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庆市怀宁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安庆市怀宁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来源:吉趣旅游网
安庆市怀宁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和例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句是( ) 例句:天空飘浮着团团白云,仿佛盛开着朵朵银棉。

A . 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B .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期。 C . 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D .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 (2分) (2017七上·无锡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 毕业时你送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 . 我们旅行社在宾馆大厅设有服务台,欢迎各位旅客垂询。 C . 广大文学爱好者可以将作品寄来,我会一一斧正。

D . 小王和小张是高中同学,毕业后一直没见面,今日一见,小王高兴地说:“久仰久仰”。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3. (4分) (2019七上·长兴月考) 古诗文名句默写。 为什么学习古诗文?

学习古诗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前有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之句,奇谲瑰丽;后有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借想象回家团聚后的幸福情景,抒发心中的寂寞思念。(《夜雨寄北》)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前有刘禹锡“________,________”之句,一反古人“悲秋”之常态,抒发自己爱秋的新见;后有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句,通过一系列的意象组合创造出别样的诗歌意境。

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写作能力。如“________”,让我们领略到才女谢道韫别致的审美情趣;再如“________,江春入旧年”之句,让我们在壮丽之景中感悟到情景交融之美。

古诗文不仅体现古人对事物、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比如诸葛亮的“________,________”之句,告诫后人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坚定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三、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10分)

4. (10分) (2017八下·安岳期中) 读下边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这是鸟儿的世界,是个绝妙的世外桃园,不然,为什么会一年又一年地吸引着数万乃至数十百千万不同种类的水鸟呢?②那红的、蓝的、花的鸟儿,甚至那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欢快的云雀、优雅的黑颈鹤都年复一年地从我国江南,从东南亚,从尼泊尔,从印度,飞到这里,在这里飞旋荡漾,悠然自鸣;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后代。③只有这神奇、美丽、和平的得天独厚的地方,就能够成为生气勃勃的鸟的世界,成为繁荣昌盛的鸟的王国啊!④还有那满湖欢快地畅游着的鱼儿,恐怕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储量吧。⑤据说,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

第 1 页 共 9 页

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浮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⑥而到了冬天呢,只要 , 然后 , , , 这就是脍炙人口的青海“冰鱼”呀。⑦那情景,那气氛,该会换来多么欢畅的笑声。

⑧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中的“储”和“脍”字应该分别读着“chǔ”“kuài”。

B . 第①句中有一个错别字,应将“世外桃园”中的“园”改为“源”。 C . 第③句是一个病句,应将“只有……就……”改为“只有……才……”。 D . 第⑧句的意思是:人们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 (2)

将下边的句子或短语分别填写在第⑥句中的四条下划线上,正确顺序是( )

①那成群结队的鱼儿便会飞快地涌来 ②在洞口点燃篝火 ③在冰面上凿开一个个洞 ④一条条自动地从洞口跃出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③②①④ D . ④①②③

四、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7分)

5. (17分) (2016·黔西南) 阅读文言文选段,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管夷吾举于士 ________

第 2 页 共 9 页

②行拂乱其所为 ________ ③及其稍长 ________ ④或因而抄录 ________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3)

下列选项中与“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中的“作”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 化作春泥更护花 C . 零落成泥碾作尘 D . 马作的卢飞快 (4)

历经磨难,让你有力量背负着痛苦继续行走,即使是用残损的手掌也能抚平生活的创痕。甲文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什么?甲乙两文的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五、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1分)

6. (11分) (2017七上·南平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用 /划分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A.夫君 子 之 行 B.吾日 三 省 吾 身

第 3 页 共 9 页

(2)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好之者不如乐________之者 ②不亦说________乎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3) 翻译下面句子 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赏析句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修辞手法角度) (5) 两文都谈到________,________和惜时。

(6)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7. (20分) (2016·南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渴望倾听 马亚伟

①看过一篇小说,大概意思是说:有一个人和别人打赌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如果他能在十年间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就可以赢得一笔巨款。于是,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幽居生活。熬过了漫长的十年,最后,他终于坚持到约定的期限。但是,他却放弃了巨款,悄然离开。只留下一封信。信中说,十年来,他饱尝了孤独的痛苦,寂寞的摧残。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拥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感情交流。于是,他重新融入人群,开始新的生活。

②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幽居一定会如同在沙漠中独行,满目荒凉和绝望,内心巨大的空洞会把人吞噬掉。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愿望,应该是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从中收获情感的源泉。

③与人交流,人生码头才百舸千帆,丰富多彩。

④也听说过不同领域的一些艺术大师离群索居,进行艺术创作。可是,再孤独的创作,也需要与欣赏者沟通。梵高、卡夫卡,这些人有着超越时代的艺术才华,他们的作品都是在他们去世后才引起了轰动。其实,只是上帝开了一个玩笑,让他们提前很多年来到这个世界,让他们以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寂寞地面对世人。不过,他们孤独地创作不息,正是因为他们要宣泄,要表达,要沟通,要交流。因为他们知道,一定会有一颗虔诚的灵魂聆听他们的独吟、呐喊、甚至咆哮。总会有人听懂他们,即使是很多年以后。

⑤古人遁隐田园山林,与嘈杂的红尘隔绝,与污浊的官场隔绝,可并不是和人隔绝。陶渊明隐居后,还会和农民一起其乐融融地劳作,“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芳邻”。孟浩然喜欢田园生活,闲暇时,他会和农人一起“把酒话桑麻”。王维一个人独往于山林中,偶然遇到个林中的老翁,还会“谈笑无还期”。

⑥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即便鲁滨逊漂流到孤岛上,尚且需要一个“星期五”来作伴。

⑦我们平凡百姓,更加需要与人沟通交流。一颗孤独的灵魂不能走得很久很远。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的行走,没有人扶持关照,我们的脚步会沉重如铅,一个人的空间,也必定狭小如囚笼。

第 4 页 共 9 页

⑧正是因为人类沟通交流的愿望如此强烈,通讯技术才得以飞速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极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和途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⑨每一颗心都渴望倾听。让我们搭建一个心灵的城堡,倾听每一颗心的跳动,为自己,为他人。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3)

傅雷曾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请结合选文相关论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 (15分)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金黄的蒲公英

①我在一个小镇长大,从家里步行到就读的小学只有10分钟的路程。那个时候,小伙伴们都回家吃午饭,母亲在门口_____(等候 迎接 迎候)着。当时,我并没有想到这是一种天伦之乐。我只知道,每当中午下课的铃声响过之后,我就会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地回到家里。母亲总是站在最上面的一级楼梯上,满面微笑地俯身看着我。每当这个时候,我便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妈妈的笑容至今还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里。

②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被老师选中扮演一部剧中的王子。母亲知道后十分高兴,和我一起对台词。然而尽管在家里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一到舞台上排练,我就忘得一干二净。老师不得不撤换了我的角色。她解释说剧中还需要一个叙述者,要我去担任。老师的话虽然说得很婉转,但是仍然使我难过。那天回家吃午饭,我并没有告诉母亲所发生的一切,可是她已经觉察出我的不快。母亲没有提出背台词,而是问我愿不愿意到院子里去散散步。

③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棚架上的玫瑰花藤正在转绿。我们坐在大榆树下面,可以看见黄色的蒲公英在草地上一串串地绽开,好像为我们的院子轻轻地抹上了一层金黄色。母亲在一丛蒲公英边蹲下,提议道:“孩子,我想还是把所有的这些草都挖掉。从现在开始,我们的院里就只留下玫瑰花好了。”她边说边用手连根拔起一棵蒲公英。“可我喜欢蒲公英,”我反对说,“妈妈,所有的花草都是美丽的,蒲公英也不例外。”这时候,母亲脸色严肃地看着我。“是的,每一种花草都有各自争奇斗艳的方式 , 对吗?”她若有所思地问我。我点了点头,为自己能说服她而感到高兴。“孩子,人何尝不是如此呢?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王子,所以大可不必为此而感到难为情。”母亲十分动情地说。我眼睛一热,情不自禁地倒在她的怀里哭了起来。“你完全能演好新角色!哪怕是个讲述者,也和王子一样重要。”她鼓励道。

④演出的那天晚上,我在后台有点紧张。就在戏开演的前几分钟,老师走了过来,对我说:“苏珊娜,你妈妈请我把这个转交给你。”这是一朵蒲公英,那样的金黄漂亮。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衣服外面的围裙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顿时信心倍增。演出结束后,我欢快地回到家里。母亲和我热烈拥抱,夸奖我演得好。她随后将已经有点发皱的蒲公英轻轻地摆弄好,放进一本大词典的两页纸中间,把它压平。

⑤现在,我已经成家,并且有了孩子,但我仍然珍藏着那朵夹在词典中的小蒲公英。

第 5 页 共 9 页

(1) 从文中括号内选出恰当的词填在文中横线上,并简述理由。 (2) 第③节划线句的内在含义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3) 第②节母亲提出到院子里去是因为:________;这表现了:________。

(4) 第③节“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王子”一句中,“王子”的含义是:________。

(5) 第④节中,“我”接到母亲送来的蒲公英时的反应是:________;产生这样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 (6) 文中第④节单句成段表明了________。

七、 名著阅读 (共1题;共8分)

9. (8分) (2017八上·濮阳开学考) 名著阅读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小说家________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小说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位叫________的船长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________号”,大海中自由航行。这位作家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________”。

八、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

10. (12分) (2017八上·扬州期末) 名著阅读与综合实践。

(1) 他顿时惊喜得屏住了呼吸,内心斗争了片刻,但还是胆大包天地跑进房间,抓住套,从里面拔出那只崭新乌亮的手,又匆忙回到花园。他警惕地看看四周,把手塞进口袋,又穿过花园,爬上了樱桃树。他像猴子一样灵活,飞快地爬上棚顶,又回头张望一下,只见勤务兵正若无其事地与马夫聊天,花园里静悄悄的……

这段文字选自小说《________》,主要用了________描写来刻画主人公的。

(2) 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①“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 ”,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________;“(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________。

②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建议________。

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8·泰安)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951年9月为少年儿童题词)

②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鲁迅《不满》

③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伟人先哲的这些话语,会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选择其中的1-2句,作为写作的立意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xxx”代替。

第 6 页 共 9 页

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3-1、

三、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10分)

4-1、 4-2、

四、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7分)

5-1、

5-2、

5-3、 5-4、

五、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1分)

6-1、

6-2、

6-3

第 7 页 共 9 页

6-4、

6-5、6-6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7-1

7-2

7-3

8-1、

8-2、

8-3、8-4、

8-5、8-6、

七、 名著阅读 (共1题;共8分)

第 8 页 共 9 页

9-1、

八、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

10-1、10-2

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