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来源:吉趣旅游网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设想:

  教学中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从学生听《我爱你,塞北的雪》谈起……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有谁能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出处?——对了,它出自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吟咏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作者介绍

  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作者两次出塞,从军西北十余年,熟悉边塞生活。岑参多以诗人的敏感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景象,表现边防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有《岑嘉州集》。

  三、诗文赏析

  聆听感受

  1、播放录音,聆听感受。

  2、男女齐读本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

  3、男女混合朗读本诗。——再次感知。

  整体把握

  1、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

  2、诗歌是从哪里开始着重写送别的?

  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赏析咏雪部分

  1、齐读咏雪部分——思考: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天的雪的什么特点? 雪来得早,雪来得急骤,雪下得大,雪景雄奇壮阔,雪后特别寒冷。

  2、学生合作在咏雪部分中找到相应的诗句,教师适度评价。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2)对雪的描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最为精彩,为什么精彩?小组研讨,合作探究。

  ①精妙的用词——一个“忽”字,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

  ②新奇的比喻——抓住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千树万树,突出了雪的壮观景象。

  ③春意盎然的意境——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

  ④昂扬乐观的精神——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

  (3)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狐裘、锦衾、角弓、铁衣,用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是从人的感受、从侧面来描述边地的寒冷。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百丈”、 “万里”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 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前一句写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这是地上的景象。“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 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这是天上的景象。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

  3、作者写雪,写雪中的景象,写胡天的雪的特点,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的? 喜爱,赞美的感情,昂扬乐观的精神。

  赏析送别部分

  1、齐读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依依不舍。

  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设宴饯别

  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你觉得此句中哪一个词用得?好在哪里?) 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构画了一副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③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④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联想想象诗歌最后两句,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在想些什么?)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

  (齐读送别部分——思考——诗人在句子中并未写到“情义”“不舍”等字眼,那么这种情义是怎样传达出来的?)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样的结尾,真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这个“开放式”的结尾,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 你知道具有相同意境的诗句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齐读送别部分——体味其中的韵味。

  分析咏雪、送别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写雪、写雪带来的酷寒,写边地的风光和送别有关系吗?) 为送别设置背景,渲染气氛 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2、任选一首,自选角度,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多媒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