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圆园员9年第36卷第6期高校实验室创新性建设与管理探思杨之武渊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滁州239000冤揖摘要铱本文首先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实验室在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袁进一步对高校实验室建设尧管理尧功能延伸提出设想袁并分别对规划尧建设尧管理尧创新尧信息化等方面给出具体举措袁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遥揖关键词铱实验室曰建设曰管理曰创新ExplorationonCreative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ofLaboratories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YangZhi-憎u揖Abstract铱Basedondiscussionandresearchofproblemsarisingfromthecurrent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oflaboratoriesat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China,thestudylaysemphasisonreformandinnovation,furtherlaboratesaspectssuchasplanning,construction袁management袁creativityandinformatization袁putsforwardconstructivesuggestionsforreferenceinrelevantwork.揖Keywords铱Laboratory曰Construction曰Management曰Innovation中图分类号院G647文献标识码院A渊Chuzho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AnhuiChuzhou239000冤文章编号院2095-7327渊2019冤-06-0059-03高校实验室的设立是为了满足实验教学以及科研活动的需求袁作为师生开拓创新尧积极探索的实践基地袁教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遥近年来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巨大进步和发展袁高校实验室在软尧硬件设备中都不断趋于完善袁管理制度和体系也逐渐趋于成熟和规范化袁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袁如院对于实验室在教学和科研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认识模糊袁难以发挥对教学的实践基础性作用曰建设和管理的创新措施不够袁难以跟上教育改革步伐曰象牙塔壁垒依旧存在袁社会服务功能缺乏或缺失等问题遥作为培养创新和技术人才的实践基地袁高校实验室需努力推进规划尧建设尧管理的创新举措袁以满足教学尧科研的基本需求袁更需拓展其社会服务功能遥本文首先对实验室规划尧建设和管理创新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袁进一步为其建设尧管理尧功能延伸提出设想遥分袁而绝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基本的直观认识遥从现代教育理论上来说袁实验教学既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袁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袁更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遥实践显示袁将科学研究融入到实验教学袁对于培养未来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袁实验教学不但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手段袁更是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尧性格作风尧甚至世界观的重要方式遥1.2保障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新时代背景下对于人才的要求体现在其综合素质方面袁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袁既需要有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袁更需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袁特别是实践创新能力遥学生要具备综合素质袁在实践中求知和探索是最基本的实现途径遥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袁其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袁同时也逐渐提升了其创新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遥1.3推动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袁在科学技术向着生产力过渡和转变的过程中袁科学技术的实验室实施就是一个演变和创新的阶段袁高校实验室应该承担起技术革新的责任遥主要在于:1.3.1高校实验室具备直接转化技术创新的优势在实验室教科研活动的进行中袁技术创新可以将不同环节和流程进行联系袁实现了技术创新的有效实践遥1.3.2高校实验室具备整合利用高校综合资源的优势员援高校实验室的重要地位随着自然科学尧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和融入袁在研究方法以及教学上互相借鉴和学习袁促进科技化现代水平的提升遥作为人才培养战略高地的高等教育袁教科研活动校内实践基础的优劣袁主要取决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管理袁高校实验室的地位显而易见遥1.1促进学生理实一体实验教学是知识学习的方式之一袁很大程度上与理论教育密不可基金项目院2015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叶传媒工程系实训中心曳渊2015SXZX037冤资助遥作者简介院杨之武渊1974要冤袁男袁安徽定远人袁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袁硕士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遥59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圆园员9年第36卷第6期高校实验室能够有效的利用高校各方面的资源袁使得高校的综合优势得以发挥袁从而更有效地服务和推动技术创新遥1.3.3高校实验室具备不断发展提升的优势实验室师资尧设备等软硬件设施的更新升级也能够依托于人才引进尧技术创新予以实现袁同时还可以有效发挥学科建设的功能遥1.3.4高校实验室具备直接服务社会的优势加强实验室和社会的接触和联系袁实现和社会的衔接和关联袁同时也可以有此来探寻到实验室发展的新增长点遥2.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创新的必要性2.1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提高的需要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学生参与科研工作袁使得实验教学更好地融合了科研活动的手段和内容袁在科研任务的驱动下袁依托高校实验室教师的指导尧先进的设备仪器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遥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袁可以直观感受获得的解决问题途径和实际科研价值袁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袁实质上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遥2.2创新型人才教育体系构建的需要作为高校院校教科研活动的核心场所袁目前许多高校实验室并没有显现出其真正的价值和作用遥很多高校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袁重理论轻实践袁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都在创新和创造性上严重匮乏袁无法解决或者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遥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袁依赖于实践创新的场所袁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和条件袁提供自由发挥和施展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袁从而使得他们在这种自我塑造和成长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袁形成实践创新能力遥2.3实验室品牌塑造的需要国际上有很多知名的大学实验室遥比如MIT的林肯实验室尧普渡大学的空气动力实验室尧斯坦福大学的集成电路实验室等袁正是由于这些全球有着较高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实验室袁为高校的在全球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和地位遥因此袁各高校应立足于本校实际袁致力于建立属于本校特色的品牌实验室袁将品牌实验室的建设作为学校声誉建设的重要基石袁积极发挥软硬件优势袁扩大实验室的社会影响力遥3.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现状与问题3.1实验室软硬件缺乏建设规划近年来袁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袁然而许多高校实验室的规模尧功能和标准袁已经和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产生背离遥高校实验室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实验设备更新慢尧配套设施不齐全尧管理制度模糊尧功能开发不完善尧人员配置缺失等袁学生在现有的条件限制下袁无法充分的借助和利用实验室平台将知识转化于实践并加以创新[1]3.2遥实验室功能缺乏目标定位60在实验室建设的初期袁未经过全面详细的调研袁对于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尧任务没有明确的定位袁实验室的建设的出发点也没有将学校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内袁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中经常出现配置不均尧功能不全尧升级乏力尧跨学科协同障碍尧多实验室衔接缺失等问题袁即使建成的实验室功能难以明确袁更难以拓展延伸[2]3.3实验室使用缺乏内容改革遥绝大部分高校实验教学以操作性尧验证性居多袁主要是学生跟着教师或教材的步调按部就班袁在设计好的条条框框中难以突破遥一般的实验教学在专业性和实践性上虽然能够落实袁但是创新性尧综合性就无法实现[3]遥实验室使用上的惯性尧实验内容的僵化尧实验教学创新性引导的不足袁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法自由地在实验室里得到充分尝试袁许多好的灵感和突破可能止步于此遥3.4实验室管理缺乏制度创新高校实验室都会对学生尧实验管理人员需要遵守的规章尧制度尧规范尧标准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要求袁然而这些规章制度院首先袁一些经典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实施上不能保证严格执行曰其次某些不完善尧不协调的规章制度不能迅速的进行修改[4]曰再次袁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下袁实验室许多的管理制度和理念与新教育体系的要求不配套袁无法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遥4.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创新思路4.1重视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和目标定位立足于高校自身的已有基础和发展愿景袁成立实验室规划建设的顶层设计团队袁考虑到学科交叉和渗透袁合理调配使用人尧财尧物资源袁多方调研尧充分论证单个实验室的具体功能尧多个实验室的联合功能尧多个实验室的建设次序尧某些实验室功能的推翻和新建等袁持续关注实验室运行和时代背景下的匹配情况袁不断调整和补充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尧技术人员尧仪器设备等软硬件基础条件袁在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袁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尧维护尧维修尧招标增补袁以及耗材管理尧固定资产报废等权责清晰袁使得实验室在功能上既能满足基础的实验教学袁又能满足适当的科研需求袁更能满足时代进步尧社会服务要求下的自我改造尧调整尧升级的要求袁创建多个品牌实验室袁直至形成开放式尧创新型大平台实验室的长远目标遥4.2加强实验室效能管理和外联衔接第一袁引进企业内部控制理念袁如管理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尧风险识别及应对尧运营和内部监督等袁建立实验室内部控制框架体系袁不断创新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曰第二袁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袁公示各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仪器设备等信息袁开通多种实验室使用申请途径袁尝试野老带新冶尧贵重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执照等准入制度袁提高审批效率袁使得师生实验教学和教科研活动不再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曰第三袁开展多样化的国内国际机构尧院校间的合作交流袁获取实验室功能的补充和强化袁并汲取多方经验促进校内多实验室的有机整合和建设发展曰第四袁积极对接政府尧行业尧企业等袁努力开展和开拓实验室的社会化服务功能袁增强实验室的社会化属性和时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圆园员9年第36卷第6期代意识[5]4.3遥4.3.1激发实验教学创新内能提高实验工作人员水平首先袁打破实验工作人员教辅地位不受重视的现状袁铺设实验工作人员职业生涯职称尧职务的晋升通道袁调动相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曰其次袁加强现有实验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袁通过业务培训尧继续教育尧学历提升等多种方式进行深造袁并引进高层次专职实验工作人员袁吸纳优秀实验兼职人员袁稳定实验人才队伍袁优化工作团队综合实力[6]曰另一方面袁改变被动地服务教学和科研袁转变为主动地实验系统设计整合和研发袁推行目标管理袁通过建立系统化的评价尧考核尧激励等机制袁提高实验工作团队的岗位意识和创新意识遥4.3.2变革实验教学方式首先袁推行任务驱动尧交互式尧启发引导式教学法袁教师设置实验目的及任务袁并通过设疑加以引导袁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组织实施实验袁学生在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袁使得学生形成野自主尧合作尧探究冶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曰其次袁设置尧引进尧创新一些教学计划以外的实验项目袁比如选做实验尧操作竞赛尧科研小课题等袁并设置学生科研基金尧专利创新奖励尧科技奖学金等配套奖励政策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潜能曰再次袁开展多学科尧校内外学生实验室实践交流活动袁使得学生接触到来自其他学科尧其他学校尧科研院所尧企业的实验实践内容袁拓展学生知识领域的广度和深度袁形成良性发展的实验实践氛围[7]4.3.3创新实验教学内容遥加大教学改革中的实验教学改革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袁激发实验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创造创作热情袁依据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变化袁遵守学生学习规律袁对实验教学的内容尧模式和结构进行适应性改进袁持续调整基础性实验项目尧提高性实验项目尧综合性实验项目袁并均衡优化结构比例袁预留学生创造性实验项目的空间袁建立不断进化升级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遥4.4提升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教科研水平袁而实验室的开放尧共享和利用程度则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水平[8]遥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袁同样要求实验室充分采用信息化手段袁实现实验室的高水平管理院渊1冤成立实验管理中心袁选择或开发适合本校实验室的内部管理软件袁对管理人员信息尧仪器设备型号尧使用记录尧运行状态尧维修记录尧耗材管理尧实验室预约情况尧设备预约情况等管理内容形成信息化档案袁既有利于统计实验室及实验室设备的使用频率尧耗材使用尧设备维修等情况袁指明管理方向袁提高管理效率袁也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袁将建设经费用于改进升级袁提高经费效益产出遥渊2冤完善各实验室主页尧微博尧微信公众号等建设袁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校园网及公共网络袁一是公示各实验室的建立目的袁公布各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以及功能信息及管理人员情况袁及时更新实验室教科研排班使用情况袁提高实验室的信息公开程度曰二是发布实验室宣传短片尧教学资料尧实验演示视频尧实验仿真模拟等袁实现网上辅助教学袁增加师生教学互动程度遥渊3冤建立信息化实验室开放共享渠道袁为校内外的个人或团体提供便捷的实验室申请尧预约尧审批尧跟踪服务的网络申请通道袁提高实验室的开放共享程度袁挖掘整理实验室使用上的空白时间和领域袁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程度和功能拓展遥4.5打造品牌实验室形象品牌实验室的建立和影响力提升需要以下条件院渊1冤将成熟尧品牌学科作为基础袁加大此类学科的建设力度袁率先建成品牌实验室袁示范引领其他学科品牌实验室后续建设曰渊2冤将人才引进和培养作为持续动力袁招纳和培养优质人才袁提高管理水平和研究成果产出曰渊3冤将政策尧资金倾斜作为保障袁为品牌实验室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物质条件曰渊4冤将实验室功能和资质认证作为突破口袁强化内功袁攻克各级实验室资质认证和功能认证袁获取各级备案曰渊5冤将协同合作作为长远职责袁深化内部改革的同时袁争取与政府尧行业尧企业尧科研院所扩大合作与服务袁获取社会认同遥5.结语综上所述袁培养人才尧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袁而高校实验室在三大职能的履行上都责无旁贷的成为前沿阵地袁实验室改革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受重视程度也愈来愈高袁其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袁也是需要长期关注和深入研究的工作遥本文从建设规划尧效能管理尧外联衔接尧激发内能尧信息化建设尧品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袁探讨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一些思路袁希望能为实验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袁提高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袁实现综合性尧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遥荫揖参考文献铱咱员暂杨国华.最新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及教学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6袁11.咱圆暂13.侯亚彬.建立院级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07袁6:12-咱猿暂110-121.黄晓书.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教学科研搭建技术平台[J].实验室科学,2008袁1:咱源暂咱缘暂孙瑜张华彬.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实践.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J].黑河学刊,2008袁4:102-103.2008袁21:105-106.[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5袁8:107-108.咱远暂韦须祥.构建高效实验室体系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咱苑暂咱愿暂高兴军杨延梅援袁浅谈实验室管理与效能杨清伟袁周富春.高等学校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讨[J]援中国科技信息,2008(10)院133-134.[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袁2012袁112(2):6-7援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