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政治和经济的反应,有反作用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国家民族的发展,文化又具有国家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社会文明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着文化的发展也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思维方式的差异
1. 在医学方面,中医治病着眼于整体。认为五脏六腑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极具辩证的思想主导着整个中医学界。其优点是能治本,其缺点是造成了解决问题的不明确性。而西医则恰恰相反,西医学以元素论和原子论为基础,认为整体性是组合的、可分的。所以西医只关注局部的具体变化,往往忽视了整体。其优点是明确性强,其缺点是指标不治本。例如,一个人得了肝病,西医就只是肝病治肝。而中医则会分析肝与肺,肝与脾,肝与胃等的关系,全方位地为病人消除病痛
2. 在国际商务谈判时,中国人倾向于统筹规划,喜欢从整体问题开始谈判,而具体问题则被搁置到以后才考虑。西方人则会先敲定到合作的具体环节,更有利于利益的最大化。
3. 在表达方式方面,中国人往往喜欢含蓄委婉的方式。所以听话人往往需从语言交际方式和非语言交际方式来理解说话人的意思。西方人说话直截了当。不拘于与拐弯抹角。中国人在请客时,往往要点的菜比客人要求的东西多。而西方人则会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由于西方人的个性坦率,善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也能大胆地表感情。就拿表达爱的方式来看
4. 西方人更倾向于感性直觉思维。林语堂曾经说过:“中国人的头脑羞于抽象的辞藻,
喜欢妇女的语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综合的,具体的。”“中国人很大程度上依靠直觉去揭开自然界之谜。”虽然这些论断有些绝对,但或多或少反映了中国人的个性。而西方人倾向于理性逻辑思维,喜欢把具体的事物抽象化。所以不难理解,数理化中的公式大都是西方人演算出来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哈雷彗星的国家,但计算出其运转周期和轨迹的确是哈雷和牛顿。所以爱因斯坦把西方科学思维归结胃逻辑和实验。形式逻辑使概念具有熟练化的公式。中国的文字是
5. 人生观的差异
1 中国人比较崇尚集体主义。从毛泽东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人民的力量”到邓小平的“共同富裕”,这些论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中国人一遇到大灾大难便会团结在一起,众志成城。这种力量是巨大的。但是这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思想,中国人大部分过分谦虚,不敢发表自己的思想,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当别人夸奖自己时,总是表现得 而西方人的谦虚则表现在对别人的尊重上,例如在表达我、她和他时,用she,he and I 。在教学课堂上,中国学生的展现自我的积极性也相对较弱。而且中国普遍有裙带关系,要发展,必须建立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上西方人则推崇个人主义。在受教育过程中,个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扼杀。国人总是希望按着一定的模板去生活学习。历史上的清教徒思想、启蒙运动、浪漫主义再到超验主义等思潮都强调个人主义。弗兰克林不仅是一个作家,又是科学家、政治家、人文主义家,他认为人无所不能,人可以发展到极致,自助者天助。美国梦更是强调人的无限能了,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总统。这样有利于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更多的创新。西方的社会是“小政府,大社会”型的,政府对企业的调控力较弱。所以西方企业拥有超前的科研水平得益于个人本位的思想。在家庭中,美国人会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18岁后要独立更生,自立自强。但有时他们一年也不会有见面,这样会显得人情冷漠。那些富豪们也只会
留一小部分给孩子,大多会做慈善事业。而中国人则对孩子的关爱可能会延续到生命的结束,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无论变多大,他们始终还是自己的还子。在孩子成人后,他们又张罗着孩子的工作、婚姻、孙子。由于强调个人主观能力,西方人往往不喜欢互相帮助,他们认为寻求别人的帮助以为这自己能力的不足。《在迷失洛杉矶》这部电视剧中,在美国有一定成就的张大年帮助来美国寻找孩子的朱子旺,张大年的白人妻子阻止张大年,认为丈夫干涉得太多。张大年变向妻子解释说,朱子旺是他年轻时在中国的好朋友,在中国的风俗文化中,朋友有难,应该给予支持。在中国,裙带关系在中国根深蒂固。熟人或朋友的关系一旦确立,互帮互助的局面便开始了。“出门在外靠朋友”是中国人所信奉的信条。所以在中国,要发展,便需要建立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圈上。
2 中国人的面子观念很重,讲究排场。喜欢把事物的价值和金钱联系在一起。所以他们更注重物品的质量和等级。我的一个老师讲述了他在一个翻译过程中的故事,当中外双方交换礼品时,我方送的是18k黄金制作的工艺品,领导就让翻译成这个礼品很贵重,是18k的。当时我老师翻译的是这个礼物价值连城。因为这个领导他不了解西方人不会把事物的价值和金钱联系地那么紧密。马爹利酒厂的负责人层说:他们生产的 ,只有在亚洲才会成为人们豪饮的杯中物。他们不是买不起,金王在法国的销售价格还不到当地一个月的最低工作标准,他们一般不追求不是很能承受的消费品。在中国,一些疯狂追求奢侈品的女孩,为了一个包包,甚至甘愿一个月只吃泡面。所以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西方是生产奢侈品的,东方人是消费奢侈品的。中国人在结婚时,也会讲究大场面,搞到轰轰烈烈。西方人则会更注重感觉,讲究浪漫。国家级贫困县淮阳频出“天价香”更是然人震惊。敬奏祭月,撞钟鼓,鸣礼炮,相比其它地方,这里的祭祀仪式似乎无异,然而在上头香、献爵环节,上头香缺烧了118万元,祭献头爵酒者则掏出8万元。而据相关数据显示,淮阳县的2010的财政收入尚不足2.7亿元。
3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很强。处理事务时,把情放在第一位。中国的传统管理理念是“以
人为本”,规章制度不够严格,企业又依附于政府机关。而西方人凡事讲原则,人和事是分开的,他们把拉关系走后门视为可耻的行为。所以西方的管理缺乏人情味,强调制度,效率管理,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世界500强中的企业,大部分都是西方的企业。同样体现在西方的法制建设中,西方的法制建设较健全。我国虽然也把立法放在国计民生的重要地位,但往往强制性较弱,还要依靠群众的思想道德去支撑,较重视道德方面的涵盖。
4中国人更追求稳定。中国历史上的农业文明为其埋下了伏笔。中国东濒大海,西面高山,形成了相当闭塞的地理环境,加上中国肥沃的土壤更有利于农业文明的发展。安居乐业,只有安居,才能乐业。农业受制于自然界的影响很大,再加上中国人受以儒教为核心的封建文化影响较深,所以中国人更会保守些。而西方是商业文明的社会,他们的海洋贸易较发达,比较喜欢冒险。在金钱观上,中国人爱储蓄,美国人爱消费。中国人的家里会存放有各种各样的储蓄卡,活期的,定期的,建行的,农行的等。中国人一拿到工资,通常会留一部分储蓄起来。而美国人除了投资外,剩下的都用来消费。现在中国人的年轻人中出现了大批“月光族”,但在美国,从上到下,从老到小,几乎都是月光族。在外国的一些地方,华人比当地人还要有钱,但当地人认为这是他们通过省吃检用攒下来的。起源于美国的信用卡是一种非现金交易付款的方式,是一种超前消费。西方人往往喜欢今天花明天的钱,懂得享乐。
5时间观的差异。中国人多采用单向计时制,所以中国人参加宴会时喜欢比实际时间晚些。中国的喜宴会上会提供瓜子、糖果和娱乐活动为那些早到的中国人消费时间。西方人实行单向计时制。在美国,如果客人迟到的时间超过20分钟,客人必须向主人道歉。如果迟到30分钟以上,则被认为是冒犯或者是有紧急突发事故。
6 性别观的差异。在中国古代,由于中国的男人主宰社会的传统观念,女士几乎不会出现在任何的场合。武则天称帝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事例,是因为她决顶的才能和超人
的地位以及她的不择手段。今天,虽然女权得到改善,但在许多场合下,女士还是和女士坐在一起。在西方,基督教中传到的尊重妇女的观念很盛行。所以,在古代的宴会上能看到女士的身影
7 爱情观的差异
中国人在择偶时,往往会考虑到个个方面,像家庭背景、形象等方面,似乎是在寻求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大部分西方人则把爱放在第一位。他们享受爱带来的灵感,他们认为真正的爱可以让道德可以升华。但西方人的爱情观里没有敬,平日里像珍宝一样捧在手里,一旦不爱对方,便像是对待物品一样扔掉。这也许便是西方人的离婚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中国人的爱情里既包括爱也包括敬。中国的成语形容夫妻关系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愿天下有情人钟情眷属”也表现了中国人对爱情的美好夙愿。琼瑶、金庸笔下的爱情都是在描写爱情永恒,虽不现实,但人们或多或少被迁移没化的影响着
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饮食结构主要以五谷杂粮为主,西方人传统的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肉食为主,摄取的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的量较少。所以外国人大多威武高大,体质好,而中国人的体制偏弱些。从一些高强度,高消耗的竞技体育中便可以看出,中国人持久耐力相对较弱。但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在西方国家更为严重。近二十年来,西方国家的超重比例极具上升。根据国际肥胖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有75.4的德国男性和58.9的男性体重超标。从烹调方式上看,中国人讲究精共细作,喜欢变着花样做菜,色香味行意俱行,更重美味。西方人则按统一标准,拿着菜谱去买菜,显得很机械化。但他们更追求营养,他们喜欢凉食,生食,虽然不能尽享美味。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 ,在烹调的过程中不会混杂。而中国人做菜则讲究各种食材味道的融合。一定区域内,不同
餐厅的牛排甚至是一个味道。中国人由于不讲究精确地规范。甚至同一个师傅在不同季节、对于不同身份的人的配料也不近相同。例如,请上海人吃饭,则加点糖,川渝人则加点辣椒啊,东北人则发点大葱和蒜。总之,菜谱是灵活多变的。进餐时,中国人喜欢热闹,很注重气氛,并且相互敬酒,夹菜或者谈天说地。西方人虽然也是围坐在一起,但他们实行分餐制。而且他们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可以来回走动,这样有利于私人之间的交往。在就餐环境和服务方面,西方人对卫生条件要求很严格,西餐厅的风格设计方面也别具匠心,他们会精心打造他们的饮食环境,音乐啊,美图啊等等样样不能少。就餐的位置而言,中西方也是颇为讲究的。中国历史上,皇帝面南背北,大臣是面北背南,所以南在中国人的心中是至高向上的象征。所以现在最贵的位子也是在南面。当代西方,人在安排宴会位置时会更多地考虑到心理的需要,主人右边的位置比他左边的位置更尊贵。
服饰文化的差异
中国的服饰追求对称,和谐,统一和比较端庄的服饰。像具有中国特色的旗袍,中山装等,规规矩矩的。西方服饰的立体感很强,表现出立体几何的效果。拿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流行于欧洲的洛克克服饰的特点来说,服饰的颜色很绚丽,制作纷繁琐细,并体现出线条感。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加速,我国应该理性地分析自己的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优秀的文化传统,学习西方人先进的理念,并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由于我国要与西方建立战略合作方式,所以在企业中,更应该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员工只有西方文化有所了解,取长补短,才能在合作中占据主动地位置。当然,西方也有些不健康的文化侵蚀着中国人。像肯德基、麦当劳, 在中国占据了很大的市场,在世界卫生部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中,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的主打产品——油炸食品居于首位,此外汽水类、冷冻甜品、烧烤类食品也包括在内。里面的致癌物和其它有害物的含量数据惊人。洋快餐消费
的日益增多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增多的首要原因。所以中国人应该理性
2011年,胡锦涛在访美期间,有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筹拍的《国形象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上播出,让美国人一睹中国的风采。这是向世人展示中国的软实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有消息称中国投入450亿元用于国家形象公关。然而有些人认为美国不需要国家形象宣传片!因为美国的身影无处不在,迪尼、好莱坞、谷歌、航天飞机、耐克、NBA……这让我们认识到创建自主品牌的主要性。我们应该加大科研过程,勇于创新,创造出更多走向世界的中国品牌。
当然,中国也有很多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们要积极踊跃地学习国学。虽然现在已经掀起了国学热,但又有多少人认真研读过《皇帝内经》、《国语》呢。中国的国语不仅仅被历代皇帝裁剪过后的儒家文化,要发掘到中国文化的精髓需上溯到先秦时期(仲大军 全面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回复国学的主要面貌)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站在根基上还要不但更新,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