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治通鉴第七十九卷(晋纪)(6)原文

资治通鉴第七十九卷(晋纪)(6)原文

来源:吉趣旅游网
资治通鉴第七十九卷(晋纪)(6)原文

[1]春,正月,丙戌,贾充等上所刊修律令。帝亲自临讲,使尚书郎裴楷执读。楷,秀之从弟也。侍中卢、中书侍郎范阳张华请抄新律死罪条目,悬之亭传以示民;从之。

[1]春季,正月,丙戌(十八日),贾充待人奉上他们所修改的律令,晋武帝来到讲解之处,让尚书郎裴楷在一帝诵读。裴楷是裴秀的堂弟。侍中卢、中书侍郎范阳人张华,请求抄写新律令有关死罪的条目,在驿站张贴,以告示民众,晋武帝听从了这一建议。

又诏河南尹杜预为黜陟之课,预奏: 古者黜陟,拟议于心,不泥于法;末世不能纪远而专求密微,疑心而信耳目,疑耳目而信简书,简书愈繁,官方愈伪。魏氏考课,即京房之遗意,其文可谓至密;然失于苛细以违本体,故历代不能通也。岂若申唐尧之旧制,取大舍小,去密就简,俾之易从也!夫曲尽物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去人而任法,则以文伤理。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岁第其人,言其优劣。如此六载,主者总集,采按其言,六优者超擢,六劣者废免,优多劣少者平叙,劣多优少者左迁。其间所对不钧,品有难易,主者固当准量轻重,微加降杀,不足曲以法尽也。其有优劣徇情,不叶公论者,当委监司随而弹之。若令上下公相容过,此为清议大颓,虽有考课之法,亦无益也。 事竟不行。

晋武帝又命令河南尹杜预对官吏的进退升降进行考核,杜预上奏说: 古时候进退人才,筹划于心,不拘泥于不法规;到了衰亡之世,不能考虑长久的通行而专求细密、周到,心存疑忌就相信所见所闻,对所见所产生怀疑又相信文书、信札,文书、术札越来越繁琐,为官之道越来越虚伪。魏氏考核官吏的方法,正是汉代京房遗留的法则,其文辞条令可称为极欺细密,然而不足的是苛求细枝末节而违背了主体,所以历代都不能通行无阻。还不如申明唐尧时期的旧制度,取其大而舍其小,去其细密而从其简明,使之易于遵循。要想

1

说透事物的常理,彰明精神实质,全在于人本身;抛开人而依赖法令,就会以文辞、条令损害事理。不如委任显贵的官员,各自考核其所统领范畴内的官吏,每年都进行考查,议论其优劣,这样连续六年,主管人综合六年的情况,审查对其六年的评议,六年成绩都是优良的人,可以超格选拔;六年成绩都是劣的,就要废黜免职。优多劣少的人平级调任,劣多优少的人就要降职。在这当中如有对答不平衡,品评有难有易,主管人自然应当准确地衡量轻重,稍加损益,不必曲折以求尽合于法。有对优劣的品评徇私情,不符合公正的议论的,应当交付监察部门进行劾察。假如使上下公然地容忍过错,那么这就使公正的评论彻底地衰败,即使有对官吏考核的法令,也不会有益处。 这件事到底也没有实行。

[2]丁亥,帝耕籍田于洛水之北。

[2]丁亥(十九日),晋武帝在洛水之北耕种奉祀宗庙的籍田。

[3]戊子,大赦。

[3]戊子(二十日),晋武帝大赦天下。

[4]二月,吴主以左御史大夫丁固为司徒,右御史大夫孟仁为司空。

[4]二月,吴主任命左御史大夫丁固为司徒,右御史大夫孟仁为司空。

[5]三月,戊子,皇太后王氏殂。帝居丧之制,一遵古礼。

[5]三月,戊子(二十一日),皇太后王氏去世。晋武帝居丧期的制度,一概遵循古时倏的礼节。

2

[6]夏,四月,戊戌,睢陵元公王祥卒,门无杂吊之宾。其族孙戎叹曰: 太保当正始之世,不在能言之流;及间与之言,理致清远,岂非以德掩其言乎!

[6]夏季,四月戊戌(初二),睢陵元公王祥去世,家中去唁的宾客中没有缺乏德行之人。他的同族兄弟的孙子王戎叹道: 太保王祥在正始时期,没有被列于能言善谈的那一流里,有时候与他交谈,思想情趣清明广远,莫不是他的德掩盖了他言谈方面才能?

[7]已亥,葬文明皇后。有司又奏: 既虞,除衰服。 诏曰: 受终身之爱而无数年之报,情所不忍也。 有司固请,诏曰: 患在不能笃孝,勿以毁伤为忧。前代礼典,质文不同,何必限以近制,使达丧阙然乎! 群臣请不已,乃许之;然犹冠疏食以终三年,如文帝之丧。

[7]已亥(初三),安葬文明皇后。主管部门上奏说: 安魂的祭礼已经完毕,可以除去丧服, 晋武帝下诏说: 受到母亲一生的爱抚,却没有用几年的时间回报,从感情上不忍心。 主管部门坚持请晋武帝除去丧服,晋武帝下诏说: 我所担忧的是不能够一心一意地尽孝,你们不要为我过度悲伤而忧虑。前代的礼仪典制形式内容也有所不同,何必要用近代的制度加以限制,使通用的丧礼废缺呢? 群臣仍然请求不已,晋武帝便听从了,但是仍然戴白冠,吃素食,坚持了三年,如同为晋文帝守丧一样。

[8]秋,七月,众星西流如而陨。

[8]秋季,七月,众多流星落向西方如雨水倾泻而下。

[9]已卯,帝谒崇阳陵。

3

[9]已卯(十四日),晋武帝拜谒崇阳陵。

[10]九月,青、徐、兖、豫四州大水。

[10]九月,青、徐、兖、豫四州洪水泛滥。

[11]大司马石苞久在淮南,威惠甚著。淮北监军王琛恶之,密表苞与吴人交通。会吴人将入寇,苞筑垒遏水以自固,帝疑之。羊祜深为帝言: 苞必不然。 帝不信,乃下诏以苞不料贼势,筑垒遏水,劳扰百姓,策免其官,遣义 阳王望帅大军以征之。苞辟河内孙铄为掾,铄先与汝阴王骏善,骏时镇许昌,铄过见之。骏知台已遣军袭苞,私告之曰: 无与于祸!铄既出,驰诣奉春,劝苞放兵,步出都亭待罪;苞从之。帝闻之,意解,苞诣阙,以乐陵公还弟。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