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引火归原的临床体会

引火归原的临床体会

来源:吉趣旅游网
  中外健康文摘中医中药 2008年6月第5卷第6期 WorldHealthDigestMedicalPeriodical

双明合剂治疗角膜炎96例疗效观察

■曹

 轩(曹水庆)

(江西省都昌县蔡岭镇北炎村卫生所 332621)【摘要】角膜炎,常因角膜损伤,异物刺激或细菌、病毒、霉菌感染引起角膜溃疡之病变,为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病情,往往造成全眼球炎、角膜穿孔、角膜葡萄肿等严重并

发症而失明。【关键词】双明合剂;角膜炎;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574.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6-0151-01

因此早期发现、明确诊断,及时而速效治疗尤为重要。笔者从1983年—2007年用自拟双明合剂治疗9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96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小3岁,最大72岁:男性42例,女性54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16天。

2 治疗方法

以双合剂为基础方:石决明、草决明、赤芍、谷精球、当归各15克,龙胆草、柴胡、川芎各10克,细辛、薄荷、甘草各6克。并发虹膜睫状体炎者加生地、连翘各12克,金银花、麦冬、贝母各9克;角膜穿孔者加生石膏50克(打碎先煎),知母、栀子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并取上清液5至8毫升频频点眼。重症患者每日2剂,水煎频服。6天1疗程。

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视力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溃疡愈合;有效:炎症基本控制,溃疡面明显缩小,仅存云翳;无效:病情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经1至3疗径治疗,痊愈79例(82.3%),显效12例(12.5%),有效5例(5.2%),总有效率100%。

4 病案举例

患者彭某,男,62岁,农民,1996年7月20日就诊。主诉:2天前因灰屑入眼后自觉疼痛,流泪,畏光,视物模糊,畏寒发热。症见右眼2至3点处灰白色浸润,表面隆起,结合膜水肿,角膜后具棕色沉着物,房水混浊,瞳孔缩小。体温38.2℃。用双明合剂加味治疗:石决明、草决明、赤芍、谷精球、当归、金银花各15克,龙胆草、柴胡、川芎各10克,细辛、薄荷、甘草各6克,生地、连翘各12克,水煎服目J剂.并学土清液滴眼、半小时1次。连用6剂症状基本消失,角膜后沉着物已吸收,房水转清,瞳孔恢复正常,唯患处少许灰白色云翳,上方去生地、连翘,续服4剂而愈。

5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风轮(角膜)疾患或为外感邪毒,或肝胆湿热,或内火炽盛上蒸于目,或素体阴虚火旺攻目所致,治疗总以辛开苦降,清热解毒,明目祛翳,消肿去翳为大法。方中石决明、草决明、谷精球清热平肝,明目丢翳,消肿去痛;赤芍清热凉血,愈疮平疡,更伍川芎活血祛瘀;龙胆草、柴胡泻肝胆实热邪毒;细辛祛风止痛兼制寒凉诸药之弊,薄荷辛凉宣散透热外出;且虑方中多苦寒之品,苦能化燥伤阴,故配当归柔润养血,使邪去而不伤正;甘草既能解毒,又可益气和中;全方清补兼施,刚柔并济,内服外用,双管齐下,而且简便易行,经济效捷,成和谐之方也。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曹轩,又名曹水庆,男,生于1950年,江西都昌人,

本科学历,中医师。业余以诗书画印自娱,且全面发展,诗词、楹联、书法、篆刻、国画各有所成。作品入编《八荣八耻诗词鉴赏》、《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国际书画名家名作博览》等百余部典籍。部分作品在新加坡、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巴西等国展出并被永久收藏,颁发了收藏证书。国家正规社团多次邀请赴海外学术交流,多家官方网站网上推介。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会员(中医研究),世界文化联盟文学艺术委员,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博学会员,中国书画院院士,中国硬笔书协会员,世界权威组织OI

RC认证为国际一级书法师,一级美术师。中医中药

引火归原的临床体会

■郭

 胜

(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 137400)

【摘要】引火归原,是治疗元阳浮越,虚火上升的方法。意在引

火下潜,元阳归宅,因此引火归原的“火”,当指虚火。究此虚火之原及临床辨证,有阴虚与阳虚之别:肾水不足,真阴内耗,虚阳无药,浮越于上,当拟滋水养阴,引火归原;元阳虚衰,阻寒内盛,格阳于外,龙火飞越,急需温元救阳,引火归原。现结合临床,对引火归原的辨证作一讨论。【关键词】引火归原;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574.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6-0151-02

滋水阳阻 引火归原《景岳全阴阳篇》说:“阴根于阳,阳根阴,凡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各求其属而衰之,……引火归原,纳气归肾,从阴引阳也”。临床中常见阴虚阳浮,虚火上炎之症,用养阴清火之剂不效,再用养阴潜阳之法也收益不显,可该用“从阴以引阳,求其属而衰之”在大剂滋水养阴药中,加少量肉桂以引火归原。兹举两例说明之:

例一:患者沈某,男,38岁,教师。有慢性肾炎及慢性咽喉掩史,近日疲劳,咽喉红肿疼痛,腰疫失眠,轻度浮肿低热口引饮,舌尖有小溃疡,小便短赤。尿检:红细胞三,白细胞二。舌红无苔,脉细数。症系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治疗宜壮水之主,佐以引火归原,知柏地黄丸合雷真君引火汤加减:生地黄、熟地黄各30各,山药、玄参、朱茯苓、辰麦冬、山萸肉、各12克,泽泻、知母、黄柏、丹皮各9克,北五味6克,天门冬15克,肉挂3克。7剂后咽喉红痛及舌尖溃疡消退,尿检好转。再服7剂,失眠明显改善,低热也退。仍有腰疫,晨起轻度面浮,继以金贵肾气丸善后。

例二:患者居某,男,49岁。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壮热神昏,口渴烦躁,紫斑,苔黄舌红绛,脉洪数。为温毒入营,劫阴动血,一派炎炎之火,大有吸尽西江之热,急投犀角地黄汤加大量清热解毒之品,配合化疗(三尖杉、长春新、环胞苷)。3星期后,壮热神昏,大瀑烦躁已除,紫班未退,并见大量齿,满口牙龈红肿疼痛,如肉状突起,渗血不止,舌红绛,脉细数无力。细穿牙龈所渗之血,色淡不粘,经用化疗之后,面色光白,低热眩

晕,身疲口干。此乃阴血受温毒大劫之后,阴不剑阳,阳无所制,

虚火上炎,动阳络,阳络损则血上,症由实火转为虚火。原方加用肉桂2克,连服7剂,齿大减,检验血象亦改善,转为缓解期。

在大剂滋水养阴药中加用少量肉桂反以引火归原,历代医家多有治验。《医方集解附桂八味丸》注解说:“火从肾出,是水中之火也。火可以水折,水中之火不可以水折。肉桂与火同气而味辛能开理、致精液、通气道,据其宅而招之,同气相求,火必下降”爱。可引为阴虚火炎,用引火归原的理论根据。

温元救阳引火归原《景岳全书寒热真假篇》说:“假热者水极似火也,……此乃热在皮肤,寒在脏腑,所谓恶热非热,实阴证也。凡见此内内困等证而但知攻邪,则无有不死。急当以四逆、八味、理阴煎、回阳饮之类倍加附子填补真阳以引火归原,但使元气渐复则热必退藏而病自愈”。阴盛于内,逼阳于外,内真寒而外假热的格阳证以及下焦虚寒,龙火飞越,下元衰而上假热的戴阳证,均系真寒假热,元阳暴脱危候,急需大剂参附姜桂龙牡,温元救阳,摄纳无根失守之火,导龙返宅,引火归原。举临床

—151—

  中外健康文摘中医中药 2008年6月第5卷第6期 WorldHealthDigestMedicalPeriodical  

中医中药

病例以说明。

例一:患者任某,男,42岁。因严重“支扩”症感染、肺气肿

(左下局限性气胸)入院已二月,经用多种抗菌素加用大量清肺化痰中草药,自服西洋参30克,感染未控制而出现心力衰竭,病势危急。证见:面赤气促,身大热(体温39℃),大汗出,烦渴引饮,舌质光红干燥,水入不润,小便短涩(每天拍尿量600毫升左右),脉来洪大而数。一派大热伤津之候,屡投清热养阴之剂不效。且气促日甚(整天输氧气)咳吐沫盈杯,色白不黄,无脓血,近日并见腹胀,下肢浮肿,虽高热但四肢末端厥冷,大便薄,脉虽洪大而无根。病属脉痿,肺肾虚寒,反投寒凉下元积冷更甚,真阳衰竭,无根之阴火上浮,心肾之阳浮越之外,是以外假热而内真寒,暴脉之候也。需温热寒,引火归原。方法:移山参、炮附片、泽泻、大腹皮各9克,某姜3克、肉桂、五味子各3克、茯苓、白术、龙骨、黄氏各12克,细辛2克、白芍、陈皮各6克,牡蛎30克。5剂后,面赤气促、壮热烦渴、舌红汗出等假热虚火之象均减,浮阳引归肾宅,气化开渐复,小便增多,(每天1500毫升)腹胀浮肿也松。原方再进10剂,虚火悉平,光红无津之舌,得热药后发生薄苔,心电图基本正常,后用温肺化痰补肾纳气法条理。

例二:患者王某,女,38岁。哮喘宿恙十余年,冒雨受寒后高热,用多种抗菌素后,发热39℃左右,血压80/50,患者神志时清时糊,汗出气喘鼻煽(须输氧气),二手喜摸降温之冰袋,而腰以下盖棉被,下肢不湿,两红赤,形萎睡,时而烦燥不安,二便自遗。前曾投麻杏石甘,诸症反剧,舌苔白腻,脉来沉细而数。此寒牙直入少阴,逼离真阳,龙雷之火上腾,寒极反热,孤阳有竭散之象。急拟温补下元,救脱扶阳,镇纳肾气,引归浮火。处方:红参片、炮附片、鹅管石、白芥子、各9克,龙齿15克,牡蛎30克,紫石英12克,五味子6克,局方黑锡丹30粒分吞。3剂后,神安喘平,汗止热退。后继续用温补法调理旬日,血压上升至120/80。局方黑锡丹有黑锡镇肾,硫黄扶阳,肉桂、附子温补命门以引火归原。喻嘉言云:“凡遇阴火上冲,真阳暴脱,气喘痰鸣之急证,舍此别无方法”。徐灵胎云:镇纳上越之阳气,为治喘必备之药”。足见団锡丹功能扶阳镇摄,引火归原,加入复方之中,疗效更好。

温热救阳,引火归原,各家医案中屡见不鲜。《丁甘仁医案湿温门》所载郑左、周左二案皆系“邪陷少阴,肾阳没,龙雷之火,飞越于上,正气涣散,阴阳离决,即在眼前”的重危之候;严山先生在世时讲解说:“此二案乃参、附、龙、牡、引火归原。盖冰冷之水,鱼虾不长,龙雷之火被逼上浮。当致池热则龙火返宅,潜龙勿现。”又说:“所谓引火归原,临床必见“火证”,例如烦渴、身热、面赤、大汗出,但烦渴必喜热饮或不欲多饮,身热而久按肌肤不热,汗出以头面为多而质粘,面虽赤而浮于两,其色呈粉红状。当此阴极似阳,水极似火的火,系无源之火,无根之焰,暴脱之阳,飞越之热。除了大剂量元救阳以冐填元宅外,还必须佐以龙牡摄纳潜阳之品,以导龙入宅,引火归原。”

综上所述,引火归原的“火”,乃肾宅之真阳,命门之元火,只能引导下归,不可肆克伐。阻虚阳浮,失约之火上炎,宜养阴以引火归原,少佐肉桂,以阳配阴;阳竭阴盛,无根之火上越,需救阳以引火归原,少佐龙牡,以阴配阳。因此对于引火归原的运用,临床上需要严格的辩证。

—152—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50例疗效观察

■班文明1

 倪代梅2

(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236607)

【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脑动脉

硬化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以西比灵、辛伐他丁、维生素E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汤剂及通心络胶囊。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血脂改善、眩晕半年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能有效调节血脂、减少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通心络胶囊;脑动脉硬化性眩晕【中图分类号】R96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6-0152-02

眩晕为急诊及门诊最常见病症之一,其中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约占32113%,多见于中老年人,本病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或厥症、脱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西药对此类眩晕疗效有限,特别在预防眩晕再次发作的远期疗效不甚理想。近年来,笔者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疗效满意。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1 诊断标准:依据《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制定的脑动

脉硬化性眩晕诊断标准[1]

:(1)40岁以上的病人逐渐出现大脑皮质功能减退的症状,尤其是头晕、睡眠障碍和记忆力减退;(2)身体他处有动脉硬化的表现,如主动脉、眼底动脉或周围动脉的硬化;(3)体格检查发现上述一部分体征者;(4)实验室检查结果可提供诊断的参考,如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等;(5)TCD或脑电图显示脑缺血的改变。

112 一般资料: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42-71岁,病程3天-5年,对照组48例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4115-72岁,病程215天-6年,两组年龄、病程、性别、临床症状、血脂异常程度接近,差异无显著性(p>0105),具有可比性。

113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西比灵、辛伐他丁、维生素E

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汤剂,药

用:生黄芪40g,当归尾15g,川芎12g,地龙15g,红花10g,片姜黄12g,何首乌15g,赤芍20g,山药12g,炙甘草6g。上汤剂一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并同时口服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粒含生药0138g),每次3片,1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30天。

114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血脂变化情况、半年后复发率。

115 疗效标准[2]显效:临床症状消失;TC下降≥20%或

TG下降≥40%或HDL-C上升≥0128mmol/l;半年内未发作。

有效:临床症状部分缓解;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上升≥0110—0126mmol/l;半年内复发1—2次。无效:临床症状未缓解,实验室检查结果达不到以上标准。

116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χ2

检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