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上语文第一单元集备教案

四上语文第一单元集备教案

来源:吉趣旅游网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 一 单元集体备课 集备组成员: 主备人: 集备时间: 2012.8.27 一、单元教学内容:1、《观潮》、2《雅鲁藏布大峡谷》、3、《鸟的天堂》、 4、《火烧云》、《语文园地一》 二、单元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 单元教学目标: 积累语言: 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读写“宽阔、笼罩、薄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奔腾、依旧、恢复、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要求准确听写) 3.能正确读出 “闷、号、切、数、泊、干、模”等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4.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重点背诵《观潮》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背诵要求不丢字、落字,流利有感情。)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读中感悟作者的生动描写,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感叹自然的思想感情。 2、积累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进行抄写或听写;将文章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转述课文;不同构词形式词语;联系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五、单元教学建议:

1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六、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课时安排:(约13——15课时) 1、《观潮 》 2课时 2、《雅鲁藏布大峡谷》 2课时 3、《鸟的天堂》 2课时 4、《火烧云》 1课时 5、《语文园地一》 4课时 七:分课时教案 课题:1、《观潮》 主备人: 设计理念与学情分析: 本设计力求跳出传统的讲读法这一思维定势,突出朗读技巧功效,将点拨教学、情境教学与朗读教学相结合,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朗读要求,激发学生在读中思考探求文章之美的情趣,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感,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质。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笼罩、屹立、人声鼎沸、薄雾、横贯、山崩地裂、恢复”等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围绕“奇观”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能从声音、形态等方面体会大潮的壮丽与雄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4、能按一定顺序,运用比喻等方法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

2、生字、词认读幻灯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 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 “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我的增减: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4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五、课堂练习。投影出示(略)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抄写生字。 附: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5

七:分课时教案 设计理念与学情分析: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主备人: 课文语句形象、优美,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一是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 教学难点: 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的增减: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 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峡谷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 2自然段 )奇异( 3-4自然段)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 6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 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西藏) 神奇的大拐弯 “惊叹不已” 奇观 世界峡谷之最 “不可思议” 瑰丽的自然博物馆 “鬼斧神工” “地球最后一块秘境” “无与伦比” 教后反思: 7

七:分课时教案 课题:3、鸟的天堂 主备人: 设计理念与学情分析: 根据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根据本班学生情况,紧紧围绕本组训练重点项目,着重抓了以下几点。在教学目标上,注意简化头绪,集中目标。在教学结构上,注意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比较: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 我的增减: 8

树梢。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短句读来有韵味)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结尾句) 2、 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朗读 3、 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二、学习第二段 1、 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 2、 理解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颤动”?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 3、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5、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 9

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2. 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 3. 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理解“应接不暇”。 4. 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天堂)啊!果真名不虚传。 5、读一读课本上写鸟的句子。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联系上下文解释 6、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赞叹。 7、小结: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 四、感情朗读。 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 1、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赴新会“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去的时间不同)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六、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要想更多地领略南国风光,就请大家去读读巴金先生的《旅途随笔》。 板书: 远 大榕 树 枝、干、叶、根、静态 3、鸟的天堂 近 小鸟(热闹) 到处„„到处„„ 动态 10

课后反思: 七:分课时教案 课题:4、火烧云 主备人: 设计理念与学情分析: 《火烧云》一课在描绘火烧云变化的情景时,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加强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并落实单元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一同去欣赏美丽的晚霞,看看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思考题(一): 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练习背诵这一段。 (2)学生练习。 我的增减: 11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 (5)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小组合作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思考题(二) 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 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 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小组合作学习。 (3)、交流学习过程: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练习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练习题(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试写,教师个别指导。 (3)、表扬优秀。 五、课堂小结(略) 六:作业设计: 1、 抄写生字。 2、 小练笔:试写一处自然景观。 2、预习新课《语文园地一》 附板书设计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白 百合色„„ 颜色(多)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火烧云 变化(快):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变化(多):马 狗 狮子 教学反思:

12

七:分课时教案 课题:语文园地一 主备人: 设计理念与学情分析: 口语交际可通过师生之间无拘无束的对话,为口语交际创设宽松的环境,随之鼓励学生把自己了解的自然景观介绍给同学。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叙说,相互启发,相互提问,相互评价。习作教学可以在本次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说一说,准备写什么景物,这个景物有什么奇妙的地方,打算分几方面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考虑好习作的内容和顺序。“日积月累”可从欣赏的角度讲解对偶知识,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在学生有所领悟的基础上熟读、背诵,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重点: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教学难点: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我的增减: 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 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 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 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 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 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13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 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 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 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 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 再次指名交流。 a、 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 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 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课后反思: 七:分课时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作文 自然景观 设计理念与学情分析: 强化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重点: 主备人: 14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教学难点: 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习作指导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我的增减: 15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 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 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教学反思:通过本园地的练习发现,理想课堂学生的学习环境应该是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好的课堂应当是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完全依靠故事、游戏或生动的情景来创设。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教后反思: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