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深深体会到:我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承担 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不仅要把渊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他们。对于问
题生,我们不应该\"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等简单的话语来 __否定他们,而要做一个有心人,时
时处处去观察他们,关心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帮助他们,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达到心灵的
沟通,以自己诚挚的爱心去温暖一颗颗脆弱的心灵。
我的班上有这样一位男同学马晓月,他视学校的规章制度、老师、同学的批评指责而不屑一顾,经常与
其他同学发生冲突而大打出手。这样的学生我也曾经教过,凭着我的经验,对这样的学生应该在各方面
更加严格要求他,使他能快速的改掉坏习惯。于是我时时刻刻盯着他,集体活动时我的眼神离不开他,
生怕他惹出什么祸来。记得有一次,他上课时搞小动作,我说了他几句,他满脸不高兴的样子,然后对
我布置的任务置之不理,还摆出了要和我一争高下的态度。对于他的表现当时我我并没有批评他,心想
:我该怎么办那?不管他了。就在这时,我偶然听说:\"他太厉害了,老师都管不了他……\"这句话如同
晴天霹雳,我震惊了:我不管他,不是抹煞了教书育人的光荣称号吗?于是我从各个渠道去了解他的情
况,并与他家长交流,他的爸爸是农民,起早贪黑地工作,由于他的妈妈与爸爸离婚了,孩子从小就跟
着奶奶,奶奶平时就很娇惯,所以就一味地迁就孩子的过错,到了现在,看到孩子这样,也是束手无策
。听了这样一个辛酸的故事,为人父母的我也感到很难过,我下定决心要改变他,为了帮助一个伤心的
父亲,为了挽救一个祖国的花朵,也是尽我为人师的职责。于是我参阅很多书籍,试用了很多方法潜移
默化地去引导他:
首先,我觉得老师要想被学生所信赖,靠的应该是人格魅力。人们常说: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我
想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体现在这样一件件小事上。我们本身就是一本非常珍贵的教科书,大到世界观、
人生观,小到举手投足,都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果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吸引学生,令学生钦佩,
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当学生生病了,我会上前询问,帮助联系家长;当有学
生受了挫折,我会给他信心,告诉他万事都有解决的办法,只要你努力;当有同学受到了委屈,我会耐
心地开导,解开他心里的结;当学生有了细微的改变时,我会及时鼓励,哪怕是他主动地捡起了地上的
纸屑、帮同学擦桌椅,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于马晓月这样的孩子
,我经常刻意地观察他,但又表现得很随意,上课举手发言、作业写得认真了等等,我都会在表扬别人
的时候也表扬他。渐渐的他听话了,很少由着性子胡来了;有一次,我正带着孩子们搞卫生,没过一会
儿就听孩子们说:\"老师,马晓月又和别的班的学生打起来了……\"我听了很着急,正要去看看,马晓月
回来了,气呼呼的样子,我问:\"怎么回事?\"可他装出男子汉十足的样子说:\"没事,没事!\"最后通过
孩子们的描述才知道,在操场上,他盯着别人看了一会儿,别人误以为他挑衅,这才打了起来,还扬言
放学后等着他。再看看马晓月,不知是打得疼了,还是在思量放学后的事,安静地坐在那,于是,我把
打架的孩子叫到了跟前,和他们分析了一下事情的利害关系,这件事就这样解决了。这件事,对马晓月
的触动很大,每次打架都会受到批评,而这次,我不仅没说他,还给他解决了问题,此后,我们的交流
越来越多,他的改变也使我感到欣慰。
教师爱学生,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记得看过这样
一个故事:一个女人去问一位智者, __紧紧地抓住自己的男人。智者就让她抓住一把沙子,并用
力地攥住。结果,沙子从手中越漏越多。女人这才发现:越是抓得紧,就越是无法握得牢固。这个故事
讲的是夫妻间的相处之道,其实,对孩子的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由于我和马晓月关系的融洽,他变
得很嚣张,误以为老师可以帮助他,可以成为他的挡箭牌,可以放松对他的要求,那是在大课间活动时
,他缠着我说不想去,我说:\"不行,必须得去。\"又给他讲了许多道理,在我的说服下,把他推出了门
,我随手把门关上也跟了出去,等我再回过神来时才发现,他没在操场上,于是我派学生去厕所找,没
有,我走回班级一看,果然如我所料,我拉着他去操场……我沉思了,是我对他的关心照顾过了头,想
到这个故事,我心生一计:欲擒故纵。在此后的日子里,我还是很关心他,但时常又表现的漠不关心,
对于他的表现我并没有急于评价,而是在一旁偷偷地看,果然如我所料,没有了昔日的优越感,他踏实
了许多。有一次在操场上,他张嘴要骂,我伸手一指一本正经地说:\"跟我走!\"虽然不情愿但也乖乖地
跟我回到教室,我说:\"知道为什么叫你回来吗?\"他点点头,我接着说:\"那我希望你能遵守学校的制度
,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你能做到吗?\"他走了,看着他和同学们玩得那么快乐、那么团结,我不由得笑
了,我想这就是最好的见证。
在此期间,班里的孩子们都在目睹着\"叛逆者\"改变,也许是我言传身教感染了他们,也许是长大了懂事
了,孩子们在学习上认真了很多,调皮捣乱的少了,为班集体服务的多了。
分析:如今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优胜劣汰的必然性使众多家长都处于恐慌之中,唯恐自己的孩子被社会
所淘汰,在课余闲暇之时,各种辅导班都给孩子安排得满满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能取得好成绩
,更希望多才多艺能在社会中给孩子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就在这盲目中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使孩子变
得自私自利,霸道蛮横,一味地追求荣誉,没有集体观念,家庭的教育、环境的影响使这种观念在孩子
头脑中根深蒂固,很难改变。马晓月这样的孩子是比较特殊的,在对他的教育引导上我也茫然过,但细
想起来,每个孩子都不坏,他只是在家庭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下造就了这样的性格,他也想成为好孩
子,但他不能约束自己,我想他的心里也一定很苦闷,作为老师首先要理解、关心、信任孩子,知道孩
子需要什么,对症下药,有的一剂药即可,有的则两三味药也未必有效,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
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同样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内容仅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