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女娲补天》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专家点评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专家点评

来源:吉趣旅游网

  我上的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精读课文《女娲补天》加略读课文《夸父追日》。接下来,我从教材、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后记四方面对我的课例作一个说明:

  一、 说教材

  (一)说单元教材

  课例中的两篇课文,来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这一组课文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精读课文共三篇,分别为:《古诗两首》(乞巧、嫦娥)、《西门豹》、《女娲补天》,略读课文一篇《夸父追日》。《园地八》安排了以神话故事、民间故事为内容的口语交际训练。写作是写想象内容,围绕“假如我会变”,展开学生的童心和梦想。

  本单元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

  1、 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2、 识写生字词,积累生动的语言。

  3、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4、开拓学生思维,学会写想象作文。

  围绕单元目标,我把本单元的课文按三个侧重点进行教学。

  《古诗两首》讲述的是两个民间故事,重点在古诗的积累,我设计用两课时完成教学。

  《西门豹》是历史故事,我用两课时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同时进行破除迷信的思想教育。

  《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同是古老的神话故事,都围绕着一个神话人物来展开故事,故事有着奇特的想象,而单元作文“假如我会变”是想象能力的训练。因此,我采用精读和略读结合的教学方法,“精读《女娲补天》+略读《夸父追日》+想象作文训练”用三课时完成教学。这样精略结合的教学方法,使课文学习、阅读能力的应用、阅读强度的深化、写作能力的训练一气呵成。

  何克抗教授在听课后指出:“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以一个大的主题进行单元设计,当大主题里有不同侧重点时,可分成几个小主题展开教学,余老师这样安排课时是正确的。”

  (二)说课文教材

  《女娲补天》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夸父追日》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弘扬了一种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根据课标的要求,我把课例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通过与《夸父追日》对比阅读,了解神话故事中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

  2、积累课文的优美词语。

  情感目标:

  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 说过程

  本课例分成三个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学习生字词,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了解女娲补天的原因。

  第二课时:课文学习,重点理解女娲怎么补天,体会文段中对女娲补天动作描写的准确,感悟人物精神。通过提升文章中心,过渡延伸到略读课文《夸父追日》的学习,领略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想象,了解神话故事中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并通过拓展认识更多的神话人物。此课时在于主题的深化、写作方法的渗透。

  第三课时:进行写作方法上的拓展阅读,思维的启发,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

  三、 说特色

  本课例具有以下特色:

  1、教学设计紧贴学生实际

  首先,自主学习与重难点点拨方式进行识字教学。

  三年级的孩子,有了低年级的识字基础,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因此,中高年级的许多阅读课,都会对识字教学进行简单处理。但事实表明,三年级里,学生写错字的机率远比低年级的高。因此我在第一课时教学时采用自主学习与重难点点拨方式进行识字教学。先让学生讨论识字方法,小组内交流,再由学生提出难记的生字通过集体学生加深记忆。(播放识字学习的录像片断)

  其次,想象作文的有效指导。

  如今的孩子,思维活跃,有着丰富的想象,但往往写起想象作文来,有的冥思苦想无从下手、有的洋洋洒洒却是漫无边际。那是因为他们缺乏了有效的指引。本课例中,通过《女娲补天》、《夸父追日》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以“神奇的人物”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寻找到想象的方向,在写作指导课上,通过表格归纳出故事的结构(什么人、有什么本领、做了什么好事),这就给了学生思考的范围。(播放录像)继而,通过拓展阅读,再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孩子们有了想象作文所需的素材,有了文章结构的搭架,下笔自然就水到渠成了。一同去欣赏一下孩子们的作品吧!(播放录像)

  2、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时,我用雷电声、洪水声作背景,示范朗读了第一自然段。声音、文字,把孩子们带到了灾难的场景中去。(播放录像)有了与课文人物的相同感受,孩子们就能迅速溶入文本。

  教学中,我还多次用巧妙的问题创设情景。如让“天塌下来了,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想想,还有许多人正受着怎样的灾难呢?”听听孩子们的回答!(播放录像)在完成《女娲补天》的课文学习时,我通过问题“生活中,有为了造福人类,不怕艰难,不怕牺牲的人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文章的中心进行提升。学生们的回答是让人欣喜的。(播放录像)

  3、 拓展阅读目的性强、层次分明

  第一课时的拓展阅读只要是侧重于文章背景的介绍。为文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的拓展阅读侧重于主题的深化。这课时里,我安排的都是神话故事,故事里都有着神通广大的人物,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故事人物中为人类某福的精神感染。

  第三课时的拓展阅读主要侧重于写作方法的指导,思维的发散。材料更贴近孩子生活,便于更好启发学生如何选材,也便于用归纳提纲式指导孩子写好想象作文。

  以上,是我对本课例课文文本的理解与设计意图,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