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法定继承人的概念是什么?

法定继承人的概念是什么?

来源:吉趣旅游网

法定继承人是按照法律规定继承财产的人,遗产按照一定顺序继承,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亲属关系,法定继承是遗嘱继承的补充,具有强行性和法定性。丧失遗产继承权的情形包括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等。

法律分析

一、法定继承人是指什么

法定继承人是依法继承财产的人,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以上人员,就是法定继承人,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二、丧失遗产继承权的情形是什么

丧失遗产继承权的情形是: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

4.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

5.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

三、法定继承人继承的特征是什么

1.法定继承是遗嘱继承的补充。法定继承是很普遍存在的继承遗产的方式,但是遗嘱继承是先于法定继承的。即被继承人在生前有立下合法有效的遗嘱的话,则是按照遗嘱上的分配。

2.法定继承是对遗嘱继承的限制。

3.法定继承是特定的亲属关系。继承人并不是被继承人说谁就是谁,法律规定继承人的身份关系为基础。

4.法定继承的强行性。关于继承人,继承的顺序以及遗产的分配,我国法定继承有特定的强行性,任何人不得改变。

5.法定继承具有法定性。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遗嘱并存。

结语

法定继承人是按照法律规定继承财产的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遗产继承按照顺序进行,若第一顺序继承人存在,则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丧失遗产继承权的情形包括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等。法定继承是遗嘱继承的补充,并对遗嘱继承有限制。法定继承具有特定亲属关系、强行性和法定性的特征。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并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 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