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体会与思考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体会与思考

来源:吉趣旅游网
教学◆反思◆课程

反思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体会与思考

程雷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201800)

[摘要]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是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关键环节,对个人的专业成长及实践技能的提升至关

对企业文化、运作模式、项目开发等有所了解,提高了业务能力和职业技能,也对当下重要。通过企业实践,高职教学模式展开反思和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3-0212-02

[中图分类号]G715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而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的职业知识、

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过硬、

专业教师除了需要具备理论知识和高等特点。要实现这一目标,

职业岗位需实践能力技能以外,还需要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求,并且要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使企业实践和课堂教学得到融合和内化,更好地指导学生适应未来职场的需求。

一、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必要性和形式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明确提出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依“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完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进一步推动和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上海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试建设。在

》文件中也提出以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行)

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在职业教育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教师实践技能等方面都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参与项目,提升技能,从而使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更好为人才培养服务。地为教学服务、

高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形式有三种:一种是企业挂职,就是教师在专业对口的相关企业参与至少半年的岗位实践,把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积累的资料总结提炼形成相关的教学资源,为今后的教学服务,融入课堂教学,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类似于校企合作,就是相关创新创业活动。第二种是企业兼职,

的专业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在专业对口的企业中参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服与实际工作,既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务,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发适合本专业的课程和编写校本实训教就是利用课余时间、程,实现产教研的融合。第三种是短期培训,双休日或寒暑假,定期或不定期到专业对口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了解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熟悉生产流程、设备的应用,收集教新工艺和学案例。使专业教师能适应行业的发展以及对新技术、新设备等有所了解。

显然在以上三种企业实践形式中,第一种方式更为深入,时间跨度长,没有教学任务的影响,避免了来自学校事务性工作的影响,全身心地投入企业实践中,也能够真正介入企业相关项目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更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和积累实践经验。

二、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比较复杂,真正了解企业,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比较少,很大一部分专业教师学历比较高,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缺乏对企业的市场调项目研发、工艺设计、生产流程等一系列工序的了解,对新技研、

新设备的应用也缺乏认识。另外,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师术、

他资力量严重不足,尤其在民办高职院校。从校方的角度来说,们安排不出时间让专业教师脱产下企业实践,从专业教师角度来说,也没有时间和精力主动下企业实践。

在我们的调研中也感觉到企业方其实并不是特别欢迎我们(1)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同于学校,专业的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

“教师”的光环,让普通员工有一种“敬畏”的感觉,不便教师带着

)企业项目的研发或设计需要能在一段时间内全身心于管理;(2)他们认为专业教投入,但专业教师很难在时间上得到保证;(3师下企业往往是走过场,自身又缺乏实践经验,不大好安排实践岗位和指派相关的导师。当然还有一方面就是担心我们某些教师在企业实践中不服从企业管理,自身责任感较差,会影响到其他员工。

三、暑期企业实践的收获

本人在今年6月15日到9月15日期间参加了由学校派出在上海市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赴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安排的上海大唐邦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为

-212-

教学◆反思◆课程

期三个月的企业实践。本次企业实践在时间上利用了暑期,既不影响学校的教学任务,又能很好地投入到企业实践中。

(一)对企业管理模式的新认识

上海大唐邦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不久的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开发为主的企业,从老总到员工都比较年轻。

走入公司内部,在与员工的交流中了解到IT行业独有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对项目开发的流程有了初步了解。通过参加他们的例会,深切感受到企业管理与教学管理的不同,尤其是例会中的汇报、

互动与评价,这种企业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模式对我的启发比较大,计划在下一轮“UI界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引入这种考核评价模式。

(二)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项目开发

在与企业指导教师沟通后,确定了本次企业实践的岗位是UI界面设计,结合我的教学工作,决定利用此次机会设计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站。指导教师反复强调首先要以“用户体验”

为主进行调研和模块化功能的设计,绘制一套符合学校、课程风格和视觉体验的网站界面,然后搜集、整理、制作相关素材,并要求每个环节一定要交流互动。这个方面实际上是教师所欠缺的,教学往往讲授的是这个软件的应用,设计也是按照样张制作,至于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却很少提及。

(三)界面设计的三简原则

教学的思维方式强调的是

“以学生为中心”,而企业项目开发强调的是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如我在设计UI界面时,考虑比较多的是这个项目在教学中能让学生掌握哪些PS功能,而企业指导教师就指出要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考虑界面的设计,强调

“简单、简洁、简化”,能简则简,不要考虑那么多PS功能的实现。

受此启发,计划在后续编写的《UI界面设计实训指导》校本教材时,既要从用户角度设计案例,又要遵循“三简原则”,同时也需要兼顾到让学生掌握PS的相关功能。

四、对本次企业实践的几点思考(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大唐邦彦公司有几位年轻的设计人员此次正在开发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中心,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瓶颈,我们站在教师的角度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些问题。的确,专业教师下企业不仅仅在企业中得到锻炼、

感受文化、提升技能,实际上也能从专业能力的角度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毕竟IT行业是年轻人的天下,他们有创意、有想法、有技术,但缺乏一些理论知识和社会经验,这是我们专业教师的优势,因此企业实践实际上也是一次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的机会。(二)与企业指导教师间的微妙关系

高职专业教师下企业,由于有着

“大学教师”这个光环,使企反思

业中的指导教师在心理上很难把握自己的定位,很少主动安排教师参与岗位工作,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指导教师。虽然我们几位教师尽可能地虚心请教,主动询问,但也很难避免这个尴尬的局面。另外也有一些是教师自身的问题,

不大好意思去请教一些年轻的指导教师。这种心理上的微妙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企业实践的效果。

(三)很难真正介入企业的项目开发

可能是由于我们实践的企业是互联网企业,某些项目涉及的部门和流程比较复杂,企业可能出于对我们的不了解、不放心或实践时间有限等缘故,很少将某个项目交给我们独立完成。一般都是要求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工作设计一些实践项目,很难真正介入企业的项目开发工作,使实践效果不是很理想。

(四)对课程思政改革的思考

在企业实践中,我们看得比较多的是企业员工对待工作的一种态度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尤其是他们的职业素养。对照我们的学生将来如何适应社会、

适应未来的职业。我觉得在现阶段要引入课程思政的改革,将一些理想追求、规则意识、职业素养、务实精神等融入教学,加强职业生涯的指导,注重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总之,此次的企业实践收获还是很大的,不仅在实践中了解了企业的运作模式、

项目开发流程,也了解到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人才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差距,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提升了实践技能,并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当前的一些课堂教学模式,试图在后续的教学中作一些改革和探索。

在当今倡导创新创业的时代,提高学生的技能首先要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集中时间深入企业,不仅能够了解到新趋势、

学习到新理论、掌握到新技术,也能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010-07-29.[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EB/OL].http://www.shanghai.gov.cn/nw2/nw2314/nw2319/nw12344/u26aw44192.html,

2015-6-25.[3]陈淑芳.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5).

[4]董丽华.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宁夏各高职院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

◎编辑冯永霞

-2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