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设计理念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计思路
本文中的乌塔是孩子们的同龄人,可是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是对学生进行独立意识教育的好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先激趣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三是解决字词困难;四是检查反馈课文讲了什么事;五是在读、思中体会乌塔的性格特点,在课堂中谈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学生在交流时往往会提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人出去太不安全了。我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那乌塔就不怕危险吗?她爸爸妈妈不担心吗?为什么她就敢周游欧洲呢?”接着让学生来说,乌塔为游欧洲做了哪些准备?从中看出她是个怎么样的女孩?再接着从全文中了解乌塔是个怎样的女孩?最后我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对她说些什么呢?”这节课结束了,但我期望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和无限的思考。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了解关欧洲国家和城市的资料;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乌塔具有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的性格特点。
3、感悟本课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突出人的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初读课文。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和谁一起去的,去过哪里呢?
2、看来大部分同学的旅游经历都挺丰富的,真不错!有一个小女孩也喜欢旅游,但她喜欢独自一人旅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小女孩---乌塔(板书课题)。谁来和她打个招呼呢?来,让我们一起亲切地跟她打个招呼。
二、检查自学情况,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2、检查生字新词。(洗漱 惬意 电话号码 反驳 逻辑 睡眼蒙眬 一时语塞)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三、认识乌塔学习乌塔。
1、乌塔游历了欧洲哪些地方?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外国的地名吧!(法国瑞士 奥地利 意大利 威尼斯 米兰 佛罗伦萨 希腊)
(出示欧洲地图)在地图上找一找这些国家。乌塔一个人敢游历这些地方真了不起。
2、假如是你,你敢一个人游欧洲吗?为什么?
(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最重要的。那乌塔就不怕危险吗?她爸爸妈妈就不担心吗?)
3、乌塔为游历欧洲做了哪些准备?为什么要做这些?(快速游览课文,思考这些问题)(设计好旅行日程和路线、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给家里打电话或寄明信片、用了三年时间准备)
4、从为游欧洲所做的准备中看出乌塔是个怎么样的人呢?(带着这个问题再读第七小节,在读之前先向同学们推荐一种读书方法)(精读批注)
5、在游欧洲的过程中发现乌塔还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从哪里看出来,可以同桌交流一下。
①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也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自信,有主见,思想上独立)
② 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但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坚定,实践精神)
6、我们该向她学习什么呢?(向乌塔学习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学习她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
7、学了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有很多话要对乌塔说把?(出示句式) 乌塔,你真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孩子!
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多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发生在西方的那些孩子身上,接下来再向同学们介绍一个了不起的16岁女孩。(放视频)世界是很大的,同学们要多去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其他国家的孩子的生活。
教学《乌塔》这篇课文其目的是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为了达到此目的,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独立读懂课文,给学生充分朗读和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然后让学生思考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精读批注的读书方法,细细体会。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学流程还算流畅,上完之后,经过同事们和领导的热心指点和自己的反思,还是发现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下:
1、教学思路陈旧。在学生一读课文之后,出示本课生词语,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设计的流程不够新颖。反思后,我认为可以放入文中,边学文边学词语,或者直接拿出放在学文开始之前。
2、导入部分是蜻蜓点水不够深入,当学生说道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游的时候,应该抓住这一点和乌塔独自旅游进行比较,这样更能体现课文的重点。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我觉得第一点通过文本教学和最后的一段视频观看,能较好的做到,但第二点还很有欠缺。
3、略读课文“放”的度的把握不够到位。原本设计时就抓住让学生说说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一个问题来重点进行,但最后又不放心,把这个问题拆成了两部分:从为旅游做准备当中看出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从旅游当中看出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另外,在放开让学生尽情讨论发表意见时,我的课堂驾驭能力显得很弱,没能做到收放自如。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