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财产继承:夫妻一方死亡时,婚前财产应由继承人继承。遗嘱优先,无遗嘱则按法定继承顺序。婚前财产界定为结婚登记前个人财产,结婚后共同财产需分割。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不转化为共同财产。婚前购房婚后办证的房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法律分析
夫妻其中有一方死亡的,婚前财产应该由继承人继承,如果生前立有合法遗嘱的,则按照遗嘱继承,没有遗嘱,则按法定继承中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则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在我国,财产继承制度中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主要的继承方式。被继承人死亡以后如果没有留下遗嘱、遗赠及遗赠扶养协议的,或者是遗嘱、遗赠及遗赠扶养协议依法不能认定的,适用法定继承。所谓法定继承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的范围、继承人顺序、遗产分配原则来分配被继承人遗产的一种继承方式。这种继承只是在没有遗嘱时发生法律效力,故又称无遗嘱继承。
法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什么财产属于婚前财产呢
1、婚前财产的界定时间为双方结婚登记之日,结婚登记前双方分别所有的财产归一方所有,结婚登记日后一方单独获得或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特别约定外,作为婚后夫妻共同财产。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简化财产关系,便于离婚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2、判断是否属于婚前财产的关键在于财产权的取得时间系在结婚之前。如果财产权的取得系在婚前,但婚后才实际占有该项财产,其性质属于婚前个人财产。比如婚前夫妻一方接受继承,遗产在婚后才分割,该遗产虽然是婚后所实际得到,但其所有权在婚前就已经取得,所以应认定为一方婚前财产。
3、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4、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共同生活中自然毁损、消耗、灭失,离婚时一方要求以夫妻共同财产抵偿的,不予支持。
综上所述,夫妻双方在结婚之前,多少有些个人财产,这些财产在婚后也应该属于个人财产范畴。如果一方因为意外去世,则婚前财产成为遗产,订立遗嘱的,按照遗嘱的条款办理。如果没有留下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在子女、配偶中分配。
要注意的是,婚前买房婚后办证,那么这个房子就不属夫妻共同财产。首先,该房屋不是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获得的财产。配偶婚前已出资购买房屋,完成了取得房屋产权的实质要件。结婚后,才领取该房屋的的产权证,只是对该房产赋予了外在的证明。
其次,该房产不能因为你的居住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结语
夫妻一方去世时,婚前财产应由继承人继承,根据遗嘱或法定继承顺序确定。我国的财产继承制度主要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法定继承是在无遗嘱情况下,按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和顺序来分配遗产。婚前财产是指结婚登记之前双方各自所有的财产,结婚后夫妻共同获得的财产则视为婚后共同财产。婚前个人财产不因婚姻关系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婚前购房后办证的房产也属于婚前个人财产范畴,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