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历史_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源:吉趣旅游网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1.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悉尼唐人街(上图)、日本唐人街(下图))图中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二、自主学习,巩固基础

学生对照学案,自主学习,小组检查,教师归纳总结

三、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遣唐使

1.(多媒体展示《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史料解读

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 《日本书纪》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地图: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教师讲述: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吐为了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2.(多媒体出示问题: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 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标导学二 鉴真东渡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鉴真图片)

2.教师简要介绍鉴真东渡的故事。(多媒体链接鉴真东渡的故事) 3.提出问题:鉴真东渡对日本的有怎样的影响?

1

教师指出: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

目标导学三 玄奘西游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白龙马,蹄儿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一走就是几万里……”

2.(多媒体出示问题: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学生抢答论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印度) 3.(多媒体出示问题:玄奘取得了那些历史功绩)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回答玄奘的历史功绩

答案提示:(1)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 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四、课堂总结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

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五、巩固测试

学生完成测试题,教师归纳总结

教学反思

本课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要让学生明了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很多启迪。第一,我们必须具备安定团结的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同时,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济文化水平,这样才有条件投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其次,我们必须学习唐朝有着广博的胸怀,传播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善于吸收他国之长,为己所用,有容人之度量。

本课是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的第四课,讲述唐朝的中外交流。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发挥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教师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精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本节课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的辅助教学功能,应用丰富的课件资源和图片、视频资源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了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构建了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内涵的学习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给学生充分的发

2

散思维空间。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4课,本课通过对唐朝时期对外交往历史的介绍,突出的反映出当时中国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其立足点在友好往来上。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繁荣对周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以及唐文化的世界地位。同时,周边国家也将他们的文化思想,民俗民风等带到中国。学生们应该知道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世界文明,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此外,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今天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政策。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测试题

1.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2.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 )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 C.加强两国友谊 D.求取佛经教义

3.唐代鉴真6次东渡弘扬佛法,终于成功,他东渡的国家是 ( ) A.天竺 B.波斯 C.新罗 D.日本

4.《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该故事发生在 ( ) 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 5.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

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多民族融合和中外交往的过程。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文成公主入藏③鉴真东渡日本④孝文帝迁都洛阳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7.中日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友好往来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唐朝对日本影响深远。请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3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图一人物是唐朝时中日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他是谁?图二时他精心设计的佛殿,至今犹存,被视为日本建筑艺术的明珠,请说出建筑的名称。

(2)图三、四分别是唐朝和日本的钱币,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表明日本深受唐朝的影响,你还能举出一些事例吗?(2例)

(3)请再说出唐朝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一例。

12.材料一: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和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

(2)材料二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鉴真的贡献有哪些?

答案:先进文化 制度 社会 鉴真 日本 佛经 天竺 贞观 玄奘 那烂陀寺 大唐西域记 中外

习题巩固1.A.2.A3.D4.B5.A6.A7.鉴真 唐招提寺 医药、书法、建筑 日本遣唐使 12.玄奘 那烂陀寺 大唐西域记 鉴真东渡在日本传播唐文化,促进了中日友好交往

本课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要让学生明了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很多启迪。第一,我们必须具备安定团结的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同时,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济文化水平,这样才有条件投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其次,我们必须学习唐朝有着广博的胸怀,传播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善于吸收他国之长,为己所用,有容人之度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4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