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联疗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30例疗效观察
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北京101400)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病因未明的慢性进展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目前一些药物试验的结果提示某些药物可能对IPF患者有益,但仍无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属肺痿病范畴,我院应用冬病夏治三联疗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病多年,在改善症状、延缓病程、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显示良好疗效,特对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规律应用三联疗法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总结,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内二科住院的稳定期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医辨证属气阴两伤、痰瘀毒损伤肺络。人选病例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2一75岁, 平均年龄65.3士5.4岁。西医诊断标准依据2011年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国际性循证指南形成的最新共识⑴;中医诊断标准参考第9版《中医内科学》(吴勉华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⑵。
1.2、治疗方法
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对照组12例,两组患者均在入伏季节给予穴位贴膏、中药液穴位拔罐疗法。穴位贴膏采用我院自制的中药外敷膏,隔日一次,三伏
共治疗9次(每伏治疗3次),每次4个小时,选穴有天突、膻中、神阙、大椎、双肺属、双涌泉穴。同时进行中药液穴位拔罐,隔日一次,共治疗15次,中药选用洋金花、白芥子、白附子、羌活、元胡、半夏、防风、黄芪等,水煎为液至于药罐中拔于任脉、督脉、肺经、膀胱经之穴位,根据皮肤耐受程度留罐10-20分钟。治疗组在冬季给予康益膏方口服(处方:当归150g、生芪300g、炒白术300g、防风100g、麦冬240g、百合200g、天冬100g、桃仁100g、红花100g、川芎100g、佛手200g、枳壳100g、蛤蚧10对(去头足黄酒浸泡)、川贝200g、砂仁60g、杜仲150g、穿山甲(黄酒浸泡)60g、三棱60g、莪术60g、炙龟板(黄酒浸泡)200g、炙鳖甲(黄酒浸泡)200g、云岺300g、山药300g、白扁豆300g、红景天300g、焦三仙各150g、瓜蒌150g、罗汉果20枚、大枣50枚、黄精150g、仙茅100g、仙灵脾150g、葫芦巴150g,上药煎汤浓缩加西洋参200g、冬虫夏草20g、阿胶100g、鹿角胶200g、木糖醇200g收膏。服法: 患者于入九天开始服用, 每次15g, 前10天每日1次,之后每日2次,温水冲服,连服50日)。于每年治疗结束后3个月分别进行中医症候积分评定、肺功能测定及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评价治疗效果。
2、治疗结果
2.1、中医症候积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变化
3、讨论
冬病夏治思想源于《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治未病理论。三
伏是阳气最旺和体内寒凝之气易解之时,一方面可扶阳祛寒,另一方面可为秋冬储备阳气,从而调整阴阳平衡,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穴位贴敷和穴位拔罐均属于中医内病外治法,主要是应运辛温走窜性味之药物刺激机体经络、穴位以达到激发机体阳气、驱散寒邪、止咳定喘的治疗效果。选穴天突、膻中位于胸部正中,为治喘要穴;肺腧为脏腑背俞穴,是精气输注之处;涌泉为肾经之井穴,可激发肾气,治疗咳嗽短气。
“冬三月,此为闭藏,养藏之道也”,冬季进补有助于精微物质的吸收与闭藏,达到改善人体虚损状态的目的,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道法自然的思想,膏方是经过煎煮浓缩加工制成的,其中配味厚滋腻之品或伍血肉有情之品,善于添精、培本固元,对慢性病调治效果好。在冬季九天加用膏方治疗注重调护肺、脾、肾三脏,健脾温肾益肺,可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方中多用黄芪、西洋参、白术、山药、熟地、龟板、鳖甲、益智仁、杜仲等药补先天以充养后天,补后天以滋养先天。白术、山药、白扁豆、仙灵脾、蛤蚧为臣,以健脾祛湿、以杜生痰之源,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兼以活血化瘀通络,终为调整阴阳平衡。
通过临床观察,冬病夏治三联疗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才其疗效肯定,改善患者咳嗽、活动后气短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⑴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治循证指南(摘译本),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7):486-494.
⑵ 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2012:120-1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