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理论用于媒介研究的合理性分析
作者:周榕
来源:《学习导刊》2014年第03期
一 、角色理论与“角色”概念
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并非是由某个社会学理论家提出的一整套严谨的理论体系,而是在“角色理论”这一学术名称的统领下由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围绕“角色”(role)这一核心概念形成的诸如角色扮演、角色认知、角色期待、角色冲突、角色丛等一套概念体系,以及进行的相关论述。
探寻角色这一概念的历史源头,其最开始运用于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戏剧之中,用来指涉戏剧中某一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一些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将其借用到对社会生活的考察,意指社会生活也好比一个大舞台,每个社会成员都在舞台上扮演某个角色。
我们要准确地理解“角色”概念,就必须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即社会学家借用角色这个舞台概念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实质上,社会学家是企图通过将“角色”引入社会科学范畴,来解释和描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就是以结构性的社会整体为一极,以单个的行动者为另一极,它们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张力和关系。因为社会上没有抽象的个人,不存在所谓的“自然人”,只有与社会发生互动,承担着各种社会角色的具体的个人,角色是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例如,美国学者J.W.蒂博特(J.W.Thibaut)和H.H.凯利(H.H.Kelley)认为,角色这一概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首先,角色是社会中存在的对个体行为期望系统,该个体在与其他个体的互动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其次,角色是占一定地位的个体对自身的期望系统;最后,角色是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
与外国学者具有一致性的是,我国也有许多学者从社会结构的限制性与个体的独立性双方面来定义角色,比如学者学者童星认为角色可以被定义为“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尽管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对于角色概念有着具体不同的表述,但他们都是基于社会结构的客观期待和个体主观行动来界定角色。因此,本研究认为角色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履行与地位一致的权利和义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其中,主观能力是主观意愿和自身能力的结合,地位是权利和义务的一种简单集合,个体履行这种权利和义务就是扮演了角色,角色体现了地位的运动方面。这一概念为我们揭示了角色分析理论的视角,角色实质上就是是社会期待与主观能力的统一。 二、角色理论应用于媒介研究的可行性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学角色理论中的角色概念是用于描述和解释个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的;然而借用到新闻传播的研究中来,是否可以作为观察和分析新闻媒介的方法和视角呢?本研究认为媒介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份子,将媒介作为一极,将社会结构中的其它部分作为一极,媒介与社会其它各部分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扮演着多种角色,发挥着多种社会作用。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运用角色理论来研究媒介具有积极意义。具体说来,我们对于角色理论研究媒体问题的可行性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展开:
首先,从角色理论的逻辑上分析,用于个人研究的角色理论也可以用于新闻媒介这样的社会组织研究。
角色虽然是个体进入结构性社会整体的结点,但这个个体不意味着只能指一个人,也可以是集体。学者秦启文就曾指出:“角色主体作为社会角色的承担者,包含两个层次或类型,即个人主体和群体主体。不管是个人还是群体,在社会生活中都是通过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而存在的,没有不承担相应角色的个人和群体。”也就是说角色不仅是个人进入结构性的社会整体的结点,同时也是社会中任何能够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个体”(包括个人和集体)进入结构性社会的结点;能够扮演社会角色的不只是单个行为者,同时也包含了以集体形式出现的组织。虽然个人和社会组织都可以作为角色扮演主体,但也有各自的倾向性。当把单个的个人作为角色扮演主体时,更倾向于突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个人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当把社会组织作为角色的扮演者时,更倾向于强调社会组织在某一系统中的作用和定位,以及所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其次,从“角色是社会关系的反映”这一点来看,新闻媒体与社会关系另一端的个体形成了互动,扮演了对应的角色。新闻媒体位于社会关系的一端,有着与之相对应的社会角色,二者共同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构成了角色伴侣。例如媒介与广告商是一对买卖广告的社会关系,之间通过这种广告买卖形成一种互动。
最后,在媒介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古今中外已有许多学者和政治领袖将角色理论用于观察和分析新闻媒介的先例,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三位革命先知都曾从事新闻活动,都经常以“角色”的视角来考察新闻媒介。恩格斯曾在1882年10月底给《社会民主党人报》写了一篇名为《品特是怎么样造谣的》的文章,文章中指出俾斯麦公爵的御用机关报《北德总汇报》是“一切卑鄙和愚昧的东西的庇护者”。列宁在1901年5月给《火星报》写了社论《从何着手》中指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恩格斯和列宁都是以人的社会角色来比喻报纸所发挥的作用。马克思在1869年11月1日写给恩格斯的信中就指出:“《蜂房报》在对待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方面扮演了特别可耻的角色”。这些实例都是用角色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报刊媒体的社会关系和行为。 另外,中国的国家领导人也重视媒介角色问题。毛泽东早在1942年10月28日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给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的指示中强调:“通讯社及报纸是革命政策与革命工作的宣传组织者。”他角色化地阐明了通讯社及报纸的根本宗旨和责任。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报》社时的讲话中,赞扬《人民日报》是在改革开放中新闻实践的“排头兵”。这也是角色化地说明《人民日报》的地位。
在当代,已有许多知名学者用角色的理论来研究媒介,比如邵培仁教授在其论文《论当前中国媒体的身份危机》中,将媒介角色概括为“政府喉舌、经营主体、全球媒介、社会公器、传播角色”五种。潘忠党教授在其论文《从媒体范例评价看中国大陆新闻改革中的范式转变》中引用了美国学者对于媒介的四种社会角色的概括,即“意义解释、信息扩散、逆反权威和民众动员”。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事实已经证明了运用角色理论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媒介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