、可是面对陈赓同志的帮助,我们文中的小红军是怎样做的呢?
①请一名同学给大家朗读第4---10自然段。
师:(板书 倔强)并适时点拨指导。
②指读“倔强”一词。
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从这部分内容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小红军的倔强?(请看清要求后在进行学习)
④小黑板出示:
要解决的问题:你从课文4—10自然段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小红军的倔强?
合作学习要求:
1、自己先反复朗读,用铅笔画出表现小红军倔强的语句。
2、再到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3、小组内形成共识后,推选出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回答问题。
⑤教师巡视指导
⑥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
师:根据回答板书:(强多了 比一比 等同伴 拍了拍)
(大约三组回答就可以了,其它小组同意他们的答案吗?)
⑦刚才我们画出的这些语句,大多数都是对小红军哪些方面的描写呢?从写作方法的角度思考一下?
生:语言、动作的描写。
师:可以举例引导
⑧这些描写充分表现出小红军倔强的性格特点。以后我们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向本文的作者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为动作来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好不好呀?
⑨好,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刚才大家看到,陈赓一次次想帮助小红军,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小红军的倔强让陈赓无可奈何,最后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7、那么这个倔强、可爱的小红军最终的命运如何呢?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课文剩余的部分。
①谁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要注意感情)
师:评价(读得多好啊,多有感情啊)
②现在老师把这一部分再朗读一遍,大家边听边想:陈赓回头找到小红军时,他看到了什么?
③师范读课文。
④现在谁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当陈赓回头找到小红军时,他看到了什么?
师:指名回答。
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倒在地上 牛膝骨)
⑤陈赓看到的这一切说明了什么呢?联系全文想一想?
师引导:(从“牛膝骨”入手:看到这一段你一定会想起课文前边的某一部分,找同学读一读,问:为什么轻轻拍?引导说明小红军是在骗陈赓。通过“倒在草地上”引导说明前边的“比你强”“比一比”“等同伴”也是在骗陈赓。现在陈赓终于明白了这些都不是真的,都是小红军假装的。)
⑥那小红军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是因为他不想拖累陈赓。
师强调:你讲得很好,小红军假装编造总总理由“骗”陈赓,就是因为他不想拖累陈赓,他把困难和危险都留给了自己,多么高尚的品质呀。他是多么懂事的一个孩子呀!
⑦而当陈赓完全明白小红军的用心时,小红军却已经停止了呼吸,永远的倒在了那片荒芜人烟的草地上,牺牲了。请你体会一下,此时此刻的陈赓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谁来说一说?
生:伤心、难过、后悔、愧疚
⑧同学们回答得都非常好,让我们共同来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再次体会陈赓的这种“后悔”“伤心”而又“难过”的心情!
生:齐读课文。
8、同学们读得很好,最后老师还有一个最简单的问题要问大家: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觉得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换句话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红军?
生:倔强、坚强、不愿拖累别人、面黄肌瘦、可爱的、可怜的、十一二岁……(教师从性格、年龄、外貌、品质、情感上进行引导)
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家能从年龄、外貌、性格、品质等各方面全面的评价了小红军,证明大家对小红军已经非常了解了。课后同学们可以结合这些方面,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好不好?
下课
板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
强多了
疲惫 倔强 比一比 倒在地上 不拖累别人
(恶劣、艰苦) 等同伴
拍一拍 牛膝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