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4北京语文一模各区语文试题之文言文断句诗歌理解阅读延伸

2014北京语文一模各区语文试题之文言文断句诗歌理解阅读延伸

来源:吉趣旅游网


1 海淀区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王)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仆以为知书不在于 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幼子 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取材于苏轼《论书》)

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共8分)

①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王羲之与文人雅士在兰亭集会,那天

‚ , ‛,他们‚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②归隐后的陶渊明,不仅有亲情欢娱、琴书雅趣;春天到来的时候,他还要享受春耕之乐:‚ , 。‛ (《归去来兮辞》)

③春天也可以用来寄托人生理想,曾皙是这样来表达自己人生理想的: ‚ , ,咏而归。‛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④苏轼在《定风波》中用带有春风斜阳等意象的两句诗‚ ‛和‚ ‛,书写了自己经历风雨之后的感受。

⑤春天是令人欣喜的,但有时也会引发诗人无限的伤感,陆游看到‚满城春色宫墙柳‛时发出了‚东风恶,欢情薄。 , ‛的哀叹。(《钗头凤》)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古风(四十六) 李白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①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②,闭关草《太玄》。

2014北京一模试题之文言文断句填空 1

注:①当涂:当权。②扬执戟:指扬雄。汉哀帝时朝政腐败,扬雄不愿为官,专心著书。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起笔不凡,开篇即从唐王朝一百多年的历史入手,以‚何赫然‛三个字 来感叹大唐帝国的繁盛辉煌。

B。‚隐隐‛写长安城宫阙层层叠叠、连绵不绝,与‚横三川‛相呼应;‚峨峨‛ 则突出这些建筑雄峻壮丽的气势。

C。五、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众多宾客簇拥着权势显赫的王侯的场景, 意在表现他们之间的地位悬殊。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纵横,全诗融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笔墨酣畅, 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②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③‚无理而妙‛,是指艺术作品的某些内容不合常理反而能达到一种艺术效果。 台湾诗人洛夫也说:有些诗是不讲理的,当理性从诗人的前门进来,灵感则悄 悄地从他窗口溜走。如本诗中的‚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又如李煜的‚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 时相识‛等诗句,都体现了‚无理而妙‛的特点。请任选上面提到的一句诗, 也可选取其它诗句,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对‚无理而妙‛的理解。(200字 左右,12分)

2014北京一模试题之文言文断句填空 2

2 西城区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士之蕴其所有而不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类内有忧思感愤之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之所叹遂写人情之难言。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共8分)

①古诗词中,多有写‚愁\"的妙句,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用春水比喻愁之深重的两句是:‚ , 。\"

②杜甫在《春夜喜雨》中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 盛赞春雨的体贴人意,知晓时节,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的特点。

③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讽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人的覆辙。

④《窦娥冤》[滚绣球]中直接指责和痛斥统治者的语句是:‚地也, 。天也, 。

⑤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曾记否, , 对‚谁主沉浮\"做了巧妙回答,鼓励年轻人要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的大任。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其后问题。(共10分)

幽 居 韦应物①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②,谁谓薄世荣。

【注】①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②蹇劣:笨拙。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开头两句以人们为生活奔走营谋的世间常态来反衬作者的幽居生活。

2014北京一模试题之文言文断句填空 3

B.‚独无‛二句细致描绘出诗人幽居的情态,透露出无外物牵绊的喜悦。 C.诗中借用‚道人\"和‚樵者\"这样的形象,表达作者自然脱俗的追求。 D.最后两句意在突出作者淳朴守拙的性格特点和看破红尘后的思乡情怀。 E.全诗感触自然,语气平和,格调清新,表现出诗人闲居时的惬意自在。

②韦应物的很多五言古诗受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影响较大,一位文学理论家对二人作如下评论:

韦苏州诗,胸中腕中,先有一段真趣,落笔方妙,足见非专以浅淡拟陶者。世人误认陶诗作浅淡,所以亦不知韦诗也。

请结合上面这首《幽居》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或其他陶诗,说说这段诗论认为陶、韦二人诗并不浅显平淡的理由。(6分)

3 东城区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池口①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注:①池口:地名,今安徽贵池。黄庭坚在做官赴任途中因风雨而留滞池口时写下本诗。②属玉:水鸟名。③舂锄:水鸟名,即白鹭。

2014北京一模试题之文言文断句填空 4

10.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首联描绘一座孤城在风雨中已经三日,市井之中的人家只能以菜蔬度日。 B.‚水远‛二句写诗人放眼四顾看见的景象,暗示作者貌似平静内心却充满矛盾。 C. 颈联写渔翁从屋舍来水边收拾渔网,恰巧在此的诗人却因满怀心事无意观看。 D.‚俯仰‛二句写出诗人心志:既然世事变化无常,还不如到书中去寻找乐趣。

11.在诗文中反用典故成语,将常见的典故成语翻出新意,古人称为‚翻案法‛。宋代诗人杨万里曾说:‚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是如何运用‚翻案法‛的。(4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 柱 子 曰 我 毋俞 于 人 乎 子 墨 子曰我将 上 太 行驾 骥 与 羊 子 将 谁 驱 耕柱 子 曰将 驱 骥 也 子 墨 子 曰 何 故 驱 骥 也 耕 柱 子 曰骥足以责 子 墨 子 曰 我 亦 以 子 为 足 以责。

(取材于《墨子〃耕柱第四十六》)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曹刿论战》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作者只用了‚齐人三鼓‛、‚ ‛和‚ ‛三句,就概括出鲁军从防御到反击再到追击齐军的全过程。

②屈原用《国殇》悼念和颂赞为国英勇献身的将士,其中描写了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天时坠兮威灵怒, 。出不入兮往不反, 。‛ ③李密在《陈情表》中突出本朝治国以‚孝‛为纲:‚ ,凡在故老, ,……‛再写自己的情况尤为特殊。希望借此打动晋武帝。

2014北京一模试题之文言文断句填空 5

④韩愈通过鲜明的对比,批驳当时流俗耻于从师的错误风气:‚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⑤范仲淹在《苏幕遮》一词中描绘了清秋时节的景象:‚碧云天, ,秋色连波, 。‛色调对比强烈,意境开阔,堪称写景大手笔。

3.1 东城区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盖天生之材,或相千万,要于成器以适世用而已。材之小者视尤小者则优矣苟尤小者琢之成器而小者不利于用则君子取其尤小者焉材之大者视尤大者则细矣苟尤大者不利于用而大者琢之成器则君子取其大者焉天赋大始人作成物。不极扩充追琢之能,虽有周公之材,终弃而已矣。

(取材于曾国藩《送郭筠仙南归序》)

11.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完成①一③题。(11分) 秦州杂诗①.其五 白马④

西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 浮云②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 闻说真龙种,仍残③老骕骦。 近时主将戮,中夜伤于战。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丧乱死多门⑤,呜呼泪如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弃官西行,滞留于秦州期间。秦州:今甘肃天水。②浮云:指良马。诗句中的‚龙种‛‚骕骦‛也是指良马。③残:剩余。④此诗作于潭州发生军事叛乱期间。此时,杜甫漂泊于鄂、湘一带。 ⑤死多门:死于多种灾难。

①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 。千古绝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其诗作 。(2分)

②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是诗人表情达意的主要意象,两首诗都借助咏马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秦州杂诗》的首联,写出了马的出产地,为后文描写马及抒发情感作铺垫。 C.《白马》诗的首联,写了一匹从东北方向奔来的白马,鞍上无人,身受箭伤。 D.‚秋草遍山长‛侧面描写战马战死;‚意气今谁见‛用反问句写出骑者战亡。

③清代著名学者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秦州杂诗〃其五》是‚借天马以喻意‛,认为《白马》诗‚‘丧乱死多门,一语,极惨!‛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2014北京一模试题之文言文断句填空 6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曹刿论战》记载,齐鲁长勺之战中当鲁庄公急于追击溃逃的齐军时,曹刿却说不可以,观察之后才下令追击。战后他解说道:‚ , ,故逐之。‛ ②作为高远志向、豪放气概象征的大鹏,早在战国时就被庄子在《逍遥游》中进行了一番奇妙的描绘,‚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 ③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绘了滁州西南琅琊山中迷人的景致,其中‚野芳发而幽

香, , ,水落而石出‛表现了山中春夏秋冬四季之美。 ④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抒发人们耽于享乐,不能借鉴前朝教训的感慨时写道:‚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是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 , ‛。

⑤陆游在《诉衷情》中感叹自己壮志未酬但已年华流逝时说‚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与《书愤》中‚ , ‛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相近。

4 朝阳区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33分。

11.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断句。(5分)

景公为台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不胜欲为台今复欲为钟是重敛于民民必哀矣夫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详景公乃止 (取材于刘向《说苑〃正谏》) 12.在横线处填写出诗文原句。(任选4题作答)(8分)

①在《诗经〃氓》中,作者借女子的口吻,倾诉了妇女婚后的辛苦劳作,‚三岁为妇, 。 ,靡有朝矣。‛

②一切景语皆情语,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 ,泉涓涓而始流‛,范仲淹的《苏幕遮》中,‚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都是借景抒情的名句。

2014北京一模试题之文言文断句填空 7

③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批评了士大夫之族在拜师求学上的浅见,‚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 ,吾未见其明也。‛

④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用‚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切切错杂弹, ‛这四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的美妙。 ⑤《赤壁赋》一开篇,在月夜秋江美景中,苏子‚举酒属客, , 。‛

⑥在《窦娥冤》‚刑场‛一折中,窦娥指天斥地:‚地也, 。天也, ‛,表达了她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 1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一③题。(20分) 泾溪 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溪兴① 杜荀鹤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注释:①此诗系诗人晚年归隐家乡时所作。②瓦瓯:陶制的小盆。 ①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诗运用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思考。 B.后诗托物言志,借助溪流表达诗人的人生志向。 C.两诗内容不同,前诗旨在说理,后诗意在抒怀。 D.两诗风格不同,前诗平实警策,后诗自然清新。

②从《溪兴》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③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泾溪》一诗后两句蕴含的人生哲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哲理的认识。不少于150字。(12分)

2014北京一模试题之文言文断句填空 8

5 石景山区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句子断句。(5分)

村居遇雨,来往绝人。自晨昏侍食之外虽妻子罕见居植修竹间有鸟鸣女墙低槛疑近山岫昼则雠校史书夜则屈伸一榻谢绝肥甘疏远苦醴胸中无思或会古今得失一顿足而已。如此数日,天亦将晴,人亦将至,我亦将出,不可以不记也,因就灯书之。

(宋懋澄《与范大》)

14.阅读下面的宋词与诗评,完成①、②题。(7分) 【宋词】 踏莎行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注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 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注:飐(zhǎn),风吹使颤动。 【诗评】

周汝昌说:‚秦郎这词,通篇精彩全在结尾一句,真好一个‘夕阳回首青无限’!‛认为它足可媲美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一诗结尾‚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二句,堪称千古名句。

①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开篇三句,以晓莺、晴雁、酒旗、村烟描绘出一派田园春景,令人迷醉。 B.‚山田‛二句写雨后土润、泉流活活,‚漫‛字更令春之气息溶漾而出。 C. 词人踏青拾翠之际忆及旧事,见美景依旧,而自身孑然,不由感伤嗟叹。 D. 全诗写景平实,用语自然,氛围恬淡,表现了词人闲适悠然的避世情怀。

②对‚夕阳回首青无限‛一句,你如何评价?请与钱起诗句对比赏析,说明理由。(4分)

2014北京一模试题之文言文断句填空 9

15.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①梦游天姥,仙境消失,李白返回现实,此刻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 ‛。

②李清照的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化用了《国殇》中‚身既死兮神以灵, ‛一句,展现出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③在《书愤》中,陆游借评价诸葛亮的‚出师一表真名世, ‛之句浇胸中块垒,抒报国之志。

④这个简朴甚至有些寒酸的老旧院子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最美县委大院‛,是因为这里的党政机关有务实清廉之风,正可谓‚斯是陋室, ‛。

⑤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中都有对英雄人物的精彩描绘:周瑜‚雄姿英发, ,谈笑间, ‛;曹操‚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

6 丰台区

零陵三亭记 柳宗元

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夫气烦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宁平夷,恒若有馀,然后理达而事成。 ..

零陵县东有山麓,泉出石中,低湿污涂,群畜食焉,墙藩以蔽之,为县者积数十人,莫知..发视。河东薛存义以吏能闻荆、楚间,潭部举之,假湘源令。会零陵政乱赋扰,民讼于牧,推..能济弊,来莅兹邑。遁逃复还,愁痛笑歌;逋租匿役,期月辨理;宿蠹藏奸,披露首服。民既卒税,相与欢归道途,迎贺里闾。门不施胥吏之席,耳不闻鼛鼓之音。鸡豚糗醑①,得及宗族。州牧尚焉,旁邑仿焉。 ..

然而未尝以剧自扰,山水鸟鱼之乐,澹然自若也。乃发墙藩,驱群畜,决疏低洼,搜剔山..麓,万石如林,积坳为池。爰有嘉木美卉,垂水映峰,珑玲萧条,清风自生,翠烟自留,不植.而遂。鱼乐广闲,鸟慕静深,别孕巢穴,沉浮啸萃,不蓄而富。伐木坠江,流于邑门,陶土以埴②,亦在署侧。人无劳力,工得以利。乃作三亭,陟降晦明,高者冠山巅,下者俯清池,更.衣膳饔,列臵备具。宾以燕好,旅以馆舍,高明游息之道,具于是邑,由薛为首。 .

在昔裨谌谋野而获,宓子弹琴而理③。乱虑滞志,无所容入。则夫观游者,果为政之具欤?薛 之 志 其 果 出于 是 欤 及 其 弊 也 则 以 玩 替 政 以 荒 去 理 使 继 是者 咸 有 薛 之 志 则 邑 民

2014北京一模试题之文言文断句填空 10

之 福 其 可 既 乎 予 爱 其 始 而 欲 久 其 道 乃 撰 其 事 以 书 于 石。薛拜手曰:‚吾志也。‛遂刻之。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改)

【注释】①糗醑:糗qiǔ,干粮,炒熟的米或面等;醑xǔ,美酒。②埴:zhí,黏土。③裨谌、宓子:裨谌,郑国大夫,善于与诸侯交往,常乘车到郊野游赏,往往获得成效;宓子,鲁国人,为单父县令,喜欢抚琴娱乐,却将单父治理得很好。 12. 用斜线(/)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4分)

薛 之 志 其 果 出于 是 欤 及 其 弊 也 则 以 玩 替 政 以 荒 去 理 使 继 是者 咸 有 薛 之 志 则 邑 民 之 福 其 可 既 乎 予 爱 其 始 而 欲 久 其 道 乃 撰 其 事 以 书 于 石。

13. 文章开篇提及‚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意思是说:有人认为县里设有观赏游乐的地方,不利于政事,这种观点很不正确。请根据本文,概述作者这样说的理由。(4分)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29分。

14.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或相关文学常识(限选其中5道题)。(10分)

①《氓》中‚桑之未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句以桑叶来比喻女主人公当时的境况,从而引出后文的情感抒发。这里运用了《诗经》中常用的 的表现手法。 ②‚明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如李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

‛,白居易《琵琶行》中‚去来江水守空船, ‛等词句,都借明月寄寓了情感,营造出独特的诗歌意境。

③朋友远行,我们常会引用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两句来劝慰对方,只要两心相知,相隔千里也不用伤感。

④诗人杜牧痛感晚唐统治阶层的腐败奢靡,撰写了许多诗文,其中‚ ,用之于泥沙‛(《阿房宫赋》),‚ ,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等文句都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虑和愤慨,体现了其忧国情怀。

⑤面对宦海浮沉、人生变故,很多文人都有其超凡脱俗之处。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 ,使我不得开心颜‛,呐喊出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心声;苏轼在《定风波》中道出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达到了一种宠辱偕忘、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⑥北宋许多文学家堪称写景圣手。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日出而林霏

2014北京一模试题之文言文断句填空 11

开, ‛两句形象描绘出对比鲜明的山间朝暮景象,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则用‚ ,静影沉璧‛两句细致描摹出洞庭湖有风时月光浮动、无风时月光倒映水中的美好画面。

15.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3)题。(19分)

咏 竹 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1)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的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 B. ‚梢云‛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为下文写‚高节‛做铺垫。 C. ‚耻染‛句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 D. 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的愿望,寄寓了作者的独特情怀。 (2)下列诗句与‚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一句情感态度最接近的两项是(4分) A.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晋〃谢朓《咏竹》) (唐〃刘禹锡《潇湘神》) (宋〃陆游《东湖新竹》) (明〃朱元璋《雪竹》) (清〃郑板桥《竹》)

B.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C. 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D.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E.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3)这首咏竹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法在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等诗中也有体现,请以本诗或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另选其他诗作)作为例子,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的理解。(12分)

2014北京一模试题之文言文断句填空 12

7 顺义区

曾庭闻①自万里归,己酉正月,会酒于三巘,尽欢。壑风十尺,倒上吹墻屋,雨雪杂下。庭闻尽出其所为古文,使予论定。庭闻之文句,格法昌黎,而苍莽勃萃,矫悍尤多秦气。

予与庭闻为童子时同学,庭闻天资甚鲁,终日读不尽十行。长,省尊大夫于京师,数过吴..门,与吴中名士游,其文斐然一变,而庭闻之名盛于东南。近二十年则出入西北塞外,尝独身骑马行万余里,最好秦中风土,至以宁夏为家,而庭闻名在西北,其文又一变。

庭闻间归,相见予于山中,毛衣革踏,杂佩帨带刀砺,面目色黄黝,须眉苍凉,俨然边塞外人。回视向者与予咿唔笔研间,及细服缓带为三吴名士时,若隔世人物。呜呼,庭闻之文多秦气,何足异也。

文章视人好尚,与风土所渐被。古之能文者,多游历山川名都大邑,以补风土之不足,而变化其天质。司马迁,龙门人,纵游江南沅湘彭蠡之汇,故其文奇姿荡轶,得南界江海烟云之气为多也。

余读史,尝怪赫连氏②,初无功德,而兴之暴,西夏强且久,与宋室为终始,此必有所以自强固者,不独恃甲兵之力。间披舆图,按其处,距长城外河西数十里,自分力劣弱,终身不.能至,详考其兴亡盛衰之迹,而庭闻乃竟以是为家边徼风土人情叛服治乱必有深知其故者他日著之文章当不止如史传所记载也。(取材于清代魏禧③《曾庭闻文集序》)

注:①曾庭闻(1621—1677),名畹,字庭闻;江西宁都人。崇祯间乡试不遂,远游边徼,寄籍西安。尝省父应遴于北京,诸名公争延之,诗文脱稿辄诵持去,名盛于东南。②赫连氏:在西北建立政权的少数名族。③魏禧(1624—1680),江西宁都人,明末清初散文家。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0. 用‚ / ‛为上文末划线的语句断句(5分)。

而 庭 闻 乃 竟 以 是 为 家 边 徼 风 土 人 情 叛 服 治 乱 必 有 深 知 其 故 者 他 日 著 之 文

章 当 不 止 如 史 传 所 记 载 也。

11.文章援引司马迁的事例有什么作用?论述了什么道理?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对你语文学习的启示;不少于150字。(12分)

2014北京一模试题之文言文断句填空 1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13题。

风 筝 高骈

夜静弦声响碧空, 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是曲才堪听, 又被风吹别调中。

12.下列对《风筝》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3分)( ) ...A. 古时候的‚风筝‛可以发出响亮的声音。 B.‚宫商‛是指风筝的声音就像音乐一样。 C.‚信任‛、‚依稀‛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D.‚风筝‛的声调在风中总是高低变化的。

13.综合分析这首诗及下面的相关资料,简要介绍风筝出现的时间及得名缘由(可以引用资料但不要照抄)。(4分)

【相关资料】

明代陈沂《询刍录•风筝》:‚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

2014北京一模试题之文言文断句填空 14

14. 根据下面一段话的语境,填写诗文原句。(6分)

登高望远,俯瞰尘世,常常令人胸襟开张,感慨万端。不同的人,境界情怀又多有不同,于是便收获不同的诗句。悟哲理,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生发出‚① , ‛的千古哲思;叹身世,则有杜甫登高‚② ,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慨叹。王勃登滕王阁,写下了千古名句:‚③ ,秋水共长天一色。‛荀子想到登高则另有所得,看到了外界条件的作用,说:‚吾尝④ , 。‛

2014北京一模试题之文言文断句填空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