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思考

关于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思考

来源:吉趣旅游网
2012年3月 武陵学刊 MarI2012 第37卷第2期 Joum ̄of Wuling Vo1.37 No.2 口环洞庭湖社会发展研究口 关于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思考 吴纪宁 (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省情与对策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03) 摘要: 从区域发展、生态建设和转变经济方式等方面来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洞 庭湖区目前存在着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欠合理、体制机制矛盾较突出等问题,因此,建设洞庭湖 生态经济区应从科学规划、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落实。 关键词: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014(2012)02—0038—03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它位于湖南中 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实 北部,是一个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经济区域。 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是洞庭湖科 洞庭湖是长江和“四水”(湘、资、沅、澧)的“胃”,长江 学发展的现实的必然选择。 中下游的“肺”,它吞吐长江,接纳“四水”,具有典型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 的大江大湖特色。“洞庭湖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调整大变 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板块,是长株潭城市群 革的时代,区域协作和共谋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 的重要支撑和腹地。”[11湖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 的潮流,如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等。在此大趋势下,推 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素有“湖广熟、天下足” 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成为国家重要的政策导向。 之称。作为连结长江的大湖,洞庭湖的综合治理与开 因此,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力度, 发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洞庭湖区是京珠、京广 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 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区,它承东启西,连接南北, 崛起等发展战略,推出了环渤海经济圈、海西经济协 因此科学地定位洞庭湖区的发展,对于湖南经济社 作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等区域发展规划,城市群、 会发展乃至全国区域发展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借鉴 经济圈、产业带、协作区、工业走廊等新经济体竞相 世界上大江大湖治理及国内大湖治理经验,我们认 涌现,并迅速成长为各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一切 为洞庭湖区宜定位为生态经济区,重点发展生态工 都对洞庭湖区的科学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洞 业、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现代物流等生态型经济。 庭湖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较好, 一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现实的必然选择 最近几年,湖区的长沙、岳阳、益阳、常德四市GDP 占全省GDP总量的一半以上。所以,建设生态经济 “洞庭湖曾经有‘天下水’的美誉,岸芷汀兰,沙 区,科学定位洞庭湖区的发展,凝聚力量、整合资源、 鸥翔集。但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增多,洞庭湖面积由 争取支持,必将使这一地区成为湖南最有条件、最有 6 000多平方公里减少到2 600多平方公里。”[zl尤其 潜力实现重点突破、加速崛起的地区。 是近年来经济的大开发,洞庭湖生态系统受到了不 (二)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化拓展 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走可 国务院确定长株潭城市群为国家级两型社会建 收稿日期:2012—01—12 作者简介:吴纪宁,男,湖南凤凰人,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省情与对策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2012年第2期 吴纪宁关于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思考 39 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湖南开创科学发展、富 民强省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洞庭湖是国际重要 湿地,是维护湖南乃至世界生态的重要一环。因此, 建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对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 深化和拓展。因为生态经济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 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要求的两型经济,两者 在目标、方式、路径上是一致的。洞庭湖区地处湘鄂 赣三省之间,打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更好地 保护洞庭湖生态系统,促进湖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 展;有利于探索湖区两型社会建设的新路子,深化两 型社会建设的领域和空间;有利于加强湖区中心城 市建设,有效提高湖南的省域竞争力;有利于将长株 潭城市群的能量向周边传导,加快实现在中部地区 的率先崛起;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 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 (三)打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加快推进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路径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 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前是要探索和走出一条 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因此,打造洞庭湖生态经 济区,就是要以生态经济为突破口,探索转变发展方 式的具体路径,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洞庭 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一是有利于湖区经济结构的 战略性调整。打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调整优 化投资结构,引导投资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 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提高 投资质量和效益;就是要按照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的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形 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 业能力强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就是 要倡导文明、节约、生态、低碳消费模式,促进经济增 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有利 于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洞庭湖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 统,对湖南乃至世界生态环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 响,打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形成生态与经济 协调发展的体制环境,推动生态环保机制的创新,探 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建立健全生态 环保长效机制,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实现 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是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 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必须按照“四化两型”建设的 总体部署,制定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强化区域发展规 划,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加强国内区域合作,促进国 际生态合作等,这无疑有利于促进洞庭湖区域的协 调发展[引。 目前,与洞庭湖类似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 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皖江城市带等已上升为国 家战略。借鉴国内外大江大湖开发建设经验,我省应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早日出台洞庭湖区域发展规划 或专项扶持政策,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尽早上 升为国家战略。 . 二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洲庭湖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历届 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经 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 按照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要求,洞庭湖区还存在以下 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自然灾害问题。洞庭湖是世界上水文形势 最为复杂的湖泊之一,由于自然演变、泥沙淤积和人 类围垦等因素的影响,湖泊面积逐年缩小,调蓄能力 越来越差。三峡工程建成前,洞庭湖每年的防洪问题 十分突出。三峡工程建成后,洞庭湖水患问题大大缓 解,但缺水的问题又凸显出来,尤其是季节性缺水的 问题,不仅影响到湖区人民的生产、生活,而且对湖 区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十分严重。 二是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 是工业的大发展,洞庭湖的环境质量越来越差,工业 污染、农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水污染等各种污染使洞 庭湖生态环境恶化、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受到 破坏,生物链变得十分脆弱。虽然国家花大力气加强 了对洞庭湖的污染治理,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 速推进,能源资源消耗的大幅增加,洞庭湖生态保护 特别是湿地保护仍任重而道远,需要湖区政府和人 民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洞庭湖是国家商品粮 棉最集中的产区之一,也是“三农”问题最突出的地 区之一,湖区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农民收入增长缓 慢、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所以在洞庭湖生 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要考虑需要发展哪些产业、怎 样进行合理布局、哪些产业应限制发展、哪些产业要 淘汰等必须面临的突出问题。 四是基础设施落后。首先是县城和小城镇发展 不快,存在资金、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 其次是水利排灌设施陈旧,防洪抗旱能力偏低;第三 是水利、交通、能源、通讯等方面历史欠账较多,基础 设施现代化水平发展缓慢。 五是区域协调发展不够。湖区几个行政区条块 分割,各自为战,内在的有机的经济联系没有很好地 武陵学刊 第37卷 建立起来,没有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良性互动, 成为具有快捷、安全、畅通的公路交通网,具有较强 通航能力的水运网,具有防洪抗灾能力的水利设施 制约了洞庭湖区的长远发展。 六是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性矛盾和问题。如发展 观念落后、政策法规不配套、措施乏力、工作缺位等 体系,具有信息畅通、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通信 支持体系,促进洞庭湖区的长期、可持续、生态发展。 (四)坚持生态优先,加强治理和保护 在发展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的同时,要把生态建 些长期困扰和束缚洞庭湖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和谐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生态经 济区建设过程中加以破解。 一三打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对策建议 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 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要进一步加强 污染源的综合治理,确保湖区生态安全;要按照生态 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生 态经济;要探索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做到“谁开发、谁 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 费”,加强湖区湿地保护;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 施建设,提高湖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五)坚持统筹兼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要按照构建新型 工农、城乡关系的要求,以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 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 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进城乡经济 打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 律,积极应对生态、经济和民生挑战,突出湖区特色, 将洞庭湖区打造成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的 生态区域。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制定科学规划,引导区域协调发展 规划是理想与现实的桥梁,是科学建设的指南, 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我们要 按照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可行性、区域性原则, 借鉴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发展规划,“立足当前,着眼 长远,高起点、大手笔,面向未来,科学谋划” 洞庭 湖区生态经济区规划,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航 运物流、生态旅游、生态宜居等方面的内容。规划要 努力争取进入国家层面,获得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 大力支持。要通过科学规划引导区域协调发展,把 社会发展融合。要努力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把发展县 域经济作为实现城乡统筹的基本载体,提高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洞庭湖打造成环境更加优美、产业更加优化、社会更 加和谐、特色更加鲜明的生态经济区。 (二)加强区域联动,认真落实规划 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目的就是为了建设一 个生态宜居区域,改善洞庭湖及受其影响的区域的 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所以,在建设过 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 重点,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解决湖区教育、 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 益的问题,让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 众,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把洞庭湖区打造成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桃花源里的城市”。 规划是纸上的东西,光有规划没有行动还是不 行。要行动,不仅是区域内各行政区要认真落实规 划,还要努力创造区域协作联动机制,大力促进区域 发展的政府之间、行业之间和企业之问的合作联动, 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产业共兴、发展共推,促进 湖区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产业集群的壮大和科学发 展。要借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成功经验,争取国 家对洞庭湖区域发展在战略层面上给予更多的重视 和支持。同时,省委、省政府要研究出台新政策,积 极支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只有这样上下联动、 区域联动,才能真正落实好科学规划,保障洞庭湖生 态经济区的科学发展。 (三)争取政策支持,改善基础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的 参考文献: [1]郭辉东.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设想[ 武陵学刊,2011(3): 21-25. 【2]黄兰香.携手同行,和谐发展,合力建设环洞庭湖生态经济核心功 能区[M]//2010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1:1. [3]陈文浩.打造洞庭湖绿色经济示范区的构想[J].武陵学刊,201 1(2): 2O一21. 重要保障,我们要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新 农村建设机遇,更多地争取国家对洞庭湖区的政策 性支持,进一步完善交通、水利、能源、环保、通信等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础条件,将洞庭湖区建设 [4]颜永盛.在洞庭湖发展论坛上的讲话[MJ//2010洞庭湖发展论坛文 集.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3. (责任编辑:田 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