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虚报冒领的处罚依据

虚报冒领的处罚依据

来源:吉趣旅游网

虚报冒领工资的行为违反了以下规定: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截留、挪用财政资金;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以及其他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

法律分析

虚报冒领工资的,违反规定如下:

1、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

2、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3、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

4、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5、其他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

拓展延伸

虚报冒领工资行为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虚报冒领工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其法律后果严重。根据相关法规,一旦被发现虚报冒领工资,涉事人将面临严厉的处罚。这些处罚可能包括刑事责任追究、行政处罚、追缴款项、罚款、劳动合同解除等。具体的法律后果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虚报冒领工资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损害了其他员工的权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因此,为了避免法律后果的严重影响,建议员工遵守诚信原则,遵守劳动合同,不从事虚报冒领工资的行为。

结语

虚报冒领工资行为是严重违法的,其法律后果严重。根据相关法规,一旦被发现虚报冒领工资,涉事人将面临严厉的处罚。这些处罚可能包括刑事责任追究、行政处罚、追缴款项、罚款、劳动合同解除等。建议员工遵守诚信原则,遵守劳动合同,不从事虚报冒领工资的行为,以避免法律后果的严重影响。

法律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

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

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

(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三)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

(四)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五)其他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