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贵州/WWW.DDCPC.CN 201 3年8月上,第22期 政府为了地方形象和政绩考量,一般 命力,传统村落的及时保护显得尤为 法》,其中要求对“具有研究价值的 不会压低传统村寨文化的“工具价 重要,从更高的层面讲,这是推动贵 典型民族村寨”以及具有建筑、民俗 值”。 州旅游事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健康发 特色的典型村寨给予保护。 2008年,8O余位专家学者在贵阳 毕竟,城市化无可回避的“声光 展不可或缺的工作。一个很重要的消 电”以及沉重的生活压力,致使城市 息是,在2012年底由住房城乡建设部 召开研讨会,并提出了关于“村落 人常常需要寻求纯真与宁静的生活空 发布的首批648个“中国传统村落”推 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的《贵阳建 间,传统村寨就极有可能成为他们寻 荐名单中,贵州省有90个村落人选, 议》。 《贵阳建议》认为:应当注重 找心灵慰籍的理想之地。最直观或是 居全国第一位。保护利用好传统村落,理念很重 保护村落赖以生存的田地、山林、川 最理想的状态,是村寨文化具备“真 实的地点、真实的人物、真实的生 要。贵州的经验是:不仅关注传统村 泽及其生态环境,保护村落的居住环 活、真实的风情”,这正是许多城里 寨文物保护,还关注自然遗产、文化 境,保护村落文化记忆,保持村落发 人需要的“真实”,也成为地方文化 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 展的基础和动力,实现自然和文化、 旅游策略中所谓“市场需求”的主要 民族传统村寨应当具有开放的心态, 物质和非物质、历史和现时的整体保 组成部分。 向社会开放、向体制外开放,吸引各 护。重视村落发展诉求,尊重村落文 上述问题在贵州也同样存在, 方力量关注和支持传统村落的保护和 化景观的演变特性,延续村落的文化 传统村寨面临的问题也很严峻。对此 利用;在保护和利用传统村寨的同 脉络,维护现代社会文化多样性。 的权威阐释是:贵州传统村落保护法 时,充分尊重村民的意见,做好相关 探索新思路与新途径的工作也在 规缺乏,保护理念落后,管理困难重 产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 不断进行中。今年7月21日至24日,由 重;无规范和约束的旅游等开发活 这是贵fJ1I、1保护利用传统村落所坚 贵州省文化厅、同济大学、法国文化 动,对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造成一定 持的“综合、开放、民生”理念。文 与交流部遗产司主办,由贵州I省文物 破坏;传统村落的主人即当地居民的 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 局、贵州省外国专家局等机构承办的 利益和发展诉求被忽略。 表示,在未来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 “2013年中法乡村文化遗产学术研讨 当前,贵州“两加一推”主基调 综合试点工作中,国家文物局将会坚 会”,探讨了“保护传承推动社区发 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已深刻影 持和推广“贵州1理念”。 展”,以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遗产的 响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此关键 “贵fJ1l、I理念”在生态博物馆建设 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责任编辑 时刻,贵州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问 中体现最为充分。其中,1998年建成 /喻丹)I 题显得更加突出,如何避免村寨文化 的中国首座生态博物馆——六枝梭戛 步入陷落的不归路,也应该纳入贵州 生态博物馆致力于传承遗产地社区的 整体发展战略和布局中来考虑。 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村民生活方式 “贵州理念”任重道远 等,形成“一个正在生活着的社会活 历届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 标本”,展示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人类 尽管存在严峻问题,但查1阅学界 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同时,尊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 对贵IJ、『、1传统村寨文化保护的评价,此 重村民的文化选择权。 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 种看法值得一提:有学者认为贵州1的 “六枝模式”提供了保护地方村 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 传统村寨保护工作有“开拓性的历史 寨文化多样性可资借鉴的建设经验。 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决定从 功绩”,并认为“中国民族文化村的 目前,印江合水传统造纸生态博物 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 事业是在贵州1大地上起步的”,这也 馆、堂安侗族建筑生态博物馆、堂安 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成为全国各地文化村、民俗村“热” 侗族音乐生态博物馆、贵州1国际乡村 历届文化遗产日主题是: 的源头。 音乐生态博物馆以及控拜苗族银饰生 2006年:保护文化遗产守护 贵Im1 1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占据了古村 态博物馆、锦屏文书生态博物馆等, 精神家园 寨文化的大部分空间,因此在文化内涵 都在参照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的模式 2007年:保护文化遗产构建 和谐社会 以及对外形象宣传上, “原生态”就成 规划建设中。 为贵州I引以为傲的文化形态。“多彩贵 另外,专注于乡村和民族文化遗 2008年:文化遗产人人保护 州”品牌获得认同与其社会、经济价值 产保护的贵州“百村计划”第一批实 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得以提升与延续,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 施村寨,已经开始实施村寨调查、方 2009年:保护文化遗产促进 贵州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不容小觑的生存 案规划设计、乡村组织建设。 科学发展 能力和市场价值。整体包装、集中展示 上世纪8O年代初,贵州1省就提出 2010年:文化遗产在我身边 的方式,成为提升贵fJ、『、1民族文化品质的 要有选择地保护好具有地方特色和民 2011年: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 有效路径。 族风格的民族村寨;1986年,省人大 2012年: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 要使“多彩贵州”具备长久的生 常委会公布《贵卅1省文物保护管理办 2013年: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 >>>短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今年在贵州省录取考生共计125名,创历史新高。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