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建筑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 2)基本要素:功能:(前提)、技术(保障)、形象(升华) 3)分类:
按用途分:民用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公用建筑、农用建筑 按层数及高度分:单层(一层)、低层(三层及三层以下)、多层(四~六层)、高层(七层~100m)、超高层(100m以上)
按结构材料分:木结构、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 2.园林建筑
1)定义:指园林中供人游览、观赏、休憩并构成景观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总称。 2)景观功能:点景、赏景、引导游览路线、组织园林空间
3)特点:巧于立意,恰于选址,妙于布局,精于体宜,特于造型,便于使用,美于天成。 4)类型:游憩类建筑、服务类建筑、管理生产类建筑、公用类建筑 园林建筑结构
1.定义:建筑物中支承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是建筑物得以存在的基本物质要素。 2.功能要求:a安全:能够抵御自然界的各种作用;b适用:提供一个良好的,为人类生活、生产服务,满足使用要求的结构空间;c耐久: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有足够的耐久性能. 3.组成:竖向承重结构体系(墙体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板结构)、水平承重结构体系(梁板结构、密肋结构)、下部结构:地基、基础
4. 分类:a按建筑材料分:1)混凝土结构2)混合结构3)钢结构4)砌体结构5)木结构; b按主体结构体系分:1)墙体结构体系2)框架结构体系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4)筒体结构体系;c按结构的空间作用分:1)壳体结构2)网架结构3)悬索结构. X荷载:作用在结构上的外力。分为:永久荷载(恒载)、可变荷载(活载)、偶然荷载 5.传统园林建筑结构及其类型
按建筑材料分:1)混凝土结构2)混合结构3)钢结构4)砌体结构5)木结构
按主体结构体系分:1)墙体结构体系2)框架结构体系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4)筒体结构体系
木构架结构体系类型:1)抬梁式2)穿斗式3)井干式
1.建筑的组成:1)基础——承重构件2)墙、柱——承重、围护、分隔构件3)楼地层——水平承重、支撑、分隔构件4)楼梯——垂直交通工具5)门窗——围护、分隔构件6)屋顶——承重、围护构件.
2.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耐火极限
燃烧性能分为三类:a非燃烧体(非燃烧材料——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的材料,如建筑中采用的金属材料或天然或人工的无机矿物材料)
b燃烧体(燃烧材料——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立即起火或微燃,且火源移走后仍然燃烧或微燃的材料,如木材。)
c难燃烧体(难燃烧材料——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炭化立即停止的材料,如水泥、石棉板)。
耐火极耐:对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为耐火极限,用小时表示。 3.按建筑的耐久年限(使用年限):一级建筑: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二级建筑:50~100年,一般性建筑;三级建筑:25~50年,次要的建筑;四级建筑:15年以下,临时性建筑。
4.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1)建筑模数(building module)——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
为建筑物、建筑构件制品以及相关设备尺寸相互协调的基础。 根据《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我国采用的基本模数 1M=100mm 建筑模数分为:1)基本模数2)导出模数(分模数(1/2M、1/5M、1/10M) 、扩大模数(3M、6M、12M、15M、30M、60M)) 传统园林建筑构造 1.构造特点
1)材料的选择:以木为主,结合土、砖、石。 2)标准化:a《营造法式》李诫(宋):以“材”为模 “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接着叙述了八个等级材份的规格。 一等材最大,用于最高级别的建筑,八等材最小,只用于较小级别建筑。b《工程作法则例》(清):以“斗口”为模.斗口又称为“口份”或“口数”, “斗口有头等材,二等材, 以至十一等材之分。头等材迎面按翘昂斗口宽六寸,二等材斗口宽五寸五分,自三等材以至十一等材各减五分,即得斗口尺寸”。这就是说,以头等材为6寸开头,至十一等为1寸。 2.构造组成
平面:以“间”为单位,由一间或若干间组成
凡四柱所围之面积称为“间”或“开间”。间之横向称为“阔”或“面阔”;间之纵向称为“深”或“进深”。若干面阔之和称为“通面阔”,若干进深之和称为“通进深”。
立面:屋有三分:1)屋顶(基本形: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b派生形:盝顶、盔顶、单坡、十字脊、卷棚、扇面等c组合形:正脊并联、正脊串联、正脊相交);2)屋身(a承重构件:柱、梁、枋、斗拱、雀替b围护构件:墙、隔墙、门扇、窗扇、挂落、栏杆等);3)台基(基本构成:台明、台阶(踏跺)、栏杆、月台) 3.构造做法
1)柱(断面形式:圆柱、方柱;组成:柱础(柱基)、柱身、柱头;所处位置分类:檐柱、中柱、金柱、角柱、山柱、瓜柱)
2)梁:形式:矩形;依外观分类:直梁、月梁;依位置分类:三架梁、五架梁、七架梁、抱头梁、挑尖梁.
3)檩:平行于屋脊方向,架在梁头或柱头斗拱之间,上承椽子,圆形.
4)枋:连接构件,位于柱间或柱顶,分两个方向,与梁平行:穿插枋、随梁枋;与梁垂直:脊枋、金枋、檐枋(额枋)
5)斗拱:由斗、拱、升、翘、昂组成 ;作用:结构作用、装饰作用、标志作用、模数作用等;分类:柱头科、平身科、角科
6)雀替(梁(额枋)与柱交接处的构件;作用:增加挤压面和受剪断面;减少净距;改善节点构造;艺术上的过渡;分类:大雀替、龙门雀替、小雀替、通雀替、骑马雀替、花芽子雀替) 、门窗、屋架、翼角、天花 传统园林单体建筑构造 1.亭的构造
a单檐亭:指只有一层屋檐的亭子,按平面形状分为:多角亭、圆形亭和异形亭等。 b重檐亭:由两层或两层以上屋檐所组成的亭子 2.廊的构造
基本形式: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 园林建筑材料
1.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1)强度:材料在外力(荷载)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2)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能够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这种完全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或瞬时变形)。3)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如果外力取消
后,仍能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并且不产生裂缝的性质。这种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永久变形)。4)脆性: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材料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而又突然破坏的性质。5)韧性: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材料能吸收大量能量,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致被破坏的性能。6)材料的硬度、耐磨性(硬度是材料表面抵抗其他较硬物体压入或刻划的能力。耐磨性是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
2.常用园林建筑材料:1)胶凝和胶结材料(石膏、石灰、水泥、胶结剂) 2) 混凝土和砂浆(混凝土、建筑砂浆 3) 墙体材料(烧结砖、砌块 4) 金属材料(钢材、铝合金 5) 木材
6) 防水材料(防水卷材(柔性)、防水涂料(刚性) 7) 绝热材料
8) 装饰材料(装饰石材、装饰陶瓷、装饰砂浆、装饰涂料、金属装饰材料) 园林建筑空间
1.空间的构成要素(a形态:外部形态和表面特征,包括方位、大小、形状、轮廓、虚实、凹凸、色彩、质感、肌理b结构:各功能系统间的组合关系c涵义:内在意义、文化范畴) 2.类型:1)按性质分类: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密空间、专有空间2)按边界形态分类:封闭空间、开敞空间、中介空间3)按空间态势分类:动态空间、静态空间、流动空间. 3.空间限定的方法:a围合(常用);b覆盖:采取上面悬吊或者在下面支撑限定元素的方法来限定空间。c设置:将限定元素直接设置在原空间中,而在改元素周围限定出一个新的空间的方式,限定元素本身也可成为视线的焦点。d隆起:所形成的空间高出周围地面,具有强调、突出、展示等功能,也有限定人的活动的意味。e挖掘(下沉):低于周围的空间,为周围空间提供一处居高临下的视觉条件,也有一定的限制人的活动的功能f托起(架空):在原空间中局部设置或增设一层或多层空间的限定手法,一般由梁柱架起上层空间。g变化:通过界面质感、色彩、形状等的变化来限定空间,主要通过人的意识发挥作用,属于一种抽象限定。
4.限定要素:1)线要素:中心限定(在空间中产生视觉引力)、非中心限定、轴线控制 2) 面要素:底面、顶面、垂直面 5. 空间设计
A单一空间设计:1)空间的形状;2)空间的比例与尺度(以人为本);3)空间界面的处理(围与透);4)空间调节。
B复合空间设计:1)空间的组合方式:集中式、串联式、放射式、组团式(通过道路、公共空间来连接各组团)、网格式 、轴线式、母题式、隐喻象征式;2)空间的处理手法(对比与变化、重复与再现、衔接与过渡、渗透与层次、引导与暗示、序列与节奏) 园林建筑设计 1.相关尺寸: 园椅:
栏杆: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900mm;有儿童使用的楼梯,应采用不宜攀登的构造,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幼儿园的楼梯除设成人扶手外,并应在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不应大于600mm;室外楼梯及水平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1100mm 亭: 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