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证券市场间信息传递效应实证研究——兼论金融危机的影响

证券市场间信息传递效应实证研究——兼论金融危机的影响

来源:吉趣旅游网
第13卷第11期 2010年11月 管理科学学报 Vo1.13 No.11 NOV.2O10 J0URNAL 0F MANAGEMENT SCIENCES IN CHINA 证券市场间信息传递效应实证研究① ——兼论金融危机的影响 陈君兰 ,谢 赤 ,曾志坚 (1.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长沙410082;2. 湖南大学金融与投资管理研究中心,长沙410082) 摘要:2007年在美国开始爆发的次贷危机至今已蔓延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和地区证 券市场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对近年来,特别是这一轮金融危机下中国内地、以 及美国三地证券市场的信息传递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以后三地证券 市场的联动关系得到加强,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美国证券市场与中国内地和证券 市场均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同时,本文还通过事件研究法检验得出结论:中国内地证券市 场对金融危机信息的反应能力和吸收信息的能力都不及和美国证券市场.究其原因,主要 是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发展尚不成熟,投资者自身素质还有待提升. 关键词:证券市场;信息传递;金融危机;协整关系;事件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807(2010)11—0112—09 0 引 言 随着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的日益深入以及信 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证券市场联动关系的宏观分 析,还能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的投资参考意见.更为 重要的是,研究证券市场问信息传递可以更好地 帮助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国际金融危机进行正确的 理解和科学的防范. 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证券市场问信息传递越 来越快,交易成本也越来越低,这样无疑就加强了 各证券市场问的联系;提高了各市场问的联动性; 同时也增加了各市场间金融风险的流动.经过 100多年的发展,美国证券市场已成为全球证券 市场的风向标.2007年在美国开始爆发的次贷危 机至今已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在欧洲,许多国 家无论是国家还是经济发展形势均与美国存 在很多相似性,因此受到很大冲击.而中国证券市 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在当前 1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1.1金融市场间的信息传递 理论界对于证券价格信息的研究由来已久, 有效市场假说研究了资本市场价格对各种影响因 素(信息)的反应能力、程度及速度.有效市场假 说认为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化能够反映当前的信 息;反之,信息变动会影响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内地证券市场也面临着 极大的考验.证券市场是中国内地和国际证 有效市场假说所基于的信息集合不仅包括自身市 场上的信息,还包括其他市场上的信息.通常有宏 观经济、行业、企业经营状况,等等¨J. Fleming,Kirby和Ostdiek根据信息的特性, 券市场间相互影响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内地、香 港和美国三地证券市场间的信息传递.本文探索 ①收稿日期:2008—10—30;修订日期:2010—08—1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07AJL005);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励基金资助项目(教人司2002[123]);教育部博士点专 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7053209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IOJA 790015). 作者简介:陈君兰(1985一),女,湖南株洲人,博士生.Email:nwpujunlan@163.corn 第】1期 陈君兰等:证券市场问信息传递效应实证研究——兼论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l1 3一 将影响金融市场问相互联系的信息归于两类:共 同信息和私有信息溢出 J.前者对各个市场都会 有影响,从而使得各个市场都可能产生波动;后者 是指某一金融市场上特有信息,由于投资者跨市 不对称性的结论 -6j.Theodossiou和Lee发现美 国市场是世界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信息输出 源 J.Hamao和Masulis研究也发现纽约和伦敦证 券市场对东京证券市场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 . 一交易等行为而对另一市场的资产价格变化产生影 些学者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 响.因此可以说,共同信息和私有信息溢出是金融 问的信息传递也进行了研究.Lee,Rui和Wang 市场信息传递的内在原因. 然而,传统金融学建立的投资者完全理性的 假设前提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质疑,随着行为金 融学的发展,不少文献也开始从投资者行为的角 度对信息传递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 “羊群行为”.由于投资者抛弃私有信息而阻碍市 场信息流的流动,羊群行为会诱发市场的过度反 应,产生市场泡沫等 .因此,投资者的非理性行 为是信息在金融市场传递的直接原因. 1.2证券市场间的信息传递 伴随着全球经济和金融的一体化,各国间证 券市场不断融合,共同发展.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 加强了各市场问的联系,增强了资本的国际流动, 为投资者的跨市交易、信息流的跨市溢出创造了 积极的外部环境.目前,证券市场问的信息传递在 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均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关于市场问信息相互传递,Engle,Ito和Lin 提出了两个假定:流星雨假定和热扩散假定 J. 流星雨假定认为,市场价格波动会从一个市场溢 出到另一个市场,某一市场的剧烈波动会导致另 一市场的效仿.而热扩散假定则认为,市场价格波 动本身具有自相关的特性,市场某一天价格的剧 烈波动常常会导致该市场未来一天或几天的效 仿,并且这一波动特性不会波及其他市场. 同时,一些学者从市场问的协同波动溢出角 度探讨了信息传递.波动溢出效应反映的是两个 或多个金融市场问波动的相互关系,即不同金融 市场波动之间可能存在相互的影响,波动会从一 个市场传递到另一个市场.波动溢出效应既可能 存在于不同国家、地区间的金融市场,也可能存在 于同一个国家不同的金融子市场问. 学术界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出现针对发达 国家证券市场问波动溢出效应的研究.Booth, Martikainen和Tse,Kanas对欧洲证券市场问的波 动溢出进行r实证研究,均得出波动溢出存在且 研究表明,纳斯达克市场和亚州二板市场间存在 着比较明显的信息溢出效应,同时证明了信息的 流星雨效应和热扩散效应 J.Hahn发现发达证券 市场对中东、北非证券市场存在波动溢出¨ .而 Sang得出美国市场对韩国市场的波动溢出并不 明显的结论 .Lucia,Fratzscher和Thimann则研 究发现新兴市场的冲击对全球证券市场存在一定 程度的影响,在金融危机时期表现更为明显 . 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始较晚,但仍有 一些文献对证券市场问的信息传递研究做出了有 益探索.张瑞锋和张世英通过实证分析,认为美国 与亚洲证券市场中的恒生、海峡指数、南韩综 指、日经225问存在着较强的联动关系¨ .朱宏 泉,卢祖帝和汪寿阳研究结果表明沪深市场的变 化受市场等外来因素的影响很小¨ .谷耀和 陆丽娜以及张碧琼的研究均表明,内地证券市场 越来越受到世界资本市场的冲击,证明了两地三 区市场存在短期波动信息的同源性 . 1.3特定市场信息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证券市场特定信息,乃至重大金融事件从一 个国家向全球蔓延的现象近来逐渐被学界与业界 所广泛关注.具体而言,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动主要 受到本地信息、地区信息和全球信息的影响.对中 国证券市场而言,地区信息如日本、证券市场 的信息;全球信息如美国证券市场的信息. Nikkinen和Omran研究表明,G7、欧洲国家、 亚洲发达国家以及亚洲新兴国家证券市场对于美 国宏观消息的反应程度依次减弱,而拉丁美洲以 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并没有对美国证券市 场的消息产生反应I 17].Wongswan认为美国的货 币是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因素 18].Koutmos 和Booth研究了纽约、伦敦和东京证券市场对信 息的不对称反应,结果表明市场传递的坏消息对 其他市场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 19].Huyghebaert 和Wang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后亚洲七个 一l14一 管理科学学报 2010年11月 主要证券市场问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 亚洲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证券市场的 联系 . 当前,中国内地存在着两个全国性的证券市 场——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但无论在市场开 放度上,还是市场成熟度方面,上海市场的发展都 杨毅发现市场与市场问波动从单向 溢出为主转为双向溢出 .董秀良和吴仁水认为 强于深圳市场 .恒生指数是证券市场影响 最大的市场指数,也是证券市场主要的风向 标.而美国三大指数之一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它 的代表性比其他两大股指(道琼斯和纳斯达克) 广泛,更能真实地反映股票市价变动的实际情况. 内地市场短期应关注市场波动,其次是美国 市场 .唐齐鸣和操巍探讨了次贷危机对市场问 关联程度的冲击.研究发现,中国内地和市场 对重大事件冲击的反应程度存在差别 . 所以,本文分别选取代表中国内地、和美 国三地股市上证综指、恒生指数、标准普尔500指 数,对所有数据都取自然对数,分别用SH、HS和 S&P500表示. 2实证研究设计 2.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中国内地证券市场于2002年12月1日开始 实施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3协整检验分析 3.1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这一制度是促进中国资本市场迈向国际化极其重 要的一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国内地证券市 场和国际证券市场间的联动关系 .所以,以 2003年1月2日至2008年9月30日为研究样本 由于信息在两个的证券市场间不存在传 递效应,因此,本文试图对证券市场间的关系进行 检验,从整体趋势上把握市场间关系.协整关系说 明的正是在一个长期区间内,若干具有长期波动 规律的变量之间存在的一种长期均衡关系,能较 好地满足研究要求.因此,采用Johansen最大似然 协整检验来分析三地证券市场长期联动关系.如 果两个(或两个以上)时间序列变量是非平稳的, 期间,共1347个交易日.所使用的证券市场收盘 价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雅虎财经. 2.2变量选择 考虑到中国内地与紧密的经济联系以 及美国证券市场对全球其他市场存在较强影 响,分别选取和美国证券市场作为地区与 全球的影响因素.从中国内地、和美国分别 但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却表现出平稳性,则这些 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选取三只具有代表性的股票指数代表三地市场 的发展趋势,以便全面考察证券市场间的信息 传递效应. 协整关系的研究是非平稳时间序列,所以必 须先对三个变量分别作ADF检验.表1给出了样 本时期内三个变量的ADF检验结果. 表1 ADF检验结果 Table 1 Resuhs of ADF test 检验方法 变量序列 SH 检验值 一1.215 类型 (C,t,0) 5%显著性水平 一3.413 结论 非平稳 SH HS ADF 一8.114 一1.591 一22.079 —0.847 —15.644 (e,t,1) (e,t,0) (C,t,1) (C,t,0) (e,t,1) 一3.413 一3.413 一3.413 一3.413 一3.413 平稳 非平稳 平稳 非平稳 平稳 HS S&P5o0 S&P500 注:括号内e表示存在截距项,t表示不存在时间趋势项,而最后一个数值表示单整阶数. 平稳性检验结果说明,样本时期内的SH,HS 和S&P500在5%的显著水平下接受存在单位根 的原假设.对其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则 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它们的差分序列是 第11期 陈君兰等:证券市场间信息传递效应实证研究——兼论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1l5一 平稳的,由此可以推断它们都是I(1)过程,可以 进行协整检验. 3.2 Johansen协整检验 资者的投资理念得到提升,中国内地同国际证券 市场的联动关系加强.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内地、与美国三 根据Johansen协整检验中基于特征值的似然 比方法,比较LR似然比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 地证券市场在样本时期内具体的协整关系,以便 深入分析三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效应,对三地市场 的两两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分析(见表3). 三地市场的两两协整检验结果说明,在样本 时期内中国内地和证券市场之问、中国内地 界值,可以发现在中国内地、与美国三地的证 券市场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见表2). 将协整关系写成数学表达式,并令其等于 vecm,得到 vecm=SH一8.148 HS+15.071:l:S&P5O0 和美国证券市场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而和 美国证券市场存在较强的联动关系,存在协整. 综合表2与表3的研究结果,发现市场的 (1) 对序列vecm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其已经是 平稳序列,表明协整关系是正确的.Johansen协整 加入使得中国内地、与美国三地证券市场呈 现长期协整关系,而中国内地市场与其他两个市 场之间并不存在协整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证券市场作为内地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 检验结果说明,在样本时期中国内地、与美国 三地证券市场存在协整关系.究其原因,主要是实 施QFII之后,中国内地金融市场的管制逐步放 的桥梁,促进了内地与国际证券市场的信息交流,加 松;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信息传递加强;国内投 深了相互影响的程度,从而使之形成长期协整关系 表2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1) Table 2 Results of Johansen Co-Integration test(1) 特征根 O.016 7 0.003 9 LR似然比 3O.O34 7 7.449 8 5%临界值 29.797 0 15.494 7 假设(没有协整关系) 没有 至多1个 O.0O1 5 2.127 6 3.841 5 至多两个 注: 表示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假设.根据AIC准则,协整关系的最优滞后阶为6 表3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2) Table 3 Results of Johansen Co—Integration test(2) 中国内地  美国 中国内地  美国 , 不存在协整关系 不存在 整关系 不存在协整关系 , 存在协整关系 不存在协整关系 存在协整关系 , 3.3 Granger因果检验 表4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Table 4 Results of Granger causality test 如果多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那么这 些变量之间至少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如果一个 原假设 SH不是HS的Granger原因 HS不是SH的Granger原因 F一统计量 1.742 65 0.588 57 概率 0.107 6 0.739 7 市场是另一个市场的Granger原因,可以认为这 个市场先行于另一个市场.如果两个市场之间不 存在因果关系,则认为这两个市场之问不存在明 显的联动;如果两个市场之间互为对方的Granger 成因,则可认为两个市场是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 S&PSO0不是SH的Granger原因 5.659 69 8.10E—O6 SH不是S&PSO0的Granger原因 2.176 24 O.O42 83 S&PSO0不是HS的Granger原因 23.991 8 4.6OE一27 的.表4为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HS不是S&PSO0的Granger原因 0.403 91 0.876 77 一116一 管理科学学报 2010年11月 从Granger检验结果可以看出,美国证券市 场一直先行于中国内地和证券市场,是中国 4 基于金融市场危机的事件研究 4.1 事件研究描述 一内地和证券市场的Granger原因,但和 中国内地证券市场之间不存在Granger原因.究 其原因,美国证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全球 证券市场的风向标,其市场的波动领先于其他证 券市场的波动.中国内地与证券市场能接收 般而言,不同证券市场对同一事件信息的 反应存在差异,这与市场发展成熟度有一定的关 系.在样本期内,对金融市场影响力最大的事件是 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全球证券市场经历 到来自国际市场上的信息,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中 国内地证券市场的开放度得到提高,与成熟市场 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证券市场收到信息并不等 同于市场能完全消化信息,本文将进一步研究三 地证券市场收到信息后怎样反应和消化信息. 了一场极大的考验.因此,将选取次贷危机中6次 标志性事件作为研究样本(见表5),运用事件研 究法检验三个证券市场对国际金融市场重大事件 信息的不同反应. 表5 次贷危机中的重大事件统计 Table 5 Statistics of events in subprime lending crisis 事件日期 事件描述 2007一O3—13 2007一O6—22 2007—08一O9 2008一O2—13 2008—07—3O 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美国抵押贷款风险浮出水面. 贝尔斯髓出现投资损失,美国抵押贷款危机再现. 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卷入美国次级债,次贷危机开始向全球蔓延. 布什签署价值1 680亿美元的经济激励汁划. 布什签署总额达3 000亿美元的住房市场援助法案. 2008一O9—08 美国接管两房,启动史k最大救市. 注:事件日期为北京时间.考虑到事件研究法中的事后检验时期以及三地证券交易所的共同交易日期,所以本文选取的研究事件 截止到2008年9月12日. 事件研究法中, 一 总称为“事件窗”,包 括事前检验期T 一0、事件日0和事后检验期0一 ,r2;To—T 为估计窗.考虑到重大事件彼此估计期 和事件窗都不能够重叠,在研究中,估计期取40 个交易日,事前检验期和事后检验期各取20个交 易日. r = + (2) 其中, 为白噪声: ~N(0, ).可以估计得 到事件i不发生情况下的股指平均收益 ;,并定义 它为正常收益率.事件i的事件期内第t日的异常 收益率AR 定义为 AR =r 一 (3) (4) 由此可以得到累积异常收益率CAR 为 CAR =CAR 1+AR Tl+1,…,0, 7 0 ’ N 而CAR =AR .本文有6个重大事件,累积平 .—— 图1 事件研究图 Fig.1 Event study illustration 均异常收益率为cA尺 = 1∑CAR u i=1 (5) 设P 是t时刻的股票价格指数,定义t时刻股 4.2 事件研究实证结果分析 票价格指数Et收益率为 =100:Ic In(P /P ).运 用固定平均收益模型②,假定在没有事件发 根据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曲线,可以直观地 判断事件对证券市场产生的影响.图2为上海综 指、恒生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在金融危 机中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的曲线图. 生时,股指收益率的均值是时问不变的,即服从 方程 ②事件研究法有两模型,其一是市场模型适合研究个别公司微观事件发生对该股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鉴于本文研究的是市场间 的金融事件,所以选取固定平均收益模型. 第1 1期 陈君兰等:证券市场问信息传递效应实证研究——兼论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1 1 7一 圈 图2 上证综指、恒生指数以及标准普尔500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的曲线图 Fig.2 CAR of Shanghai composite index,Hang Seng index and S&P500 index 从图2可以看出,一方面,三大股指在金融危 机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但是上证综指和恒生 指数的震荡均大于标准普尔指数.这也在一定程 度上说明美国证券市场发展比较成熟,对信息的 反应能力和吸收信息的能力都比较强.另一方面, 恒生指数和标准普尔指数的波动路径基本相似, 尤其在事件发生前后2天.这说明市场和美 国市场有很强的联动关系,证券市场比较开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际市场利好信息到达内地市 场后,内地投资者反应不足,没有迅速反应和吸收 利好消息. 5 0 娥 ; A V1 放,受国际金融市场信息的影响比较大.上证综指 —的波动最不规则,表现出与其他证券指数不一致的 波动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际信息只是影响  一刚一 1O 匡 其他方面的信息(国 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部分因素,内的信息)对中国内地市场造成更大的影响. 由于证券市场对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存在不 15 l5一lO一5 0 5 10 15 20 图3 利好消息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的曲线圈 Fig.3 CAR of good news 同的市场反应 .为了进一步了解金融危机事件 对各证券市场的影响,将上述6个事件进行分类. 前3个事件造成了金融危机的蔓延,对市场来说 理应为利空消息;而后3个事件为的救市行 为,对市场来说理应为利好消息.依据事件分析 法,对这两类事件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进行计 算并以曲线图表示(见图3和图4). 从图3可以看到,一方面,当利好消息出现 时,恒生指数与标准普尔指数的反应曲线基本一 致,说明和美国证券市场之问联动关系十分 明显.标准普尔指数和恒生指数在利好消息公布 日连续两天均存在 涨,利好消息在短期内起到 了救市效果,但市场随后频繁出现下跌,利好消息 并没有扭转整个国际市场的下跌局面,这在一定 图4 利空消息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的曲线图 Fig.4 CAR of bad news 从图4可以看到,一方面,当国际市场出现利 空消息时,三大指数基本成下跌状态.在事件公告 日后连续两天下跌幅度比较大,同时利空消息对 市场影响持续时问比较长,事件日后的一周内三 大指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跌.这说明金融危机 程度上反映出投资者在金融危机下的信心不足. 另一方面,上证综指的波动幅度很大,在出现 利好消息时没有明显上涨趋势.说明国际市场的 下利空消息比利好消息产生的效应强.究其原因, 主要是投资者在金融危机下对市场前景过于悲 观,投资信心不足. 利好消息没有对内地证券市场产生很大影响.这 一1 18一 管理科学学报 2010年11月 另一方面,标准普尔指数和恒生指数在 利空消息公告日的一周后,开始逐渐恢复到消息 公告前的水平,而上证综指的恢复时问更长,并且 表现出反复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内 中国内地、、美国三地证券市场的联动关系, 探寻了市场信息在上海、和美国三地证券市 场的信息传递效应.研究发现,2003年以后中国 内地与、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存在长期协整 关系. 地证券市场吸收信息的能力不及和美国市 场,内地市场还不够成熟. 事件研究检验结果说明,金融危机下各证券 市场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内地证券市 同时,美国证券市场与中国内地和市场 均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这一方面表明美国证 券市场是全球证券市场的风向标;另一方面表明 场对国际市场同一事件信息呈现出的异常表现, QFII制度的实施,促进了中国内地证券市场与国 说明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具有其特殊性,波动影响 际的接轨,金融管制放松加强了市场间的信息传 因素较其他市场更为复杂.同时,中国内地证券市 递,证券市场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到了较 场对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反应表现出不对称性, 好的桥梁作用.但是,信息传递国际化,也会使中 市场上能比较正确地反应利空消息,对利好消息 国证券市场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的反应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内地投资者自身素质 研究同时发现,当前金融市场危机造成各 不高,对市场风险的过度规避造成的. 地证券市场不同程度的震荡局面,但影响中国 内地证券市场波动的因素比较复杂,内地对国 5结束语 际金融市场信息反应仍然存在不足,国际市场 信息对内地证券市场收益率的影响力度是有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金融危机下 限的. 参考文献: [1]Fama E F.The behavior of stock market prices[J].Journal of Business,1965,37(1):34—105. [2]Fleming J,Chris K,Barbara O.Information and volatility linkages in the stock,bond and money markets[J].Journal of Fi— nancial Economics,1998,49:111—137. [3]程希明,蒋学雷,陈敏,等.中国股市板块羊群效应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12):34—38. Cheng Xi—uring,Jiang Xue—lei,Chen Min,et a1.An empiircal analysis on the portfolios herd behavior in China stock market [J].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Practice,2004,(12):34—38.(In Chinese) [4]Engle R F,Ito T,Lin W L.Meteor showers or heat waves?Heteroskedastic intra—daily volatility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 ket[J].Econometrica,1990,58(3):525—542. [5]Booth G G,Martikainen T,Tse Y.Price and volatility spillovers in scandinavian stock markets[J].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1997,21:811—823. [6]Kanas A.Volatiliy spillovers across equity market:European evidence[J].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1998,(8):245 —256. [7]Theodosiou P,Lee U.Mean and volatility spillovers across major national stock markets:Fu ̄her empirical evidence[J].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1993,16:337—350. [8]Hamao Y,Masulis R W,Ng V K.Correlation in price changes and volatility across international stock markets[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990,(3):281—307. [9]Bong—Soo L,Oliver M R,Steven S W.Ifnorm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 NASDAQ and asian second board markets[J]. Journal ofBanking&Finance,2004,28,(7):1637—1670. [10]Hahn S L.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of Stock Market Movements:A Wavelet Analysis on MENA Stock Markets[C].ERF §E J ghth Annual Conference.Cairo.2002. [1 1]Sang M H.Transmission of Stock Returns and Volatility:The case of Korea[C]//KDI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 agement.Working Paper.03一O1.2003. 第l1期 陈君兰等:证券市场间信息传递效应实证研究——兼论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1 19一 『12]Lucia C,Fratzscher M,Thimann C.The transmission of emerging market shocks to global equity markets[J].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2009,16(1):2—17. 『13]张瑞锋,张世英,唐勇.金融市场波动溢出分析及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6,14(5):14—22. Zhang Rui—feng,Zhang Shi—ying,Tang Yong.The volatility spillover analysis and empirical study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 『J].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2006,14(5):14—22.(in Chinese) 『14]朱宏泉,卢祖帝,汪寿阳.中国股市的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1,4(5):7—12. zhu Hong—quan,Lu Zu—di,,Wang Shou—yang. Granger causality analysis of stock markets in China[J]. Journal of Man— agement Sciences in China,2001,4(5):7—12.(in Chinese) 15]谷耀,陆丽娜.沪、深、港股市信息溢出效应与动态相关性——基于DCC2(BV)EGARCH2VAR的检验[J].数量 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8):142—151. Gu Ya0.Lu Li—na.Information spillover effects between HU,SHEN,GANG stock markets and dynamic conditional corre— lation『J].Quantitative and Technical Economics,2006,(8):142—151.(in Chinese) 『l6]张碧琼.中国股票市场信息国际化:基于EGARCH模型的检验[J].国际金融研究,2005,(5):68—73. Zhang Bi—qiong.Ifnorm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China’s stock markets:A EGARCH—based test[J].Studies of Interna— tional Finance,2005,(5):68—73.(in Chinese) 『17]Jussi N,Mohammed O,Petri S,et a1.Global stock market reactions to scheduled U.S.macroeconomie news announce— ments[J].Global Finance Journal,2006,(17):92—104. [18]Jon W.The response of global equity indexes to U.S.monetary policy announcemen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08,4:1—22. [19]Gregory K,Geoffrey B.Asymmetirc volatility transmission in international stock marke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1995,14(6):747—762. [20]Huyghebaert N,Wang Li—hong.The co—movement of stock markets in East Asia:Did the 1997—1998 Asian ifnancila cri’ sis really strengthen stock market integration[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0,21(1):98—112. [21]杨毅.港台股票市场间的波动溢出与市场整合[J].求索,2008,(1):11—13. Yang Yi.Spillover and market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Hong Kong and Taiwan securities markets[J].Seeker,2008,(1): 11—13.(in Chinese) [22]董秀良,吴仁水.金融市场风险传染实证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济学动态,2007,(9):66—70. Dong Xiu—liang.Wu Ren—shui.An empiircal study on risk contagion of ifnancial markets:Overview and outlook[J].Eco— nomic Perspectives,2007,(9):66—70.(in Chinese) [23]唐齐鸣,操巍.沪深美港股市的动态相关性研究——兼论次级债危机的冲击[J].统计研究,2009,26(2):21— 27 Tang Qiming,Cao Wei.Correlation dynamics between China,US and HK stock returns[J].Statistical Research,2009, 26(2):21—27.(in Chinese) [24]曾志坚,谢赤.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资本融合与股市互动[N].科学时报,2008—04—09,B2. Zeng Zhi-jian.Xie Chi.Development of china securities market:Capitla integration and market interaction[N].Science Times,2008—04—09,B2.(in Chinese) [25]刘金全,于东,崔畅.中国股票市场的信息反应曲线和股票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J].管理学报,2006,3(3): 262—265. Liu Jin—quan,Yu Dong,Cui Chang.Ifnormation response curves and its asymmetyr of stock price fluctuation in China stock markets[J].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6,3(3):262—265.(in Chinese) [26]江洲,谢赤.中国股市“市”形成机理及对策研究[J].求索,2007,(8):9—11. Jiang Zhou.Xie Chi.A study on mechanism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stock market“Policy Market”[J].Seeker, 2007,(8):9—11.(in Chinese) 一120 管理科学学报 2010年11月 Empirical study on effect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mong securities mar. kets:referring to impact of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 CHEN Jun—lan ,XIE Chi ,ZENG Zhi-jian ' 1.Co1lege of Business Management,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 1 0082,China; ,2.Center of Finance 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 1 0082,China ,Abstract:The outbreak of subprime lending crisis has spread into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since 2007Securi. .ties market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are affected to varying degrees.This paper comparatively studies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mong Chinese mainland securities market、Hong Kong securities market and the US securities market in recent years,after this financial crisis in particular.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 integration exists in the above mentioned markets since 2003 and the CO・movement has been strengthened.The US securities market has Granger causality on Chinese mainland securities market and Hong Kong securities market.This paper also finds that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is inferior to HK and the US securities markets in reacting and absorbing information based on financial crisis by event study.That is because Chinese mainland securities market is not yet mature and investors’quality is supposed to need improving further. Key words:securities market;information transmission;financial crisis;CO.integration;event study (上接第64页) Development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by vendors in 0 hore software out. sourcing:A multiple-case study L/Xiao—yan ,MAO Ji—ye 1.School of Business,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22,China; 2.School of Busines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 00872,China Abstract:The offshore software outsourcing industry is characterized by rapid change and uncertainty,which offers an ideal context to study dynamic capabilities.Based on the latest progress in conceptualizing dynamic capabilities,this longitudinal multiple cast study reveals that,as a multifaceted concept,offshore software vendors’dynamic capabilities consist of sensing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by utilizing periphery search,top management’S individual cognition,and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s,making timely and market—oriented deci— sions,and lastly changing the vendor’S resource base through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software process enhancement,and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work is defining and oper- ationaliz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offshore software vendors. Keywords:dynamic capabilities;offshore software outsourcing;multiple—case stud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