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打印第四部分(实习指导第页)《医学统计学》实习指导(第页)

打印第四部分(实习指导第页)《医学统计学》实习指导(第页)

来源:吉趣旅游网
实习指导

实习一 统计表与统计图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一)统计表与统计图

一、目的要求:掌握统计表的结构与制表的基本要求,掌握绘制统计图的基本要求及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熟悉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用途,了解统计表和种类。

二、时间安排:1学时 三、内容: 1.选择填空题:

A.散点图 B.条图 C.百分条图或圆图 D.线图 E.直方图 (1)描述某地1975-1980年肝炎发病率的变动趋势,宜绘制 。 (2)分析胎儿不同出生体重(kg)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应绘制 。 (3)比较甲、乙、丙三地某两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时,应绘制 。

(4)某地调查的863例恶性肿瘤死亡者,分别由省、市、县、乡医院最后确认,说明各级医院确认比例,应绘制 。

(5)描述某地某年210名健康成人发汞含量的分布,宜绘制 。

2.某县防疫站1972年开始在城关建立“预防接种卡”,使计划免疫得到加强。为说明效果,1975年5月观察了482人的锡克氏试验反应。其中:幼儿园101人,阳性21人,阳性率20.8%;小学生145人,阳性22人,阳性率15.2%,中学生236人,阳性15人,阳性率为6。4%,相比起来,1974年为;幼儿园儿童144人,阳性15人,阳性率10.4%,小学生1417人,阳性323人,阳性率为22.8%;中学生为359人,阳性率为11.5%;试用适当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描述上述结果。

3.某年某公社生产大队的新病例数统计结果如下,用图表示各生产大队的新发病比例。

表1-1 某年某公社各生产大队新病例统计

例数 第一生产队 第二生产队 第三生产队 合计

320 234 415 969

百分比(%) 33.0 24.2 42.8 100.0

4.下表是某地1968-1974年男妇结核病死亡率变动情况,试绘制成统计图

表1-2 某年1968-1974年男女结核病率(1/10万)

年份 1968 1969 1970

男性 50.19 42.97 45.37

女性 37.54 25.00 27.88

1971 1972 1973 1974

44.42 35.59 38.31 25.29

25.10 24.08 24.10 16.00

5.根据表3资料绘制适当的统计图。

表1-3 某市1955年几种传染病的病死率(%)

传 染 病 白喉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伤寒及副伤寒 痢疾

急性脊髓灰质炎

病死率(%)

10.9 18.0 11.0 2.7 1.2 3.4

6.根据表4资料绘制适当的统计图。

表1-4 某年某地3-4岁儿童急性传染病构成

疾 病 猩红热 麻 疹 百日咳 白 喉 痢 疾 合 计

病例数 2920 2640 1450 530 470 8010

(二) 数值变量资料统计描述 (均数、标准差与正态分布)

一、目的要求:掌握常用平均数的种类,适用条件,计算及用途,掌握运用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二、时间安排:2学时 三、内容 (一)最佳选择题

百分比(%) 36.5 33.0 18.0 6.6 5.9 100.00

1.根据正态分布的样本标准差,可用 估计95%正常范围。 A、X±1.96S BX±2.58S C、X±t0.05rS D、X±t0.05rSX 2.X是表示变量值 的指标。

A、平均水平 B、变化范围 C、频数分布 D、相互间差别大小 3.原始数据同除以一个既不等于0也不等到于1的常数后 。 A、X不变、M变 B、X变、M不变 C、X与M都不变 D、X与M都变 4.用均数与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资料的特征。 A、正偏态分布 B、负偏态分布 C、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D、对称分布

5.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中间90%的面积所对应的横轴尺度u的范围是 。 A、-1.645到+1.645 B、-∞到+1.645 C、-∞到+1.282 D、-1.282到+1.282 6.X和s中 。

A、X会是负数、s不会 B、s会是负数、x不会 C、两者都不会 D、两者都会 7.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个数后 。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8.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 A、变异系数 B、极差 C、标准差 D、方差

9.某地调查20岁男大学生100名,身高标准差为4.09cm,体重标准差为4.10kg,比较两者的变异程度,结果( )。

A. 体重变异度大 B.身高变异度较大

C.两者变异度相同 D.由单位不同,两者标准差不能直接比较

10.某病患者8人的潜伏期如下:2、3、3、3、4、5、6、30则平均潜伏期为( )。

A.均数为7天,很好的代表了大多数的潜伏期 B.中位数为3天 C.中位数为4天

D.中位数为3.5天,不受个别人潜伏期长的影响 11.变异系数CV的数值( )。

A. 一定大于1 B.一定小于1 C. 可大于1,也可小于1 D.一定比标准差小

12.数列8、-3、5、0、1、4、-1的中位数是( )。 A. 2 B. 0 C. 2.5 D. 0.5 13.关于标准差,那项是错误的( )。

A.反映全部观察值的离散程度 B.度量了一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 C.反映了均数代表性的好坏 D.不会小于算术均数 14.中位数描述集中位置时,下面那项是错误的( )。

A. 适合于偏态分布资料 B.适合于分布不明的资料

C.不适合等比资料 D.分布末端无确定值时,只能用中位数

15. 5人的血清滴度为 <1:20、1:40、1:80、1:160、1:320描述平均滴度,用那种指标较好( A.平均数 B.几何均数 C.算术均数 D. 中位数 16.数列0、48、49、50、52、100的标准差为( )。 A.50 B. 26.75 C. 28.90 D. 70.78 17.一组变量的标准差将( )。

A.随变量值的个数n的增大而增大 B.随变量值的个数n的增加而减小 C.随变量值之间的变异增大而增大 D.随系统误差的减小而减小

18.频数表计算中位数要求( )。

A.组距相等 B.原始数据分布对称 C.原始数据为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 D.没有条件限制 19.一组数据中20%为3,60%为2,10%为1,10%为0,则平均数为( )。

A.1.5 B. 1.9 C. 2.1 D. 不知道数据的总个数,不能计算平均数 20.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 )。

A. 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 平均数

21.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22.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 A.变异系数 B.差 C.极差 D.标准差

23.以下指标中( )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24.偏态分布宜用( )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 ) 25.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 )不变。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几何均数 D.中位数 26.( )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称 B.左偏态 C.右偏态 D.偏态 27.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分布。

A.正态 B.近似正态 C.左偏态 D.右偏态

28.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 )描述其集中趋势。

A.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29.( )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 变异系数 B.标准差 C. 标准误 D.极差

(二)计算分析

1.某地102例30-49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值(mg)/dl)测定结果如下: 184.0 1760 199.9 169.0 155.7 199.1 188.5 174.6 172.6 207.8 117.9 175.7

130.0 168.8 222.6 188.6 225.7 196.7 214.3 168.9 131.2 150.0 159.2 189.2

237.0 168.8 222.6 188.6 225.7 196.7 214.3 168.9 131.2 150.0 159.2 189.2

152.5 243.1 197.8 205.5 129.2 185.0 175.7 176.7 104.2 172.6 181.1

137.4 201.0 200.6 173.6 157.5 206.2 129.3 220.7 177.5 140.6 164.0

163.2 278.8 197.0 178.8 185.1 163.8 188.0 252.9 157.9 167.6 153.4

166.3 214.0 181.4 139.4 204.8 166.9 160.9 183.6 230.0 199.9 246.4

181.7 151.7 183.1 171.6 191.7 184.0 225.7 177.9 211.5 237.1 196.6

219.7 201.0 135.2 171.1 122.7 245.6 199.2 160.8 170.0 125.1 155.4

(1) 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简述其分布特征。 (2)计算x、标准差S、变异系数CV。 (3)计算中位数M并与均数x比较。 (4)计算P2.5与P97.5,并与x1.96S。

(5)分别考察xS,x1.96S及x2.58S范围内的实际频率与理论分布是否,基本一致?

(6) 现测得一40岁男子的血清胆固醇值为270mg/ dl,若按95%正常值范围估计,其血清胆固醇值正常否?估计该地30-49岁健康男子中,还有百分之几的人血清胆固醇比他高?

2.随机抽样调查某年上海市区男孩出生体重、得下表数据

表1-3 上海市区男孩出生体重数据

体重(Kg) 2.0— 2.2—

人数 1 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5 10 12 24 23 22 17 7 3 2 1

问:(1)理论上95%男孩出生体重在什么范围? (2)某男孩出生体重为4.51公斤,怎样评价?

(3)在这些男孩中随机抽样,根据正态分布理论,抽到体重为≤2.15公斤的男孩的可

能性是多少?

3.某市1974年为了了解该地居民发汞的基础水平,为汞污染的环境监测积累资料,调查了 居住该市一年以上的无明显肝肾疾病,无汞作业接触史的居民298人的发汞含量如下: 发汞值(u mol/kg) 1.5~ 3.5~ 5.5~ 7.5~ 9.5~ 11.5~ 13.5~ 15.5~ 17.5~ 19.5~21.5 人数 20 66 60 60 48 18 16 6 1 3 (1)说明此频数分布特征

(2)计算均数X和中位数M,何者为大?为什么?何者用于说明本资料集中位置较合适? (3)选用何种指标描述其离散程度较好? (4)估计该地居民发汞值的95%参考值范围?

实习二 计量资料统计推断

(一)总体均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一、目的要求:掌握抽样误差和标准误差的概念,熟悉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含义、估计方法及应用,掌握计量资料常用假设检验的方法。

二、时间安排:2学时

三、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与标准差分别为( )。 A.0与1 B.1与0 C.0与0 D.1与1

2.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与,( )相应的正态曲线的形状越扁平。 A.越大 B.越小 C.越大 D.越小

3.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分布。

A.正态 B.近似正态 C.左偏态 D.右偏态

4.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1.96倍标准差到均数的面积为( )。 A.95% B.45% C.97.5% D.47.5%

5.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中间90%的面积所对应的横轴尺度u的范围是( )。 A.-1.64到+1.64 B.到+1.64 C.到+1.28 D.-1.28到+1.28

(二)计算题

1.将20名某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甲、乙两药治疗,测得治疗前后(治后一月)的血沉(mm/小时)如下表

甲乙两药治疗前后的血沉

病人号

甲药

治疗前 治疗后 病人号

乙药

治疗前 治疗后

1 10 6 1 9 6

2 13 9 2 10 3

3 6 3 3 9 5

4 11 10 4 13 3

5 10 10 5 8 3

6 7 4 6 6 5

7 8 2 7 10 8

8 8 5 8 11 2

9 5 3 9 10 7

10 9 3 10 10 4

问甲、乙两药是滞均有效?甲、乙两药的疗效有无差别?

2.随机抽样调查上海市区男孩出生体重,得数据如下,问: 体重(kg) 2.0~ 2.2~ 2.4~ 2.6~ 2.8~ 3.0~ 3.2~

人数 1 2 5 10 12 24 23

体重(kg) 3.4~ 3.6~ 3.8~ 4.0~ 4.2~ 4.4~

人数 22 17 7 3 2 1

(1) 估计全市男孩出生体重均数为多少范围(点值估计及区间估计)

(2) 郊区抽查男童100人的出生体重,得均数3.23(kg),标准差0.47(kg),问市区和郊区男童出生体重均数是否不同?

(3) 以前上海市区男童平均出生体重为3kg,问现在出生的男童是否更重些了?

3.152例麻疹患儿病后血清抗体滴度倒数的分布如下,试作总体几何均数的点值估计和95%区间估计 滴度倒数 人数

1 0

2 0

4 1

8 7

16 10

32 31

64 33

128 42

256 24

512 3

1024 合计 1

152

(二)方差分析

一、目的要求:熟悉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掌握成组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方法,熟悉配伍组设计的多个校本均数比较方法。

二、时间安排:1学时 三、内容 1.最佳选择题:

(1)某职业病防治院测定了“无矽肺者”(11)例、“可疑矽肺者”(9例)、“I期矽肺者”(10例)的血清铜蓝蛋白的含量,问三者有无差别,宜采用 。

A、两两之间进行t检验 B、方差分析 C、方差齐性检验 D、t’检验

(2)完全随机设计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是检验假设 。

2222 A、S1S2S3Sk B、123k 2222 C、123k D、X1X2Xk

(3)成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中,必然有 。 A、SS组内(4)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 。

A、正态分布 B、方差齐 C、正态分布、方差齐 D、数值变量资料 2.在探讨硫酸氧钒降糖作用的实验中,测得三组动物每日进食量如表6-15,试问物每日进食量是否相同?

表2-1 大鼠每日进食量(mg/g-d-1)

正常加钒组 25.84 27.60 30.97 25.61 25.82 25.64 29.72 27.42 23.64 30.06

糖尿病加钒组

26.46 25.19 28.70 23.70 24.48 25.19 28.01 23.70 26.10 24.62

糖尿病组 46.89 47.21 42.42 47.70 40.75 41.03 45.98 43.46 44.34 45.32

实习三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一、目的要求:掌握常用相对数的意义、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并能正确选用医学上常用的几种相对数指标,熟悉率的标准化意义和应用。

二、时间安排:3学时 1.最佳选择题: (1) 此图是某年(从1月1日至12月31日)某病发病情况,则: 1)计算某年的发病率的分子是 。 2)计算L时点患病率的分子是 。

C C D 1月1日 L B B 12月31日

A A A 3)计算某年的时期患病率的分子是 。 A、A+B B、与L相交的A、B、C、D C、A+B+C+D D、A+B+C

(2)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性率,分母为 。 A、麻疹易感儿人数 B、座疹患儿人数

C、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麻疹疫苗接种后阳转人数 (3)两地某病发率比较时 。 A、要考虑性别构成的影响,不必考虑年龄构成影响 B、要考虑年龄构成的影响,不必考虑性别构成的影响

C、不必考虑年龄、性别构成的影响 D、要同时考虑年龄、性别构成的影响

(4)已知甲地人口中男性多,乙地人口中女性多,欲比较甲、乙两地钩虫病不同性别感染率差别有无显著性意义,适用方法是

A、X检验 B、t检验 C、u 检验 D、对性别作标准化处理,再作比较 (5)根据相对数的定义,可认为变异系数(CV)属于:( )

A、.构成比 B、.频率指标 C、相对比 D、绝对数

(6) 某病患者120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6人,分别占95%与5%,则结论为( )。

A. 该病男性易得 B. 该病女性易得 C. 该病男性、女性易患率相等 D. 尚不能得出结论

(7) 甲县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比乙县高,经标准化后甲县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比乙县低,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甲县的诊断水平高

B. 甲县的肿瘤防治工作比乙县好

C. 甲县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县小 D. 甲县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县大

(8)已知男性的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今欲比较甲乙两乡居民的钩虫感染率,但甲乡人口女多于男,而乙乡男多于女,适当的比较方法是( )。

A. 分别进行比较

B. 两个率比较的χ2检验 C. 不具备可比性,不能比较 D. 对性别进行标准化后再比较

(9)经调查得知甲乙两地的冠心病粗死亡率为40/10万,按年龄构成标化后,甲地冠心病标化死亡率为45/10万;乙地为38/10万,因此可以认为( )。

A. 甲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乙地年轻 B. 乙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甲地年轻 C. 甲地冠心病的诊断较乙地准确 D. 甲地年轻人患冠心病较乙地多

(10)某部队夏季拉练,发生中暑21例,其中北方籍战士为南方籍战士的2.5倍,则结论为( )。

A. 北方籍战士容易发生中暑 B. 南方籍战士容易发生中暑 C. 北方、南方籍战士都容易发生中暑 D. 尚不能得出结论

2

(11)相对比包括的指标有( )。

A. 对比指标 B.计划完成指标 C. 关系指标 D.以上都是

2.根据下述资料,“锑剂短程疗法治疗血吸虫病病例的临床分析”一文认为“其中10~岁组死亡率最高,其次为20~岁组”,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表3-1 锑剂治疗后死亡者年龄分布

性别 女 男 合计

5~ 3 3 6

10~ 11 7 18

20~ 4 6 10

30~ 5 3 8

45~ 1 2 3

50~ 5 1 6

合计 29 22 51

3.下表为某地某年肿瘤死亡资料

表3-2 某地某年肿瘤死亡资料

其中恶性

人口数

死亡总数

肿瘤 死亡人数

82920 28161 167090

63 172

4 42 32 90

恶性肿瘤 死亡 总死亡(%)

2.90 19.05 12.59

年龄(岁) 0~ 20 40 60 合计

恶性肿瘤 年龄别

死亡率(1/10万) 死亡率(‰)

25.73

(1)填补空白数据

(2)分析哪个年龄组最易死于肿瘤? (3)因肿瘤而死亡者哪个组最多?

4.今有两个煤矿工人尘肺患病率资料如下,试用直接法计算标准化率后作比较 表3-3 两个煤矿工人尘肺患病率资料 工龄(年)

<6 6-9 ≥10 合计

甲矿

检查人数 尘肺人数 患病率(%) 14029 4285 2542 20856

120 168 316 604

0.86 3.92 12.43 2.90

检查人数 992 1905 1014 3911

乙矿 尘肺人数

2 8 117 127

患病率(%)

0.20 0.41 11.54 3.25

5.某医院现有工作人员900人,其中男性760人,女性140人,在一次流感中发病者有108

人,其中男性患者79人,而女性患者29人。试计算: ⑴该院总流感发病率? ⑵男、女流感发病率?

⑶男、女患者占总发病人数的百分比?

6.下表为一抽样研究资料,试:填补空白处数据并根据最后三栏结果作简要分析。

表3-4 某地各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年龄(岁)

⑴ 0~ 20~ 40~ 60及以上 合计

人口数 ⑵ 82920 28161 167090

死亡总数 ⑶ 63 172 715

其中恶性肿瘤死亡数 ⑷

4 42 32 90

恶性肿瘤死亡恶性肿瘤死亡年龄别死亡占总死亡的% 率(1/10万) 率(‰)

⑸ ⑹ ⑺

2.90 19.05 12.59

25.73

7.试就下表资料分析比较甲、乙两医院乳腺癌手术后的五年生存率。

表3-5甲、乙两医院乳腺癌手术后的五年生存率(%)

腋下淋巴结转移 无 有 合计

甲 医 院

病例数 45 710 755

生存数 35 450 485

生存率 77.77 68.38 64.24

病例数 300 83 383

乙 医 院 生存数 215 42 257

生存率 71.67 50.60 67.10

实习四 分类变量资料统计推断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率的标准误,熟悉可信区间的估计方法。

2.熟悉检验的基本思想、用途及计算方法。 3.熟悉各种检验的公式和适用条件。 二、时间安排:3学时 三、内容: 1.最佳选择题:

(1)四格表资料的X检验,X=3.84,则样本率来自某总体的概率为

A、1.05.0%

(2)研究某种新药的降压效果,对100人进行试验,其显效率95%可信区间为0.862~0.926,

A、样本显效率在0.862~0.926之间的概率是95% B、 有95%的把握说总体显效率在此范围内波动 C、 样本率估计的抽样误差有95%的可能在此范围

2

2

22D、 该区间包括总体显效率可能性为95%

(3) 关于样本率p的分布正确的说法是:

A. 服从正态分布

B. 服从分布

C. 当n足够大,且p和1-p均不太小,p的抽样分布逼近正态分布 D. 服从t分布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样本率比较可用u检验 B. 两样本率比较可用t检验

2C. 两样本率比较时,有u

2D. 两样本率比较时,有t

(5) 率的标准误的计算公式是:

A. p(1p) B.

pp(1p) C. D.

n1n22p(1p) n (6) 以下关于2检验的自由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拟合优度检验时,n2(n为观察频数的个数) B.对一个34表进行检验时,11 C.对四格表检验时,=4

22D.若0.05,0.05,,则

(7)用两种方法检查某疾病患者120名,甲法检出率为60%,乙法检出率为50%,甲、乙

法一致的检出率为35%,问两种方法何者为优?

A.不能确定 B.甲、乙法一样 C.甲法优于乙法 D.乙法优于甲法

(8)已知男性的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今欲比较甲乙两乡居民的钩虫感染率,适当的方法是:

A.分性别比较 B.两个率比较的2检验

C.不具可比性,不能比较 D.对性别进行标准化后再做比较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样本率的比较可用u检验也可用2检验

B.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可用u检验也可用2检验 C.对于多个率或构成比的比较,u检验可以替代2检验 D.对于两个样本率的比较,2检验比u检验可靠 2.计算题

(1) 为研究某补钙制剂的临床效果,观察56例儿童,其中一组给予这种新药,男一组给予钙片,观察结果如表4-1,试问两组儿童的佝偻病患病率是否一样?

表4-1 两种儿童的佝偻病患病情况

组别 新药组 钙片组

病例数 8 6

非病例数 32 10

(2) 某医院收治了100例临床确诊为小儿佝偻病的患者,入院时均分别作血生化检查与X光

片检查,欲了解两法何者较敏感,试设计一整理表,并指出宜作何统计处理?

(3) 某厂在冠心病普查中研究冠心病与眼底动脉硬化的关第,资料整理如下,问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关系?

表4-2 某厂职工冠心病与眼底动脉硬化普查结果

眼底动脉 硬化级别

0 I II III 合计

正常 340 73 97 3 513

冠心病诊断结果

可疑 11 13 18 2 44

冠心病 6 6 18 1 31

合计 357 92 133 6 588

(4)为了解某乡钩虫感染情况,随机抽查男200人,感染40人;女150,感染20人。 问:A. 该乡男性感染率是否高于女性?

B. 若对该乡居民作驱钩虫治疗,至少需按多少人准备药物(全乡人口14362人,男性7253人,女性7109人)?

(5) 121名前列腺癌患者中,82名接受电切术治疗,术后有合并症者11人;39名接受开放手术治疗,术后有合并症1人。试分析两种手术的合并症发生率有无差异?

(6) 某厂在冠心病普查中研究冠心病与眼底动脉硬化的关系,资料见表。问两者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

表4-3 冠心病诊断结果与眼底动脉硬化级别的关系

眼底动脉硬化级别 冠心病诊断结果

合计

正常 可疑 冠心病 0 340 11 6 357 I 73 13 6 92 II 97 18 18 133 III 3 2 1 6

513 44 31 588 合计

(7) 表是用两种方法检查已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20名的检查结果,问:两种方法何者为优?

表4-4 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比较

甲法

乙法 合计

+ -

+ 42 18 60 - 30 30 60

72 48 120 合计 (8) 用噬菌体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结果见表4-5,问两组阴转率有无显著差异? 表4-5 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比较

组 别 观察人数 粪见检阴性人数 阴转率(%)

29 25 86.2 试验组

28 17 60.7 对照组

合 计

57 42 73.7

(9) 某医院用冠心2号方治疗心绞痛患者,经三个月疗程后,疗效见表4-6,问三个疗程组的有效率之间有无显著差异?

表4-6 冠心2号方治疗心绞痛的有效率

疗 程 例数 有效例数 有效率(%)

110 82 74.5 一疗程

150 130 86.7 二疗程

63 56 88.9 三疗程

323 268 83.0 合 计 (10) 某医院比较急性黄疸型肝炎与正常人在超声波波型上的表现,见表4-7。问两组肝波型

的差异有无显著性?

表4-7 急性黄疸型肝炎与正常人的超声波波形

组别

黄疸型肝炎组 正 常 人 组

合计 正常 12 277 289 波 型 可疑 43 39 82 较密 232 11 243 合计 287 327 614 (11) 有人研究惯用手与惯用眼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关系,得资料如表4-8,试作统计分析。 表4-8 冠心2号方治疗心绞痛的有效率

惯用左眼 两眼并用 惯用右眼 合计

34 62 28 124 惯用左手

27 28 20 75 两手并用

57 105 52 214 惯用右手

118 195 100 413 合 计

(12) 苏格兰西南部两个地区献血人员的血型记录如下表4-9,问两地的血型分布是否相同?

表4-9 两个地区献血人员的血型分布

Eskdale

Annandale 合计 地区

A 33 54 87

B 6 14 20 血 型

O 56 52 108

AB 5 5 10

合计 100 125 2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