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床 护 理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老年性肺心病治疗的护理 液浓缩、痰液黏稠而致排痰不畅等不良反 周国云 持进行,可改善呼吸循环功能。③患者如 果有条件可长期家庭氧疗,不仅可提高血 氧饱和度、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右心功能, 又可提高睡眠质量,增加活动强度。出院 后需要继续康复治疗者,要指导家属掌握 一应。尽可能白天使用利尿剂,避免夜间因 256100山东省沂源县人民医院内二科 排尿频繁而影响睡眠。⑤病人因慢性缺 氧和感染,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很低, 治疗效果差,易发生心律失常,应注意观 资料与方法 察。缺氧和感染可使心率增快,故不宜以 心率作为衡量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和疗 效评价指标;用洋地黄类药前,应遵医嘱, 注意纠正缺氧和低钾血症,以免引起药物 毒性反应,同时,要做好水、电解质和酸碱 定的医学知识和防病治病的基本知识, 帮助病人度过恢复期,预防疾病复发;掌 握常用药物的使用及保管方法,学会观察 2002年5月一2005年l2月,我科共 收治老年肺心病患者80例,其中男38 病人的病情变化,定期到院复诊,做到防 病治病心中有数。 讨论 例,女42例。年龄60—82岁,平均72.5 岁;平均年住院次数l~2次,平均住院天 度平衡情况的监测。⑥应用血管扩张剂 时,要注意观察心率增快,血氧分压降低, 抗菌药物,注意观察可继发的真菌感染。 数为24~38天。急性发作者均存在Ⅱ型 3例。 护呼吸衰竭,其中并发肺性脑病6例,气胸 CO 分压升高等不良反应。⑦使用广谱 ⑧根据病情,严密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 理 由于慢性肺心病的反复发作及迁延 不愈,患者心肺功能、营养状况和免疫力 下降,往往会引起诸多临床症状,并逐渐 导致劳动能力的丧失、日常生活不能自 理;同时,由于患者的经济和家庭地位下 治疗的护理: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 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并发气胸的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病可 因肺气肿形成胸膜下肺大泡破裂引发气 胸。由于肺心病本身就有咳嗽、呼吸困 期,应以治肺为主、治心为辅,积极控制感 染,改善心肺功能,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 衰竭。改善呼吸功能后,心衰症状可缓 解,如未缓解,可适当选用利尿、强心或血 降,对家庭的依赖增强,易出现自卑、沮 丧、悲观和焦虑等 t2,理症状;加之长期蜗 难、胸痛等症状,并发气胸后,体征不典 型,易漏诊、误诊,因此,对慢性老年肺心 病患者,一旦在原有呼吸困难的基础上, 病情突然明显加重,出现重度紫绀,有的 居在家,会造成与社会产生一定的隔离, 社会角色发生转变,从而进一步加重患者 的心理障碍。因此,与健康人相比,患者 往往存在躯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交往 等多方面的低水平状况 J。我科针对患 者年龄、肺功能、低氧血症、呼吸困难、全 身运动能力、营养状况等多种影响因素, 充分结合病人个体条件,重视氧疗、适宜 锻炼、营养、心理及潜在并发症的观察与 管扩张药物等,但作为护理人员,必须严 格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①茶碱 类13 受体兴奋剂等药物,能松弛支气管 平滑肌,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气道功能,缓 解呼吸困难。要指导病人正确使用支气 患者呼气时有喊叫声、张口摇头、眼神恍 惚、面色暗淡发灰、出汗,治疗无效时,此 管解痉气雾剂,减轻支气管痉挛。②应用 呼吸兴奋剂,可通过刺激呼吸中枢或外周 化学感受器,增加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改 善通气,增加呼吸作功,增加耗氧量和 CO 的产生量,所以,使用呼吸兴奋剂时 时,需进一步观察一侧胸廓是否饱满,叩 诊有无鼓声,听诊一侧有无呼吸音降低, 如有阳性表现,可能为气胸,应及时报告、 及时处理。 护理,使患者住院次数下降为1—2次,年 住院日由原来的36—67天降至24—38 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缓解期的护理:①肺心病冬春季易 发,因此,在易发病季节,要在呼吸科医生 的指导下,应用核酪针4ml,每周肌注2 次,3—4个月为1个疗程,或口服胸腺肽 (或应用针剂),以预防呼吸道感染,增强 机体抵抗力。同时坚持耐寒锻炼,预防感 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提高吸入氧浓 度,静滴时速度不宜过快,注意观察呼吸 频率、节律、睫毛反应、神志变化以及动脉 血气的变化,以便调节剂量。如出现恶 心、呕吐、烦躁、面色潮红、皮肤瘙痒等现 目前,肺心病的病死率仍为10%一 15%,对已患肺心病的患者,由于病程中 多数环节是可逆的,通过适当治疗,心肺 功能都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特别是缓解 期的治疗,是防止肺心病发展的关键 J。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针对有条件的 冒,养成用冷水洗脸的习惯。避免到空气 污浊的公共场所;注意气候变化,适时增 减衣服,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象,需要减慢滴速,若经4—12小时未见 效或出现肌肉抽搐等严重不良反应时,应 及时报告医生停用药物。③重症病人避 免使用镇静药、麻醉药、催眠药,以免抑制 呼吸功能和咳嗽反射;Ⅱ型呼衰病人常因 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缺氧、二氧化碳潴 留引起烦躁不安、失眠,护士在执行医嘱 缓解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及开展家庭访 治工作,能明显降低急性期的发作,大大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延长病人的 生命。 参考文献 l何晓烨,蔡映云.如何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 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新医学,2005,36(9): 5lO~5l2. ②康复期可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指导病 人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以增加膈肌 活动,增加有效通气量。其方法为:取立 位(体弱者也可以取坐位或仰卧位),一 时应结合临床表现,认真辨别,禁用对呼 吸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吗啡等;慎用其 他镇静剂,如地西泮,以防止发生呼吸抑 制。④利尿剂有减少血容量、减轻右心负 荷、消除浮肿的作用,应防止低钾、低氯性 碱中毒而加重缺氧,避免过度脱水引起血 98中国社区医师2007年第6期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吸气时尽力 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力将 气体呼出,要求深吸缓呼,用鼻吸气,用口 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作口哨状,吸呼之 比为1:2或1:3,呼吸次数每分8次左 右,每日锻炼2次,每次l0—20分钟,坚 2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ll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49~1453 (综合版)(第9卷总第159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