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言文:《陈元方候袁公》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陈元方候袁公》原文译文赏析

来源:吉趣旅游网
【 导语】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学家,世居京⼝,南朝宋宗室,南朝宋⽂学家。下⾯是⽆忧考分享的⽂⾔⽂:《陈元⽅候袁公》原⽂译⽂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陈元⽅候袁公》

  南北朝:刘义庆

  陈元⽅年⼗⼀时,候袁公。袁公问⽈:“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元⽅⽈:“⽼⽗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益敬。”袁公⽈:“孤往者尝为邺令,正⾏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元⽅⽈:“周公、孔⼦异世⽽出,周旋动静,万⾥如⼀。周公不师孔⼦,孔⼦亦不师周公。”

  【译⽂】

  陈元⽅⼗⼀岁时,去拜会袁公。袁公问:“你贤良的⽗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说:“我⽗亲在太丘,对强者⽤德⾏去安抚;对弱者⽤仁慈去安抚,让⼈们⼼安理得地做事,久⽽久之,⼤家就对他⽼⼈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亲?”元⽅说:“周公、孔⼦⽣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为却是那么⼀致。周公没有学孔⼦,孔⼦也没有学周公。”

  【注释】

  候:拜访,问候。

  履⾏:实施,实⾏。

  绥:安,体恤。

  孤:封建时代王侯对⾃⼰的谦称。王后、皇后对⾃⼰的尊称,还有寡⼈,孤家等称呼.

  师:学习。

  尝:曾经。

  卿:客⽓,亲热的称呼

  法:在古汉语字典⾥有四种解释法令,制度。⽅法,做法。效法,仿效。标准,法则。这⾥⽤效法,仿效。

  称:称赞,赞不绝⼝

  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历的第⼀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王姬昌第四⼦。汉族,因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

  周旋动静:这⾥指思想和⾏动

  益:更加

  以:⽤

  恣:放纵、⽆拘束,这⾥指顺从

  【鉴赏】

  袁公

  ⽐较⾃负,问题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尽失,想是袁公并⾮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是有意为难陈元⽅。

  元⽅

  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异世⽽出,周旋动静,万⾥如⼀。周公不师孔⼦,孔⼦亦不师周公。」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的尊严,⼜保住了⾃⼰的体⾯,不卑不亢落落⼤⽅,不损⼈也不损⼰,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扩展阅读:⼈物经历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学家,世居京⼝,南朝宋宗室,南朝宋⽂学家。刘义庆⾃幼才华出众,爱好⽂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说《幽明录》。《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批⽂⼈编写的。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其叔临川王刘道规⽆⼦,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分被看重。

  (⼀)京尹时期(15-30岁)。刘义庆15岁⼀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以前的副宰相),位极⼈⾂。但此⼀时期,其堂弟宋⽂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职。

  (⼆)荆州时期(30-36岁)。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颇有功绩。荆州地⼴兵强,是长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定的⽣活。

  (三)江南时期(37-41岁)。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兖州刺史,38岁开始编撰《世说新语》,与当时的⽂⼈、僧⼈往来频繁。后因疾还京,于41岁病逝于建康(今南京),谥号“康王”。刘义庆是个“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义”的⼈,称得上

是⽂⼈政治家。⼀⽣虽历任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的就是不愿意卷⼊刘宋皇室的权⼒⽃争。不少⽂⼈雅⼠集其门下,当时名⼠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都曾受到他的礼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