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刑法中违规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是以什么标准量刑的?

来源:吉趣旅游网

违规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量刑标准是根据刑法第161条,对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或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对应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规定披露,严重损害利益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2万元至20万元罚金。对于因不披露重要信息导致他人严重经济损失的情况,应从严处罚。

法律分析

一、刑法中违规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是以什么标准量刑的?

刑法中违规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量刑标准,是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二、本罪与它罪的区分

(一)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1、后者表现为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前者表现为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2、后者的主体是自然人;前者的主体是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

3、后者的目的是非法直接占有公私财物;前者的目的是吸引投资间接获取利益;

4、后者的刑事责任由犯罪人本人承担;前者由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二)贷款诈骗罪与本罪

1、前者表现为违反金融法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后者表现为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2、前者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后者是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

3、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不同。前者是犯罪人本身;后者是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4、前者的目的是非法直接占有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贷款;后者的目的是吸引投资间接获取利益。

违规不披露重要信息的行为,显然是属于严重的违反了有关公司企业规定的行为,相关事项的处理和认定上,应当严格基于实际的涉案情节和后果来进行处理,特别是因不披露重要信息致他人严重经济损失的可以从严进行处罚。

结语

违规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量刑标准是根据《刑法》第161条,对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或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对应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其他人利益,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对于此类行为,应严格根据实际情节和后果进行处理和认定,特别是对于因不披露重要信息导致他人遭受严重经济损失的情况,可采取严厉处罚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以下简称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国家秘密确定、变更或者解除不当的,应当及时通知有关机关、单位予以纠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活动,适用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自然人个人信息的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适用本法:

(一)以向境内自然人提供产品或者服务为目的;

(二)分析、评估境内自然人的行为;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