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入学摸底练习七年级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入学摸底练习七年级历史试卷及答案

来源:吉趣旅游网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入学摸底练习

七年级历史试卷

此试卷8页,共33小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1.了解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生存状况有多种途径,可信度最高的是(

A.神话传说C.影视作品

B.考古发现D.学者推断

2.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发现了距今约70-20万年的直立人遗址,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原始人遗址,它是指(A.元谋人遗址C.北京人遗址

B.蓝田人遗址D.良渚遗址

3.参观历史遗址和历史博物馆是课外学习历史的途径之一。小明同学在暑假里参观了半坡遗址博物馆,他会在博物馆里看到(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

4.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和黄帝

B.神农氏

)

C.禹建立夏朝

)

C.蚩尤

D.女娲

5.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D.牧野之战

6.“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重要标志是(A.氏族公社的公有制度变为私有制B.氏族公社内部发生贫富分化C.部落之间出现了激烈的战争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7.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关于文字的系列资料,由此得出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第1页共9页A.甲骨文B.金文C.大篆D.小篆

8.铁器和牛耕的出现,促了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请问铁器和牛耕最早出现的时间是(A.商朝时期C.春秋时期

)

B.西周时期D.战国时期

9.《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首先称霸的是(

B.秦穆公

C.晋文公

D.齐桓公

A.宋襄公

10.战国时期都江堰的修建造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美誉。当时主持修建此工程的国家是(A.晋国

B.魏国

C.秦国

D.蜀国

11.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A.奴隶制开始形成C.生产力飞速发展

)

B.封建制开始确立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12.故宫养心殿中的“中正仁和”匾是雍正所书,是说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A.道家

)B.儒家

)

B.“兼爱”“非攻”D.主张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C.法家

D.墨家

13.下列主张中,属于法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C.“无为而治”

14.“百代都行秦政法。”在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机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是(A.禅让制

)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统一文字

15.“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这首诗赞颂的秦王嬴政的历史功绩是(

)

B.推行郡县制D.修筑长城

A.兼并六国,完成统一C.抵御匈奴

16.中国象棋的棋盘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战争”。“楚汉战争”是(

)

B.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战争

第2页共9页A.诸侯争霸的战争

C.刘邦反抗项羽的正义战争D.刘邦、项羽争夺帝位的斗争

17.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被征发赴渔阳戍边的900士兵在途中遇大雨,道路不通,不能按时抵达指定地点。而秦法规定,失期要判处斩首之刑。在戍卒中担任屯长的陈胜和吴广号召大家举兵反秦。陈胜、吴广举兵反秦在历史上被称为(A.巨鹿之战C.黄巾起义

B.大泽乡起义D.淝水之战

18.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期间,继续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一个繁荣的局面,史称(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百家争鸣

D.开元盛世

19.下图漫画反映的西汉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C.“休养生息”

20.秦汉时期,负责监察工作的官员(①丞相A.①②③

②御史大夫B.②③

③刺史C.②③④

B.“推恩令”D.“统一货币”

)

④太尉D.③④

21.“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臣”向汉武帝提出的建议是(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八股取士

A.焚书坑儒C.科举考试

22.梁翼出生于名门世族,其父是大将军梁商,其妹为汉顺帝皇后。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因年幼的汉质帝指责他是“跋扈将军”,梁翼便将汉质帝毒死,另立容易控制的刘志为帝,是为汉桓帝。“跋扈将军”的行为反映了(A.外戚专权严重C.宦官把持朝政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东汉王位已被篡夺

)

23.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最早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

B.昭君出塞

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户

A.丝绸之路的开通C.班超经营西域

24.下图是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的第一个方框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是(

A.咸阳B.长安C.洛阳D.南京

第3页共9页25.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2006年蔡伦墓和祠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这些主要是因为他(A.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B.创编了“五禽戏”技法C.完成里历史巨著《史记》D.总结和改进了造纸工艺

26.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某一次战役时有“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对历史上该战役的结果和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曹操获胜,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B.曹操获胜,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C.曹操战败,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D.曹操战败,结束了东汉末年割据混战的局面

27.西晋末年,进攻西晋,并于316年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族

B.氐族

C.羯族

D.羌族

)

28.下图《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的人口南迁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专制统治加强C.江南地区经济发展

B.北方文化繁荣D.国家统一完成

29.北魏孝文帝改革将北方民族融合推向高潮,通过此次改革实现汉化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30.华罗庚曾在著作中这样评价一位中国古代名人:“他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并且还是一位文学家。……他将圆周率算到了小数点后七位,是当时世界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而他创造的“密率”闻名于世。”华罗庚评价的名人是(A.张仲景

B.刘徽

C.顾恺之

D.祖冲之

)

第4页共9页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31题12分,32题13分,33题15分)

3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是中华民族生

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派及代表人物

学派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

材料二自古书契(文书)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绢类的丝织物)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破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从此没有不跟着使用的),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

材料三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夸大好的方面),不隐恶(不隐瞒坏的方面),故谓之实录。

——《汉书·司马迁传》

材料四如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表中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什么局面?请从材料一表中任选一个学派,简述其思想主张。(4分)

第5页共9页(2)根据材料二,指出蔡伦采用哪些原材料造纸?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造纸术的

发明有何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不虚美,不隐恶”是对司马迁的哪部著作的评价?该著

作具有什么重要的史学地位?(2分)

(4)材料四如图的书法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作品的名称

及其作者。(2分)

32.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饥饿)。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二“僇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里的“本业”,指男耕女织;“末利”,指商业和手工业;“复其身”,就是免除其本身的徭役;“收孥”就是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西晋的八王之乱及各族统治者的相互争杀,使北方陷入长期的混战之中,民不聊生……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模更大。据统计,截至南朝刘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达到90多万,占当时南方总人口的1/6。

——根据岳麓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Ⅱ》整理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我国古代哪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的主持者是谁?

(2分)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谁?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材料二所提及的关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具体的措施?(5分)

第6页共9页(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4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

3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秦始皇与汉武帝

是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

材料二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陸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第7页共9页材料四:“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材料一中的图(a)反映了我国哪个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图(b)反映的是哪一历史

事件?该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

么制度?为解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指施?(4分)

(3)材料三中汉武帝接纳了谁的建议“上从其计”?并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了地方对中央的

威胁?(3分)

(4)材料四中,皇帝接受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加强思想统治?这一措施使哪家思想成为封建

正统思想?(3分)

(4)从秦汉的兴衰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第8页共9页七年级历史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34567BCCACDA11121314151617DBDCADB21222324252627BADBDCA

8

C18A28C

9D19B29B

10C20B30D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1)局面:百家争鸣思想主张:(2分)

儒家,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主张实行“礼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要保持独立精神和人格;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中央集权等。(任意一个思想2分)(2)原料:树皮、麻头、敝布(破布)鱼网;(2分)

意义:①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保存和传播②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和交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2分)

(3)著作:《史记》;地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分)(4)作品:《兰亭序》;作者:王羲之。(2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1)水利工程:都江堰;主持者:李冰(2分)(2)商君:商鞅(1分)改革:商鞅变法;(2分)措施: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

人免除徭役。(2分)

(3)原因:①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

和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相对比较安定。③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④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一点分,任意两点4分)(4)因素:兴办水利工程、政策鼓励、稳定的社会坏境、生产技术的改进、劳动力的补充

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1)朝代:秦朝事件:陈胜、吴广起义。原因:秦的残暴统治。(3分)(2)西周: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4分)(3)主父偃(1分)推恩令(2分)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儒家思想(1分)(5)启示(言之有理即可2分)

第9页共9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