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课堂实录教案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课堂实录教案

来源:吉趣旅游网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知识目标

  结合福州实例,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如城市、乡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了解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生存的严重危害。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相关网络资料的阅读,结合观察思考探究、协作交流讨论、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联系实际,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3)德育目标

  认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言行一致,对环境负责。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1)学习任务

  ①学习重点:理解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了解环境问题的两大表现及后果。

  ②学习难点:分析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2)学习要求

  ①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以学习任务驱动为方式,以人地关系为中心,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语言交流和在线讨论方式)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②抓住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运用发现、探究、协作、讨论学习方法,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③注重本课网页素材和相关网站的学习资源利用,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1.学习特点

  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不一,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

  2.学习习惯

  高一学生知识面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

  高一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交往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1)web教室(√)   (2)局域网      (3)城域网

  (4)校园网       (5)internet(√)  (6)其它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件(网络课件)(√)   (2)工具  (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        (5)案例库 (6)题库

  (7)网络课程(√)       (8)其它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说明名称、网址、主要内容等)

  ◆《地理教材资源》:人类与环境关系、环境问题的两大表现和环境问题分布的特点,其文本资源整理在学校网络系统的地理虚拟网站(ip:192.168.66.250)。

  ◆《地理媒体资源》:人类与环境的动态视频文件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动态视频文件;与教材有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等,收集于学校网络系统的地理虚拟网站(ip:192.168.66.25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址  ──自然生态、国际合作、水环境保护、核安全与辐射(文本?图片)。

  ◆《浙江省地理学会网站》:网址 ──资源中心──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何谓生物多样性。

  四、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打√)

  (1)真实性情境(√)  (2)问题性情境(√)

  (3)虚拟性情境      (4)其它

  2.学习情境设计

  (1)真实性情境:优美自然景观的视频和遭破坏的恶劣环境的视频。

  (2)问题性情境:环境问题的表现:具体体现、原因;城乡环境问题的区别、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区别(视频、图片和文字)。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1)抛锚式(√)

  相应内容:人类与环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分布特点。

  使用资源:地理教材、媒体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相关学习网站。

  学生活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整理;问题发现与解答。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学习资源获取路径的指导;问题解答咨询。

  2.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1)伙伴(√)

  相应内容:人类与环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分布特点。

  使用资源:地理教材;媒体资源;相关网站。

  分组情况:全班分18小组、每3位学生为小组协同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问题并发表论述。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作品反馈学习问题

  类型:(2)协同(√)

  相应内容:从政治、历史、地理的角度分析“人定胜天”。

  使用资源:地理教材;媒体资源;相关网站。

  分组情况:全班分18小组、每组3位学生、全班协同讨论。 通过协作讨论区对学习问题发表论述。 归纳概括整理得出结论。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首先通过观看“我是一只小小鸟”视频导入,通过flash图和学生一起分析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观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视频,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通过“树和生物”小课堂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森林对我们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学会多方面的去分析问题;通过师生共同巩固学习本节知识,之后由学生当场做“在线测试”;为了将所学的知识及时应用于实践,由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对比福州出现的环境问题,在留言本中及时阐述自己的治理措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最后在观看“我们美丽的福州”动画中结束本节课。

  六、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堂上提问(√)      (2)书面练习    (3)达标测试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5)合作完成作品  (6)其它

  2.测试内容

  (1)教师堂上提问:分析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具体体现、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学生学习回答,教师总结概括,形成本课的主干知识内容和结构。

  (2)教师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人定胜天”这一命题反映的是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请从政治、历史、地理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认识。教师点评,反馈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3)教师组织学生当堂完成预先设计的题库。

  七、教学板书设计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

  1.环境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自然原因

  4.人为原因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污染

  2.生态破坏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1.城、乡的差异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3.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