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12—2013学年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
★☆★☆★内部资料☆★☆★☆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 A.尴尬 (jiā) 歼灭(jiān) 交卸( yù ) 骇然( hài ) ....B.奔丧(bèn) 诘问( jié ) 地窖(jiào) 纳粹( cuì ) ....C.蹒跚(pán) 差使(chāi) 谋杀(móu) 荒谬( miù ) ....D.琐屑(xiè ) 制裁( cái ) 拂晓( fó ) 阻遏( jié ) ....2、选出下列词语全正确的一组( )
A、寒噤 哀掉 锐不可挡 转弯抹角 B、搀扶 鞠躬 张皇失错 微不足到 C、狼籍 烦燥 大庭广众 铸剑为犁 D、颓唐 洗劫 响彻云霄 谈笑风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周笔畅童年照片曝光,其姿势表情让人忍俊不禁。 ....
B、七年级(3)班的班长思想品德好,工作能力强,可谓德高望重。 ....
C、今天因为要出去游玩,奶奶特意梳洗了一下,打扮得花枝招展,煞是好看。 ....D、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能否根治网吧“顽疾”,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是指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导语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B、小说的三要素是指人物、情节和环境,其中故事情节是最重要的。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C、《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D、“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后人的文字。 6、下列诗文和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荡胸生层曾云,决眦入归鸟 B.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1
C.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7、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会议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醒:“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B.有人从公交车上往外扔香蕉皮,一位乘客冲着他说:“老兄,你太过分了!积点德吧!”
C.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D.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的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8、下列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人们喜爱竹子,因为它体现了一种美好的品格;它用淡泊豁达的胸襟面对自身的平凡朴实,它用感恩眷恋的情怀回报土地的宽厚无私, 。 A.它顽强执著地对抗着漫天雪雨风霜的世界 B.它对抗世间的雪雨风霜总是那么顽强执著 C.它用顽强执著的精神对抗雪风雨霜的世界 D.它用顽强执著的精神抗击世间的雪雨风霜 9、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也有广岛原子弹,也有一片沉寂。”
B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C “哥们,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D“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10、 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年老的母亲欣慰地看到使人陶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和令人兴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很久没有回家的儿子忍不住哼起了那久违的家乡小调。 A.母亲看到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B.母亲看到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 C.秋色和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D.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二.阅读背影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大)难。可是
2
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A)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B)我的眼泪又来了。
11、“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品析正确的是( ) A、扑扑衣上的泥土”补充了前文中父亲过铁道时在月台上爬上爬下时的形象。 B、这句话表明父亲是一个十分爱整洁的人,打掉了衣上的泥土,心里才感到轻松。
C、这种轻松的心情正是爱心的体现,表示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自然就感到轻松。
D、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完成任务后,尽管爬上爬下弄的满身的泥土也很高兴。 12、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刻画背影 惜别背影 B、想念背影 描写背影 C、回忆背影 感慨背影 D、思念背影 刻画背影
13、A、B两处流泪分别是( )
A.感伤之泪 激动之泪 B.感动之泪 伤别之泪 C.感激之泪 痛苦之泪 D.思念之泪 痛苦之泪
14、文中反复交代父亲穿着以黑色为主的用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刚给祖母办完丧事,有哀悼之意。 B、黑色调也反映了家境的困顿。
C、颜色暗淡阴沉,与全文的氛围一直。
D、父亲年龄大了,不适合穿别的颜色。另外,也写出父亲很节俭。 15、对于父亲在买橘子过程中所说的四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 A、父亲是一个把爱深藏心底的人,不愿过多表露。
3
B、四句话语言都非常简洁,体现了作者文笔精炼的写作风格。 C、父亲因为买橘子耗费了巨大的体力,不愿意多说话了。 D、祖母刚去世,家境又惨淡,父亲心情不好,因此话语不多。 16、选文两处对背影的描写是( )
A、先虚写再实写 B、先实写再虚写 C、都是虚写 D、都是实写 三.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完成17-21题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不迷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7、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18、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1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4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20、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1、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的理想,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逃避现实的“世外桃源”
B.痛苦无奈,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C.人人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世外桃源”
D.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自由平等,安静美好的“世外桃源” 四.阅读《望岳》一诗,完成22-25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2、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23、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24、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5、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12泰安市)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5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第Ⅱ卷表述题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30题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政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2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啖粥而读 _______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 ________________ .③食不给 ________________ .
④乃至被谗受贬 ________________ .
2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文中表明范仲淹发愤苦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表明范仲淹胸有大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31-34题
两个邮递员 王安忆 再早的时候,我们这里的邮递员是一个清秀的男孩,说话十分温和,对人也亲切。每当谁家有汇款或者挂号信,他便在楼下一声一声殷殷地叫着,等那人终于被叫醒,从窗口伸出头来答应着,他就总是说:“你慢慢的好了,不要紧的。”在我们的信箱前边,时常的排满了自行车,他就一辆一辆小心地搬开,挤身进去往信箱里投信。我出了新书,便按了信封上投递员的名字签了名送给他,我觉得,
6
假如他喜欢我的书,我会很高兴。他接过书便欣喜而温文地道谢。有时候,我从外归来,见他骑了绿色的自行车迎面而来,这样的时候,他就腼腆地低了头,装作没看见的样子,从我身边过去。只在万不得已时,他才对我说话:“王安忆,你的挂号我交给你家邻居了。”当我要谢谢他时,他便红了脸逃跑似地骑车走了。 后来,他不再来了,接替他的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帽沿压在眼睛上,英俊的脸上发出一些青春痘。人们见了他就问道:“那个小孩怎么不来了?”他说:“对了,他不来了。”人们便惋惜地说:“那孩子多么好啊!”毫不掩饰对那男孩的怀念,却也并没怎么使他难堪。他总是每日两班按时来送信,有时候会把一叠信交给某个顺路的居民,请他帮忙捎上去,挨家发一发。如那人稍有难色,他就说:“帮帮忙啊!”有挂号和汇款时,他便在底下声嘶力竭地叫喊,一声比一声紧,催命一般,等人气喘吁吁拿了图章赶下来,他就埋怨道:“我这样叫,难道你还听不见吗?”有一回,我盖了图章,他将挂号递给我时问道:“你是王安忆?”“是的。”我说。“那你是政协委员啦?”他很激动似地嚷,然后又正色道:“那你对我们的工作提提意见?”过后,在马路上或弄堂里遇到他,他就会大老远地喊道:“政协委员,今天有你的信,放在你的信箱里了。”或是:“政协委员,今天没有你的信。”还有些时候,则说:“政协委员,上班去啊!”我被他喊得十分难堪,要制止他,他却已一溜烟地快乐地骑远了。有一次,他在递交了挂号信件时又一次要我给他的工作提意见,我就夸了他一句,不料他立即兴奋地说道:“那你给我写一篇报道。”他的很黑的眼睛在帽沿下闪着亮光,令人很不忍心拒绝他,可是却从心底里觉得这报道写起来有些困难。
现在,我们这里的邮递员又换了一个白净的圆脸的女孩,说话很害羞,工作也负责,我问她:“新来的?”她小声说:“已经来了两个月了。”我不由得想:
7
她是多么年轻啊!没有人问她那样的问题:“那男孩怎么不来了?”而此时我却想起了那第二个邮递员,遵他嘱咐写了这篇东西。希望他喜欢。
29、阅读本文,概述第一个邮递员的工作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当第二个邮递员让作者为他写一篇报道时,为什么作者觉得有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本文写了三个邮递员,为什么却以《两个邮递员》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作者塑造第一个邮递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任选其一结合相关语句谈谈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残留生命印记中的那一刻,令我久久回味。那一刻.也许是在摆脱烦恼的困扰之后,也许是在收获意外的惊喜之后,也许是在顿悟亲情的温暖之后,也许是在震撼于自然的伟力之后……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充满阳光。
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2.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3.不少于600字。
8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