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20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押题专练)-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

第20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押题专练)-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

来源:吉趣旅游网


1.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下列对这一决定解读错误的是( )

A.发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变更了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 C.是当今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和土地经营效益

2.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这反映出( )

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 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 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 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 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 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4.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根据这些规定,企业拥有了生产计划权、产品购销权、定价权、资金使用权、工资奖金分配权、劳动人事权等一系列生产经营自主权。其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确立市场定价,建立合理价格体系 B.改革计划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D.实行政企分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5.改革开放后,合资企业引领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生产。80 年代的一些品牌,如北京牌、长城牌逐步被淘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外合资升格为主体地位 B.国产家用电器质量低劣 C.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D.全球化冲击了国产品牌

6.下面分别是1978年、1997年我国各类工业比重示意图,从1978年到1997年的变化表明( )

A.增强国企活力成为深化改革中心环节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

7.在1993年3月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国营企业”的提法被“国有企业”取代。这一修改表明( )

A.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被打破 B.企业的法人实体地位提高 C.公有制经济地位大幅降低 D.企业产权拥有者发生转变

8.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以上认识的变化( )

A.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 B.科学阐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 D.扫除了中国入世体制上的障碍

9.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开放边境城市及长江沿岸主要中心城市……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市场经济改革明确成为目标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10.(2017·资阳市高三模拟)1976—1977年中国领导人及各类代表团出访300多次,以欧洲为主。197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政府名义派团访问西方发达国家(西欧五国),归国后向中央政治局作访问汇报:在经济、科技方面,我们已经落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在资金、商品、技术方面要找市场,都看好与中国发展关系;国际经济运行中有许多通行办法,凡对我们有利的,都可以采纳。这些访问( )

A.宣告新中国革命外交向务实外交转变 B.预示着中国重大发展决策正在酝酿 C.标志西方孤立新中国的战略开始调整 D.扭转了中国长期对外贸易的逆差

11.从1986年中国向WTO正式递交恢复合法席位的申请,到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WTO,15年的“复关入世”谈判之路,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这一过程本身就说明( )

A.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矛盾消除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全面建立

C.中国对外开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

D.中国由以往的制度性、战略性开放发展到政策性开放的新阶段

12.下面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表中信息反映出我国( )

对外1980年 贸易(进出口) 381.4 年 1 年 4 年 38 199020002012154.4 引进1984年 外资(已利用外270.5 资) A.基本形成了外向型经济 B.在全球化中的地位提高 C.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加快 D.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028.9 年 1 1990722.9 2000年 5 935.6 671.2 2012年 11 329.4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往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袄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 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材料二 在毛泽东的治国理念中,对外开放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且开放只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一边倒”的开放,一旦国家间关系出现变化时,就马上进行封闭和收缩。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局面就消失了。在“文革”期间,毛泽东甚至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名,把一切对外开放的交流活动都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划上等号,一度完全停止对外技术引进和资金交流。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

——摘编自卢昌军《邓小平 毛泽东 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三 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的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它涵盖了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等。多年来我国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对外贸易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外汇

储备跃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范海龙《开放 通商与对外开放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外开放的表现。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开放形成的条件。(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当今对外开放的特点。(6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新中国经济建设内容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写的提纲。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二、国民经济发展的受挫和经济政策的调整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次探索 2.人民公社化和经济的困境

3.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恢复 三、“文化大革命”和国民经济最严重的挫折 1.“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社会经济 2.国民经济发展的两次转折和受挫 四、新时期的经济建设 1.国民经济的前进和徘徊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深化改革、推进开放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提纲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