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善心是行善的基础,不以善心为动机的行善可能有一时的善果昙花一现,却不能持
续的结出善果。行善的动机有很多,如为钱,为权等等,它们虽然可能一时与行善有共同利益诉求,从而导出善果,可是当目标与行善不一致或相悖时,甚至会做出恶举。比如,一些公司确实做了公益募捐,但多半原因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推销自己,如果一个公益活动并没有很大的受众或关注度,他们可能就会放弃募捐。更可恶的有如红商会,竟利用募捐为自己谋利。所以我们发现如果我们的社会倡导一种“善行的价值”势必会导致更多假慈善,诈捐沽名钓誉的行为。行善的动机不是善心,那么就不是真善,也就不能引领社会趋于更善良。
第二. 善心是个体对善良品质的高度认同,并不以结果的成败来论英雄。诚然确实存在好
心办坏事的情况,可是我们要明晰,善果的达成常常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因为它不光需要一个人有对善的虔诚,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多方面客观条件的辅助方能修成正果,所以一个人有善心的人可能在一次行善中失败,可是他有行善之心吸取了经验会持续的行善,将真善发扬光大。
第三. 我方今天提倡善心是真善更是在今天中国提倡这种观念背后的价值。鼓励表彰善行
当然是宣扬善的好事,可是在当今中国不管是民间捐款还是慈善行为越来越成为为了企业家,明星塑造自己形象的踏板,政绩工程的表现,行善目的依然变味,而这样错误的价值推崇会使社会观念认同的善的附加利益而并非善的本身。那么这样的善又怎么可能是真善。所以综上,让对善良的高度认同播种在我们的心灵,以不求回报的真善精神去行善,因此我方坚持认为善心才是真善。
个人意见: 首先,从定义上来说,真善到底是种什么东西?所谓的高度评价,也是外部给予的,那么在此时,我们还有理由相信这是真善么并且这种评价不一定要依靠行为才得以出现么? 那么,我认为,此辩题对所谓真善的定义不同,恰恰是双方立场上的分歧。而这场辩论,实质上也是一个用己方立场来论证辩题含义的过程。 所谓善心是真善。指的是从善的动机和本源上,来理解真善。 是一种对真善本体论的追问。以此来理解问题的论据就可以讲你所说的社会中以公益的目的做善举,实则是为了商业利益的行为辨别出来。你可以再论据中指出这是善的行为,于国于民都有好处,但却不是真善。将此逻辑推导极端,就是真善作为一种高贵品质,可能在社会中,因为功利而逐渐丧失殆尽。 那么善行是真善,则将辩题的落脚点放在了道德实践上。我个人觉得,这个地方可以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即最大多数的人幸福为最高原则。我想边沁在此处对善的伦理意义上的定义对你启示会更多。
就此收笔,加油。 老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