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 宁 工 业 大 学
《电力系统计算》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 电力系统单相短路计算与仿真(4)
院(系): 电 气 工 程 学 院 专业班级: 电气094 学 号: 090303103 学生姓名: 张志强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起止时间:12-07-02至12-07-13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教研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G1 T1 1 L1 2 T2 G2 G 1:k k:1 L3 L2 G 3 原始资料:系统如图 S3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各元件参数如下(各序参数相同): G1、G2:SN=30MVA,VN=10.5kV,X=0.25; T1: SN=31.5MVA,Vs%=9.5, k=10.5/121kV,△Ps=180kW, △Po=50kW,Io%=0.88;YN/d-11 T2: SN=31.5MVA,Vs%=10.5, k=10.5/121kV,△Ps=210kW, △Po=40kW,Io%=0.78;YN/d-11 -6L1:线路长65km,电阻0.25Ω/km,电抗0.4Ω/km,对地容纳2.8×10S/km; -6L2:线路长60km,电阻0.22Ω/km,电抗0.38Ω/km,对地容纳2.8×10S/km;; -6L3: 线路长75km,电阻0.2Ω/km,电抗0.40Ω/km,对地容纳2.6×10S/km;; 负荷:S3=55MVA,功率因数均为0.9. 任务要求(节点3发生A相金属性短路时): 1 计算各元件的参数; 2 画出完整的系统等值电路图; 3 忽略对地支路,计算短路点的A、B和C三相电压和电流; 4 忽略对地支路,计算其它各个节点的A、B和C三相电压和支路电流; 5 在系统正常运行方式下,对各种不同时刻A相接地短路进行Matlab仿真; 6 将短路运行计算结果与各时刻短路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6 注:成绩:平时20% 论文质量60% 答辩20% 以百分制计算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摘 要
电气设备和载流导体的选择、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整定、限制短路电流措施的确定都需要进行短电流的计算。电力系统短路有单相短路、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和三相短路之分,对同一点发生单相短路故障的短路电流进行仿真和分析研究,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并利用MATLAB进行仿真验证。并将短路运行计算结果与各时刻短路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关键词:单相短路电流;单相短路电压;仿真;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目 录
第1章 绪论 .......................................................... 1
1.1 电力系统短路计算概述 ......................................... 1 1.2 本文设计内容 ................................................. 1 第2章 电力系统不对称短路计算原理 .................................... 3
2.1 对称分量法基本原理 ........................................... 3 2.2 三相序阻抗及等值网络 ......................................... 4 2.3 单相不对称短路的计算步骤 ..................................... 6 第3章 电力系统单相短路计算 .......................................... 8
3.1 系统等值电路及元件参数计算 ................................... 8 3.2 系统等值电路及其化简 ......................................... 9 3.3 单相短路计算 ................................................ 11 第4章 短路计算的仿真 ............................................... 14
4.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14 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15 第5章 总结 ......................................................... 16 参考文献 ............................................................ 17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第1章 绪论 1.1 电力系统短路计算概述
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扰动,其中对电力系统运行影响较大的是系统中发生的各种故障.常见的故障有短路,断线和各种复杂故障.因此,故障分析重点是对短路故障的分析。
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时,除中性点以外,相与相,相与地之间是绝缘的,所谓短路是指相与相或相与地之间发生短接。
短路的原因 类型及后果,所谓短路,是指一切不正常的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之间发生通路的情况。
在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的设计和运行中, 短路计算是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计算,这些问题主要是:
1)选择有足够机械稳定度和热稳定度的电气设备,例如断路器、互感器、瓷瓶、母线、电缆等,必须以短路计算作为依据。
2)在设计和选择发电厂和电力系统电气主接线时,为了比较各种不同方案的接线图,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等,都要进行必要的短路电流计算。
3)进行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研究短路对用户工作的影响等,也包含有一部分短路计算的内容。
4)为了合理地配置各种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并正确整定其参数,必须对电力网中发生的各种短路进行计算和分析。在这些计算中不但要知道故障支路中的电流值,还必须知道电流在网络中的分布情况。有时还要知道系统中某些节点的电压值。
此外,确定输电线路对通讯的干扰,对已发生故障进行分析,都必须进行短路计算。
1.2 本文设计内容
本科设主要计算单相短路及其仿真分析,具体设计安排如下: 1 计算各元件的参数;
1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2 画出完整的系统等值电路图;
3 忽略对地支路,计算短路点的A、B和C三相电压和电流;
4 忽略对地支路,计算其它各个节点的A、B和C三相电压和支路电流; 5 在系统正常运行方式下,对各种不同时刻A相接地短路进行Matlab仿真; 6 将短路运行计算结果与各时刻短路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
:
2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第2章 电力系统不对称短路计算原理
2.1 对称分量法基本原理
对称分量法是分析不对称故障的常用方法,根据不对称分量法,一组不对称的三相量可以分解为正序、负序和零序三相对称的三相量。在三相电路中,对于任意一组不对称的三相量(电流或电压),可以分解为三相三组对称的相量,当选择a相作为基准时,三相相量与其对称分量之间的关系(如电流)为:
•Ia(1)1a•12I1aa(2)3•11Ia(3)•a2Ia•aIb (2-1) •1Icj120式中运算子ae且有1aa0, a1;Ia(1)
23•I•a(2)
I•a(3)分别为a相
电流的正序、负序和零序分量并且有:
III•b(1)•b(2)•b(0)a2I••a(1),Ic(1)aIa(1)•2••aIa(2),Ic(2)aIc(0)Ia(0)••I•a(2) (2-2)
当已知三相补对称的相量时,可由上式求得各序对称分量,已知各序对称分量时,也可以求出三相不对称的相量,即
1SIabcI120 (2-3)
式中
1S1a2a11a1 (2-4) a21展开(2-3)并计及式(2-2)有
3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III•aIa(1)Ia(2)Ia(0)a2••••bI••a(1)aIa(2)Ia(0)Ib(1)Ib(2)Ib(0) (2-5)
2••••••caIa(1)aI•a(2)Ia(0)Ic(1)Ic(2)Ic(0)••••电压的三相相量与其对称分量之间的关系也与电流一样。
2.2 三相序阻抗及等值网络
短路故障的计算与分析,主要是短路电流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不仅与短路故障的类型有关,而且与电源特性,网络元件的电磁参数有关。
不对称短路时故障处的短路电流和电压网络的故障处,对称分量分解后可用序电压方程表示为几种主要的序网如下图所示:
图2.1 正序网络
4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图2.2 负序网络
图2.3 零序网络
5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三相序阻抗化简,其等值网络图如下:
Xff(1) 0.58+Eeq=1--Va(1)+--
图2.4正序等值网络
Xff(2) 0.58+Va(2)--
图2.5负序等值网络
Xff(0) 0.38+Va(0)--
图2.6零序等值网络
2.3 单相不对称短路的计算步骤
1.确定计算条件,画计算电路图
1)计算条件:系统运行方式,短路地点、短路类型和短路后采取的措施。 2)运行方式:系统中投入的发电、输电、变电、用电设备的多少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情况。
根据计算目的确定系统运行方式,画相应的计算电路图。 选电气设备:选择正常运行方式画计算图; 短路点取使被选择设备通过的短路电流最大的点。 继电保护整定:比较不同运行方式,取最严重的。
6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2.画等值电路,计算参数;
分别画各段路点对应的等值电路。标号与计算图中的应一致。 3.网络化简,分别求出短路点至各等值电源点之间的总电抗。 等值电源归算
(1)同类型且至短路点的电气距离大致相等的电源可归并; (2)至短路点距离较远的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电源可归并; (3)直接连于短路点上的同类型发电机可归并;
7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第3章 电力系统单相短路计算
3.1 系统等值电路及元件参数计算
对变压器T1、T2的参数计算:
PSVN18010.52RT10.02 22331.510SN2VS%VN9.510.52XT10.33
100SN10031.5P05034GT12103104.5410S 210.5VN2BT1I0%SN0.8831.5321032.6710S 2100VN10010.5KT110.5/1210.95
10.5/1152PSVN21010.52RT20.02 22331.510SN2VS%VN10.510.52XT20.37
100SN10031.5P040GT221031033.6104S 210.5VNBT2I0%SN0.7831.5321032.2210S 2100VN10010.5KT210.5/1210.95
10.5/115对其余原件的参数计算:
取基准容量SB100MVA,第一段基准电压VB(1)10.5KV,第二段基准电压
VB(2)115KV,第三段基准电压VB(3)10.5KV。
2VNSB10.52100XG1*X20.250.79 2SNVB(1)31.510.58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2VNSB10.52100XG2*X20.250.79 2SNVB(3)31.510.5VS%VT1(N1)SB9.510.52100XT1*20.30 2100SNVB(1)10031.510.5VS%VT2(N2)SB10.51212100XT2*20.37
100SNVB(2)10031.51152XL1*XL1XL2*XL2SB100650.250.12 22VB(2)115SB100600.220.10 22VB(2)115SB100750.20.11 22VB(2)11522XL3*XL3V2S110045XS3*(cosjsin)2B(0.90.44j)1.23106.0510j 2SS3VB(2)55115E11,E21
对线路节点的对地容纳的计算:
VB(2)B1b12.810611522L12650.02 22SB2100VB(2)B2b22.810611522L22600.02 22SB2100VB(2)B3b32.610611522L32750.03 22SB2100
2223.2 系统等值电路及其化简
为使电路简化,需要将线路的三角形连接转化为星形连接,其转化公式为:
9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ZZZZZZZZ
ZZZZZZ
ZZZZ
a
ab
ca
ab
bcbc
ab
b
ab
bcca
bc
a
ab
bc
ca
ca
ca
在进行电路化简时,还需要对电源、阻抗进行合并,其公式如下:
EEEEEEE122eq121
Zeq代数得,
ZZZZ1122
ZZZZZZZZZZZZZZZZZZababcaabbcbcababbccabccabbccaj0.11j0.10j0.03j0.11j0.12j0.10j0.12j0.11j0.04
j0.11j0.12j0.10j0.10j0.12j0.04j0.11j0.12j0.10caca对于正序图,
EEEEEEE122eq12111.1111.081
1.081.11Zeq(1)同理,对于负序图,
1.111.080.030.58
1.081.11Zeq(2)1.081.110.030.58
1.081.11对于零序图,
0.680.74Zeq(0)0.680.740.030.38
10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3.3 单相短路计算
单相接地短路时,故障处的三个边界条件为后便得到用序量表示的边界条件为
•fa(1)•fa(1)•fa(2)••fa(0)•V•fa0,Ifb0,Ifc0,经过整理
••VIVV0 (3-1)
Ifa(2)Ifa(0)••短路点电流和电压的各序分量为
IVVV•fa(1)•Ifa(2)Ifa(0)V•f(0)fa(1)•fa(2)•fa(0)jXff(2)ff(1)•fa(1)•fa(1)I•fa(1)j(Xff(2)Xff(0))Ifa(1) (3-2)
•jXjXIIff(0)电压和电流的各序分量,也可以直接应用复合序网来求得。根据故障处各序分量之间的关系,将各序网络在故障端口联接起来构成的网络称为复合序网。用复合序网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同样结果。
abcVa=0IaIb=0Ic=0
图3.1 单相接地短路
11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Ifa1Vfa1jXff1+Vf-Ifa2jXff2Vfa2Ifa0Vfa0jXff3图3.2 单相短路的复合序网
短路点的故障相电流为
I•••••f(1)IfaIfa(1)Ifa(2)Ifa(0)3I•fa(1) 或
•I•3Vf(0)f(1)j(X ff(1)Xff(2)Xff(0))带入式(3-4)各个数据,得
•I•3Vf(0)31f(1)j(Xff(1)Xff(2)Xff(0))j(0.580.580.38)3j1.54由式(3-3)和式(3-1)得
12
(3-3)
(3-4)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I•fa(1)I•fa(2)I1•1 fa(0)3If(1)j1.54•由式(3-2)得
VVV
•j(Xfa(1)jXfa(2)jXfa(0)Xff(2)ff(2))ff(0)Ij(0.580.38)fa(1)10.38 j1.5410.25 j1.54•10.62 j1.54•IIj0.58fa(1)j0.38fa(1)•••ff(0)13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第4章 短路计算的仿真
4.1 仿真模型的建立
当A相发生接地短路时故障点A相电压降为零,由于系统为不接地系统,即Xff无穷大,由公式可知,单项短路电流减为零,非故障相即BC两项电压上升为线电压,其夹角为60。故障切除后各相电压水平较原来升高,这是中性点电位升高导致的。
图4.1 单项接地(A相)电压
图4.2 单项接地(A相)电流
14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当输电线路发生A相接地短路时,B相、C相电流没有变化,始终为0。在正常状态时,三相短路故障发生器处于断开状态,A相电流为0。在0.01s时,三相短路故障发生器闭合,此时A相接地短路,其短路电流形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但大体上仍呈现正弦规律变化。在0.04s时,三相短路故障发生器打开,故障排除,此时故障点A相电流迅速变为0。具体的仿真波形如图所示:
图4.3 单项(A相)接地各项电流波形
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系统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时,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三相间线电压仍然对称,不必马上切除故障部分,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但是接地电流在故障处可能产生稳定或间歇性的电弧,将危害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
若系统改为直接接地,中性点会与故障点成短路回路,线路上将流过很大的短路电流,此时系统不能继续运行,需要迅速切除故障线路。若系统采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故障点电压、电流波形均得到改善。
系统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时,由于线圈可产生感性电流,与容性电流相互补偿,减少故障的故障电流,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电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涉及系统电压等级,电力网结构等诸多因素,需综合考虑各接地方式的特点,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以提高系统安全运行的水平。
15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第5章 总结
电力系统发生不对称短路后,由于短路点对地故障支路的不对称,使得整个网络电流电压三相不对称:。
本论文解决不对称短路的问题核心是对称分量法。根据对称分量法采取的具体方法之一是解析法,即把该网络分解为正,负,零序三个对称序网,这三组对称序分量可分别按对称的三相电路分解。然后将其结果叠加起来。
求解不对称短路。首先应该计算各原件的序参数和画出等值电路。然后制定各序网络。根据不同的故障类型,确定出以相分量表示的边界条件,进而列出以序分量表示的边界条件,按边界条件将三个序网联合成复合网,由复合网求出故障处各序电流和电压,进而合成三相电流电压。
16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 何仰赞等. 电力系统分析(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1 [2] 夏道止. 电力系统分析.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5 [3] 李光琦.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水利电力出版社.1999.7 [4] 张岩. 电力自动化设备.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5 [5] 曹路. 电网技术.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7.9 [6] 林飞. 电力系统matlab仿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1
17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报告的内容及其文本格式
1、课程设计(论文)报告要求用A4纸排版,单面打印,并装订成册,内容包括:
①封面(包括题目、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起止时间等) ②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③中文摘要 (黑体小二,居中,不少于200字) ④目录
⑤正文(设计计算说明书、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 ⑥参考文献
2、课程设计(论文)正文参考字数:2000字周数。 3、封面格式
4、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格式 5、目录格式
①标题“目录”(小二号、黑体、居中) ②章标题(小四号字、黑体、居左) ③节标题(小四号字、宋体) ④页码(小四号字、宋体、居右) 6、正文格式
①页边距:上2.5cm,下2.5cm,左3cm,右2.5cm,页眉1.5cm,页脚1.75cm,左侧装订;
②字体:一级标题,小二号字、黑体、居中;二级,黑体小三、居左;三级标题,黑体四号;正文文字,小四号字、宋体;
③行距:20磅行距;
④页码:底部居中,五号、黑体; 7、参考文献格式
①标题:“参考文献”,小二,黑体,居中。 ②示例:(五号宋体)
期刊类:[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文章名.期刊名(版本).出版年,卷次(期次):页次. 图书类:[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次.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