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笔记

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笔记

来源:吉趣旅游网
 《现代文学三十年》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文学研究会

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2、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3、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4、 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5、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

1、 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2、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3、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语丝社

1、 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2、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3、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七月诗派

1、 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有绿原、亦门、曾卓等, 2、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形成贯串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九叶诗派

1、 是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2、 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 3、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4、 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 新月诗社

1、是形成于1926年春夏之际的新诗派,前期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 2、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饶孟倪、朱湘等。

3、主要提倡新格律诗的写作,致力于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促使新诗艺术上走向成熟。 4、后期以《新月》为主要阵地,提倡健康、尊严、个性,有不少诗作具备积极意义,也有脱离现实的倾向。

5、该诗派随着《新月》的终刊而衰落下去。 新感觉派

1、30年代上海都市读者群中风靡一时的文学流派,是第二代海派 2、主要代表作家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禾金等。

3、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队伍,它的出现清楚的表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引

入已经度过初期,进入到了独立的地位。

4、对于第二代海派自身来说,由于他们与世界文学携手同步发展,终于冲出了旧文学、旧小说的藩篱,让市民文学越过了通俗文学的界限,走上了先锋文学的位置。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1、 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2、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3、 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

4、 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药》的双重悲剧性 《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老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清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 启蒙者反而被被启蒙者吃掉了。华小栓的“华”和夏瑜的“夏”又表现出了华夏民族的悲剧。

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

1、孔乙己、陈士成等封建教育下的牺牲品的形象。

2、娟生、子君、狂人等受新思潮影响的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形象。

3、鲁四老爷、假洋鬼子、赵太爷、赵秀才等封建制度及文化的维护者形象。

分析鲁迅杂文的特色 思想特色:

一、批判性(战斗性)

1、 对封建旧文明旧道德的批判,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中批判封建父权、夫权、妇女节烈观等等。

后期杂文增加了批判资本主义文明,半殖民地都市等方面的内容。 2、 暴露和批判国民劣根性,对卑怯、保守等国民性作了深刻的剖析。

3、 社会批评的内容更为广泛,如对社会的一切黑暗,统治者的凶残,帝国主义的罪行等都予以猛烈抨击。这种批判,具有战斗的现实意义。 二、深刻性

鲁迅的杂文对各种问题的论述,都极其深刻,富有辨证哲理。

如《灯下漫笔》中揭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这从人民的社会地位和心理对中国历史所做出的本质性论断,是何等的深刻。

《拿来主义》中批判封建闭关主义,论述国家民族应对世界采取开放态度,以及开放的意义和方法,见解精辟。 艺术特色: 一、形象性

1、善于以比喻和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抽象的道理,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和谐统一。如《拿来主义》中以“大宅子”比喻中外文化遗产,以人参、鸦片比喻精华、糟粕,形象的说明了对文化遗产要批判继承。

2、创造了类型形象,如叭儿狗、蚊子等类型形象,概括了社会上某一类人群的某种普遍性特征,用比喻、白描等方法创造出来,简练传神。类型形象具有典型力量。 二、抒情性

鲁迅强调作家应当有分明的是非和热烈的爱憎,像《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情文并茂,情感浓烈。

三、把社会上公然的、常见的、不以为奇的,但却不合理事物,加以精练、夸张予以辛辣的讽刺。

四、杂文文体多样,有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等。其风格也多姿多彩。结构严谨论证严密;三言两语,尖锐锋利。但多样而又统一,作为鲁迅杂文主要风格的,是切实锋利,精练泼辣,似匕首投枪。

五、语言鲜明生动、机智幽默,常有包含深刻哲理的警句。好用反语,常“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充满幽默感。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郭沫若的《女神》是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主要特色有: 1、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2、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槃》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

3、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4、 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

5、 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

分析老舍小说的京味儿艺术风格

1、 写北京、北京人、北京的文化和民情风俗,北京的景观和地理风貌。如《骆驼祥子》中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虎妞筹备婚礼的民

俗的交代;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的祥子,对瞬息间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情况,又与祥子这个特定人物的身份相一致。

2、 “京味儿”表现在语言上,老舍小说的语言在北京口语基础上的提炼,简短生动,但一般不同于北京的方言土语。提炼了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北京的自然景物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人物语言,都是个性化的;叙述语言也多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

简析《寒夜》中曾树生的性格 曾树生是个个人主义者。

健康、漂亮、追求幸福和自由,她无法容忍丈夫毫无生气的生活方式和婆婆的恶语中伤,整个家庭都笼罩着一股死亡的气息,她感到了压抑,并本能地企图摆脱这种压抑,于是她面临着道德的抉择和感情的折磨。最终因受不住生活希望的诱惑而离弃了丈夫和家庭。完全是一种个人意义上的追求幸福。因而也谈不上是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她只是一个困境中企图拯救自己的妇女,她靠自己的选择来确定自己的生活价值意义。

因此,在这个人物身上产生出一种反道德、重自我的新型现代女性的道德特征。

分析《雷雨》中蘩漪的形象

《雷雨》中的蘩漪是一个鲜明独特、复杂而富有深度的艺术形象。

她的性格是抑郁乖戾、热情强悍、极端而尖锐的一种悲剧性格。这是由于封建性的家庭和环境造成的。蘩漪聪明美丽,而周朴园要的是“服从”,他冷酷无情地压制、摧毁蘩漪的个性尊严。她在周家被折磨了十八年,这是她性格形成的典型环境。三年前,周萍的出现,燃起了她被压抑的热情。她需要爱、能爱,她不顾一切的爱上了周萍且把一切都交给了周萍。日子一长,周萍悔恨和蘩漪的关系,想摆脱和蘩漪的关系。这使蘩漪不能忍受父子两代的欺负,她要做困兽的搏斗,她要破坏周萍四凤的关系,她要拉住周萍。她的反抗是极端的,在《雷雨》中她最具有“雷雨”的性格。她以尖锐的语言揭露和控诉周朴园和周家的罪恶,撕破他们道德家的伪善面目;她和专横的周朴园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正面交锋,是她推动剧情向高潮前进。绝望的可怕的前途使蘩漪走向了最尖锐而极端的困兽之斗。 形象意义:

揭露了带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压抑、践踏人性、蔑视人的尊严的罪恶,激起人们对不幸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于人的地位、尊严、权利的深沉思考,把反封建家庭的罪恶与个性解放联系起来,使剧本具有崭新的时代内容。

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思想特色

1、对农村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复杂性的描绘。如短篇《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和小芹的自然恋爱,遭到了把持村政权的恶霸流氓势力金旺、兴旺的迫害,也遭到了具有封建家长制和封建迷信思想的父母二诸葛和三仙姑的阻挠,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交织,斗争呈现复杂性。

2、对农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暴露。赵树理称自己的小说为“问题小说”,他把农村工作中遇到的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易解决的问题作为作品主题,如实地暴露这些问题。这表现出他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如在《李有才板话》中,他如实地描绘了两个问题:一是解放区在初期,有些基层村政权还被坏人把持;二是农村干部中的官僚主义。 3、对解放区新社会的热情歌颂。《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得到胜利结局,表现和歌颂了人民政权为人民的思想,歌颂了解放区新社会,鼓舞了青年们为争取自由幸福生活进行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4、对解放区社会生活变革和农民思想心理变化的表现。小二黑和小芹的斗争胜利不仅是争取婚姻自主的胜利,而且是解放区农民反霸斗争和反对封建迷信思想的胜利,赋予恋爱婚姻题材以更深刻的主题意义。

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表现在:

1、赵树理的小说情节结构多数是运用传统手法,即注意故事性,情节连贯,环环相扣,有头有尾,而且往往是大团圆的结局。《小二黑结婚》是一个故事,其中又穿插了“不宜栽种”、“米烂了”等小故事。结局中,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以“一对好夫妻”为结果,恶霸受到惩罚,二诸葛、三仙姑的迷信思想等与有了好的变化。

2、 在人物塑造上,也多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性格。

3、语言大众化、通俗化,同时也注意语言的形象化、个性化,擅长运用农民口语。通俗易懂、简洁生动。如《小二黑结婚》只用一句话“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便把“老来俏”的三仙姑活脱脱地勾勒出来了。

分析孙梨小说的独特风格 1、以谈笑从容的态度反映冀中人民抗日斗争、描摹时代风云变幻的艺术角度和特点。如《荷花淀》写白洋淀一个妇女从送夫参军到在战斗中成长的故事,贯穿的是人民的爱国主义和战斗的乐观主义精神。

2、深入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灵美。小说写了水生嫂等一群劳动妇女的群像,水生嫂识大体,顾大局,送夫参军打日寇的爱国情操和刚毅性格,也写了她对丈夫深情款款的柔美性情。

3、散文美和浓郁的诗情画意。《荷花淀》中,白洋淀的自然风光美和水生嫂心灵手巧的劳动美,交织成一副似诗如画的月下编席图,是对和平劳动生活和祖国美丽河山的颂歌。夫妻月下话别、妇女寻夫、伏击战,都写人情美和自然美交织,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融诗、散文、小说于一体的散文诗式的小说。

张爱玲:(1920——1995)

一、特色:

1、内容:沪、港两地男女(遗老遗少和小资产阶级。)千疮百孔的经历,中国都市人生中新旧交替的一面。文化错位(现代的生活方式——传统的习惯、观念)

2、思想:女人所处的环境,所受的压力,有旧家庭内的冷漠的眼光,有命运的拨弄,更有来自女性自身的精神重负。女性意识里‘女性原罪’意识的展露和批判。(一个叫残酷,一个叫苍凉。苍凉是因为有个残酷的前提:残酷之下,这个人还继续活着,就是苍凉。) 3、艺术: 心理分析,并不采用冗长的独白或枯索繁琐的解剖,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每句说话都是动作,每个动作都是说话,即使在没有动作没有言语的场合,情绪的波动也不曾减弱分毫.

蒙太奇:这是电影的手法:空间与时间,模模糊糊淡下去了,又隐隐约约浮上来了。巧妙的转调技术!

二、风格:新旧文字的糅和,新旧意境的交错。譬喻的巧妙,形象的入画。 意象的特点意象的特点意象的特点意象的特点:

1.把自然景观化解为都市生活中的琐细物象。

2.意象的繁复(相互映衬又相互独立,产生新的意韵)

3.把人物心态植入客观物象,突出主观感觉,营造心理意象。 4.意象连缀。“月亮” 月亮:凄凉,阴森,寂寥。产生于最悲惨绝望的时刻。自己的生命感受,情绪记忆。

三、小说形式体现新旧,雅俗特点: 1.叙事模式:借鉴传统又自如运用西方蒙太奇手法。有古典章回感又融入现代人的情绪特征。(七巧变老)

2.语言上的新旧杂糅:工笔的细腻,写意的蕴藉,传统小说的清雅别致,现代人的创造。 3.风格:苍凉之感。自身经历,中外文学素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