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山雨》教学设计

《山雨》教学设计

来源:吉趣旅游网

  课标要求:以读为本,结合语言文字的品读与欣赏,感悟文章的情景美、语言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那份浓浓的爱、深深的恋。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基本读懂课文内容,感悟雨声的奇妙和雨中色彩的迷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能力目标:

  1、能组织语言把自己对优美语句的感悟清楚地表达出来。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在一定的情景中能运用自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悟文章的情景美、语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描写雨景的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导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1、课件播放歌曲:《春雨沙沙》。

  2、交流:在这优美的旋律中你听懂了什么?通过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3、课件展示下雨是示同的画面,教师动情渲染:你听,沙啦啦,沙啦啦,是谁弹奏出一首又一首幽雅的小曲;看,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山林的嫩绿之上,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流动的绿,是谁绘成的?今天让我们随作家赵丽宏走进《山雨》。

  创设情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对课文阅读的兴趣

  欣赏,观察雨中山林美景

  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雨中山林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子。

  3、交流: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问题不能解决?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思考,在自主阅读中理解,所谓书是自己读懂的,情是自己悟出的

  1、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2、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这篇如诗般的散文,用优美抒情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图。请大家在各自组长的带领下再次研读课文,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自学能力;既增强了合作意

  1、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重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导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山雨的?

  (2)课文重点写什么?

  (3)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最喜欢?

  并在这些语句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1、在小组内互读课文,合作学习。

  2、小组汇报学习收获。(课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描写山雨的,重点描绘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和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

  识,又增进了情感沟通。同时使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互相学习,共享成果。

  2、谈感受,质疑,讨论交流。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情景美。

  四、品读课文,感情体验

  1、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2、美读展示。朗读不强求学生步调一致,鼓励学生读出个人的感受体验。

  3、阅读感受交流。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课件的播放(倾听奇妙的雨声,欣赏雨中的美景),融入自己的体验,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品味优美抒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情感。

  如:

  (1)“沙啦啦,沙啦啦

  抓住学生对文章感兴趣的地方,引导学生体验文中的情景与作者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采用个别读、齐读、男女生对读、小声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读中去感受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在读中丰富学生的情感,进一步感受课文的情景美、语言美,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导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

  四、品读课文,感情体验

  ……”

  (感受雨实实在在的声音)

  (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像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写出了山雨声音的神奇、美妙,给人无限的遐想)

  (3)“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山林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的透明。”

  (展示了雨中山林的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

  (4)“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过我的眼睛,流过我的心胸。”

  (由山林雨中的色彩美感悟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

  体现了语文

  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品味课文优美抒情的语言,欣赏美丽的雨中山林美景。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五、欣赏课文,积累内化

  1、开展读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配乐朗读比赛。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或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一幅“山雨图”。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内容,使他们喜欢朗读,敢于朗读,乐于朗读,并能于读中感受、理解、欣赏课文,积累语言。

  1、学生练读,配乐读。

  2、摘录好词、佳句。

  3、画“山雨图”。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积累优美的语句,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