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观光农业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一、休闲观光农业的概念
休闲观光农业是以现代化的城市为核心市场基础,依托城市 中具有观光、 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 , 通过规划设计和开 发利用,将农业生产、科技应用、生态观光、农耕文化体验等融 为一体,供游客领略自然意趣、体验休闲时光、感受文化氛围的
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二、休闲观光农业的基本特性
1、农业特性。 休闲观光农业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发其旅 游功能的,其引人入胜的主要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在开发过程中, 可能局部地改变原来的农业生产结构,但农业生产仍是休闲观光 农业的主要方面,所以要防止休闲观光农业的过度开发,避免破 坏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2、生态特性。 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的目标之一是调整人和自 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休闲观光农业的兴旺也要 得益于宁静优美的生态环境、天然的自然景观以及纯朴的乡村生 活方式、民族文化等。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尽可能不破坏原来 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人工作用,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3、娱乐特性。 休闲观光农业除了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外,还 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娱乐性,否则也不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娱乐性 主要体现在观光、农业体验、民俗活动和自然探险等富有农村农 业和自然风光特色的游乐
活动中,而人工游乐设施则适可而止。
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的基本原则
1、规划带动原则。 规划作为先导,特别是休闲观光农业这一 新兴产业,应有的放矢不能盲目发展,要统筹规划立足高起点、 着眼高目标,走科学设计的发展模式,科学地制定休闲观光农业
— 1—
发展建设规划,结合其自然资源、产业特色及消费需求,分门别 类地多元化发展当地的休闲观光农业。
2、以农为本原则。 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功能的拓展和农业产 业链的延伸,其本质仍属农业的范畴。如脱离农业这一基本属性, 休闲观光农业也就可能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因地制宜原则。 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个经济活动的载体, 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应从各地的实际出发, 切忌“求大、求 洋、求高” , 它的生命力来自其本身的特色,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 其娱乐性和观赏性。
4、规范管理原则。 休闲观光农业的建立是要以不牺牲资源环 境为代价的永续利用农业,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 后代人生存条件的共享农业。
河南省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的六种形式和类型
1、农庄经济型。 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宜人的清新 气候、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在原有农业生产园区、高效农业特 色基地的基础上,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供游客特别是城市居 民度假、休憩、游乐、餐饮、观光等设施,以满足人们回归大自 然、享受宁静安逸的田园生活的需求。如郑州市惠济区的丰乐农 庄等。
2、农业园区型。 依托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通过展示现代农 业高新技术、先进设施、生物技术、立体栽培等,将农业产业化、 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与高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休闲观光、科 普教育等融为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如郑东新区的省农业高 新科技园等。
3、特色产业型。 依托绿色、生态、自然的农业产业带和乡村 特色资源,为游客提供一些观光、游览、采摘、增智等休闲项目, 使游人从中领略到生态农业的自然情趣,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
— 2 —
处和中原文化底蕴丰厚的主题风格。如新郑奥星的好想你红枣博 览园等。
4、人文景观型。 依托当地特有的人文资源、自然景观、农耕 文化等,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坚持以休闲改善生态、 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三产,为游客提供多种观光活动, 提升传统农业产业, 带动景区周边的农业产业结构新一轮的调整。 如鄢陵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等。
5、农家乐型。 依托具有一定特点的农户,以家庭元素为基本 接待单位,把“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 内容,使游客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农家饭菜,体验到淳厚的农家风 情,营造出自然、清新、质朴、野趣的田园环境。如内黄县的“枣 乡文化行”等。
6、农业经贸型。 依托各类特色的农业节庆和大型农副产品集 散市场、商务会展活动及农产品加工园区等,加强产销衔接,把 休闲观光内容与农业经贸等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游人提供一 个观光休闲、名优产品采购等综合性的服务活动。如驻马店的农 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等。
国内部分城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做法
郑州市惠济区:
该区已基本形成了以丰乐农庄、四季同达生态园、黄河富景 生态游乐世界等 11家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龙头, 140余家农(渔家乐为点缀的现代休闲观光产业集群,其中丰乐农 庄倾力打造的 4A 级“黄河谷·马拉湾”已成为全省知名旅游景点, 2009年接待大型会议 1300余场, 接待游客 443万人次, 实现旅游 总收入 1.55亿元。
(一搞好发展规划,挖掘休闲观光农业潜力。一是聘请华 南理工大学专家编制郑州市北部组团概念性整体规划,聘请北京
— 3—
大学、同济大学、河南省规划设计院等知名专家编制经济发展、 城市建管、 园林绿化、 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等发展规划, 并坚持“一 张蓝图绘到底” 。 二是按照郑州市“一带三区” (沿黄观光农业示范带, 花乡农家风情游示范区、果乡体验风情游示范区、东南部农业生 态旅游示范区观光农业发展规划,依托黄河滩区生态资源优势, 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意农业转型。 三是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古汉文化和民间特色文化,整合辖区内 金沙泥雕、砖雕、烙画、蛋雕、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旅 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四是高水平编制《惠济区旅游产业发展 规划》 ,积极打造文化旅游“一城(古荥阳城 、一带(郑北环城生 态景观文化产业带 、一集群(艺术文化村落集群 ” 。
(二广泛宣传推介,提高休闲观光农业影响力。通过举办 丰乐农庄风筝节、富景生态游乐世界葡萄采摘节、民间文艺大赛、 正月十五舞龙舞狮大会、炎黄二帝祭祖等活动,着力营造良好的 舆论氛围,让广大市民享受到惠济赶超发展成果,亲身体会城市 近郊游给人们带来的欣喜和愉悦。深入开展以“畅游绿色惠济,感 受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生态惠济游”活动,向市民及游客发放“生态 惠济游”优惠券,总价值 2000万元。从 2010年开始,将每年 3月 份的最后一个周六定为惠济旅游日。积极展示和组织申报全国农 业旅游示范点,宣传推介地方特色农产品,拓宽旅游市场内涵和 外延,通过农业观光、农业体验、果实采摘、土地认领、旅游超 市等多种形式,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认识农业、感知农业、享受 农业的理想去处, “休闲度假哪里去, 城市近郊游惠济”已叫响郑州。 (三创建文明城区,提升休闲观光农业魅力。该区深入开 展文明城区创建活动,投入 3亿多元,建设了 16平方公里的邙岭 生态园、 10万亩的黄河生态园、 7500亩的黄河大观生态园三大生 态精品工程和黄河防护防浪林、索须河、贾鲁河三大林带,森林 覆盖率达到 42%以上。 投资 4.1亿元, 实施了以防洪除涝、 美化环 境为目标的“三河一渠” (贾鲁河、索须河、枯河,东风渠综合
整
— 4 —
治工程,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效果。 2010年 3月,被省文明委命名为首届“河南省文明城区” 。
(四强化扶持力度,增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动力。 一是出 台政策扶持。 制定《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 意见》 ,每年设立 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都 市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积极鼓励海外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 本参与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建设,形成了“政府扶持、企业主导、社 会参与”的发展格局。 二是抓好土地规模经营。 加大投入力度,建 立了区、镇(街道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按照“自愿、依法、有偿” 的原则,鼓励龙头企业、农业大户采取转让、租赁、招标承包、 股份合作等方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集中,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 化、集约化水平。 三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将人才培养纳入农村 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投资 4000余万元建立了农民培训中心,每 年设立 300万元“全民创业扶持基金”扶持农民创业;大力实施“阳 光工程” 、 家门口就业计划、 “就业直通车”工程, 深入开展农业科技、 休闲观光农业管理与服务、行业服务规范等业务技能培训。
曲靖市麒麟区:
一是开展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大提升活动。 连续 5年举办“农家 乐”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专门邀请省、市、区有关专家从休闲 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代服务意识、礼貌
礼仪及规范服务技能 等内容进行了生动讲解。 二是开展“农家乐”星级评定活动。 制定了 《曲靖市麒麟区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 ,以“农家乐”所处环境、建 筑、装饰、设施设备及管理、服务水平、旅游文化内涵为依据, 在各“农家乐”业主自愿申请的基础上, 每年定期开展星级评定和复 查,达不到标准的予以重新评定星级。 三是加强旅游执法监管。 在把安全工作纳入乡村旅游每年星级复核的同时,围绕春节、 “五 一” 、 “十一”黄金周及清明、端午小长假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加强 旅游投诉的受理和立案调查等。
— 5—
绍兴市越城区: 越城区结合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的 实际, 确定了以“一区二圈一带”为重点的发展方向: “一区”即利用鉴 湖、东湖和皋埠镇南部山林资源为主的南部生态区,重点发展花 卉基地,建设开放式主题公园,配套建设休闲林业、休闲渔业, 建成绍兴生态大城市的后花园、天然氧库、市民休闲区; “二圈”即 以环城河、二环河的两个城市景观河湖生态圈,通过清水河道和 绿色林带建设, 开发水上游乐项目, 环河生态公益林建设, 形成“林 在城中,城中有林” 和“碧水环城、古城影水”的生态圈。 , “一带”即连 接会稽山、东湖、吼山风景区和宋六陵古址的旅游观光农业带。 利用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片、点、带结合,乔、灌、草相间, 建立农业示范带,营建绿色长廊,发展集教育、科普、旅游于一 体的观光农业。 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越城区坚持“先发展、后规范、 促提高”的发展思路。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工商业主投资创办休闲 农业园区,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规划指导、食品安全、从业素质、 卫生环保等方面的管理加以规范和提升。 台州市仙居县: 1、该县早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就启动实施了“杨梅梯度开发” 、 “百里杨梅长廊”等工程。2008 年,又制定了《仙居县农业景观(油 菜花)规划设计方案》《仙居县向日葵农业景观规划设计方
案》 、 , 明确作物景观种植的总体布局和重点区块,划定以“三线一区” 即 ( 高速公路沿线、省道沿线、景区交通主干线和景区周围)为重点, 强调连片规模化种植。同时落实奖励政策,除将上级补助资金足 额发放到户外,县财政划出 200 万元专项资金购买油菜种子和关 键肥料,免费发放给种植户,对乡镇的工作经费和种植户进行补 贴。2010 年,该县杨梅种植面积已达 12 万亩,油菜种植面积达 7 — 6 —
万多亩,向日葵种植面积 1000 余亩,建成了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亩 向日葵花基地。 2、 每年专门拨出一定经费作为旅游促销费用, 在上海、 杭州、 宁波、温州、台州等主要客源市场的 20 多家主流报上投放通栏广 告,在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介绍仙居农业观光旅游;在仙居旅 游网开辟农业观光旅游专栏,设计农业观光旅游线路和宣传折页; 在新华网、上海热线旅游频道、上海旅游网、宁波旅游网、台州 旅游网做门户广告实现链接;在台州各高速公路出口派送仙居油 菜花、向日葵、杨梅果园专项定位折页;在上海、杭州、金华等 地推出特色旅游专线。在油菜花节期间举办长三角新闻摄影大赛、 “以花为媒,情定仙居”大型交友活动、长三角城市油菜花首发团、 论坛美文美图大赛等活动;杨梅节期间与省电台交通之声联合举 办“采仙梅游仙居”自驾游活动;每年 9 月份举办“热恋向日葵,仙 居欢迎你”的主题活动,吸引游客参与。 3、制定出台《仙居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管理办法》《关于 、 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若干意见》 、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 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编制《仙居县“农家乐”休闲旅游发 展规划》 ,引导“农家乐”规范发展。县财政安排 200 万元资金,对 被认定为县级、市级、省级“农家乐”特色村分别给予 5 万元、10 万元、20 万元的奖励,对被命名为市级、省级以上的农家乐特色 点和村,分别给予 3 万元、5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4、每年邀请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台州职业学院等专业教师对 全县农业旅游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由县旅游、工商、公安、 卫生、消防等部门负责人不定期下乡对
农家乐经营户、杨梅果园 观光从业人员进行服务技能、服务规范、饮食卫生、人身财产安 全、消防安全、文明诚信经营等方面的培训教育。 — 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