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578・ Journal of Henan Medical College for Staff and Workers 的盲目性、随意性,使患者更好地掌握妊高征常识, 更显著地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②提高患 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路径使健康教育 一步增加护理人员和设备的投入;②健康教育路径 的设置项目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缺乏重 点,事倍功半。克服方法:有待进一步在具体实施过 程增减调整设置项目,针对不同的患者具体问题具 制度化,督促护士提高自身健康教育水平,加强教育 能力及交流技巧。强化了护士的健康教育职责,规 范了护士的教育行为。护士通过反复与产妇及家属 沟通、宣教,增进了护患沟通,患者及家属能积极配 体对待,在图表式规范化的基础上避免随意性而又 不缺乏灵活性,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健康教育效果; ③与患者沟通语言缺乏通俗性,普通患者很难正确 理解医学专业术语的含义,教育沟通效果大打折扣。 克服方法:对护士进行专业术语通俗化表达学习培 训,用百姓的语言来与百姓沟通,患者更能理解接 合医疗护理工作,恢复快,并发症少,使患者对护士 更加信赖,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满意 度;③提高了自然分娩的成功率。针对患者具体疑 问或顾虑,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让其对妊高征有 受。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路径只有在临床实践中不 断改进、完善、发展,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俊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0,5(7):196—197. 客观正确的认识,对科学自然分娩充满信心,消除焦 虑、抑郁、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从容应对妊娠分娩 变化,降低了剖宫产率,避免了患者剖宫产术带来的 创伤,节约了医疗费用。 但健康教育路径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① 占用了部分护理力量和资源,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其 他护理工作的开展,出现了顾此失彼的现象。克服 方法:有待探索一条科学的护理资源分配方案,加强 [2]何桂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56例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 经疾病杂志,2010,13(6):93—94. [3] 盖筱莉.围生期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的l临床效果观察[J].护理 实践与研究,2008,5(7):87—88.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路径培训,提高工作效率,或者进 [责任编校:李宜培] 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孙 亮 (河南省人民医院二内科,郑州450003)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鼻在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2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人工鼻组、 传统湿化组各16例,分别记录患者气道湿化情况,并对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人工鼻组气道湿化情况预 后均好于传统湿化组。结论人工鼻气道湿化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人工鼻;气管切开;气道湿化 【中图分类号] R 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9276(2011)05—0578—03 气管切开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气体进入下呼吸 道的正常通道,丧失了呼吸道的加温湿化作用,下呼 吸道水分的丧失也由此增加。人工鼻又称温一湿交 换过滤器,是一个轻巧而柔软的接管,是由数层吸水 人民医院二内科于2007年12月~2009年1月将人 工鼻应用于气管切开病人,患者的刺激性咳嗽相对 减少,痰液稀薄易于咳出,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 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I临床资料 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结构的过滤装 置,它能模拟鼻的功能,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汽收 集并保留下来,以温热和湿化吸人的气体,吸气时气 体经过人工鼻,热量和水分被带入气道内,保证气道 获得有效、适当的湿化。同时,它对细菌有一定的过 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河南省 2007年l2月~2009年1月,对呼吸系统疾病 患者行气管切开术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 龄33~79岁,平均年龄69.5岁。气管切开吸氧时 间2~30 d,其中颅脑损伤2例,脑血管意外7例,呼 收稿日期:2011—06—20 作者简介:孙亮(1979一)女,河南省郑州市人,学士,主管护师,从事呼吸科临床护理工作。 第5期 孙 亮 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579・ 吸衰竭2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随机将患者分 为人工鼻湿化组和传统湿化组各16例。 2方法 滞留;II度外观较I度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 璃接头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Ⅲ度外观明显 黏稠,常呈黄色,吸痰管常因气压过大而凹陷,玻璃 接头内壁上滞有大量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净。记录每 2.1 湿化方法①传统组:生理盐水100 ml插入 例病人日吸痰次数,呼吸道刺激情况,痰培养情况, 气道湿化情况,气道阻力情况等。7 d后肺部感染 率判定:①多次检出同一种细菌或痰培养菌量≥ 输液器并排气,前端接上剪掉针头的头皮针向气道 滴注湿化液,滴速5~10 ml/h,同时安好吸氧瓶,倒 入适量纯净水,连接好一次性吸氧管,剪掉前端,并 与剪掉针头的头皮针管相连接,将头皮针管插入气 管导管中4—5 cm,用胶布固定,调节氧流量2~3 L/min,上面覆盖1—2层无菌生理盐水纱布,及时湿 cfu/ml可判定痰培养阳性,为肺部感染。②脱机48 h,根据两组病人氧分压(PaO )、二氧化碳分压 (PaCO )、血氧饱和度(SPO:)及呼吸、心率等参数 的变化,确定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应用 效果。 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t检验 化纱布,盐水纱布每天更换,如有污染随时更换。② 人工鼻组:采用美国伟康公司研制的人工鼻,一端与 气管插管连接,一侧孔与吸氧管连接,调节氧流量2 —和 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 L/rain,人工鼻每天更换,如有痰液堵塞及时更 换,所有病人在持续吸氧时监测生命体征。7 d后 留痰液做细菌培养。 痰液黏稠度比较,人工鼻湿化组I度10例,Ⅱ 2.2观察指标 监测两组病人每日气道湿化次数, 痰液黏稠度(按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分为3度)I 度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 度4例,Ⅲ度2例;传统湿化组I度6例,Ⅱ度4例, Ⅲ度5例。两组比较 =5.97,P<0.05,差异有显 著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6项观察指标比较 注:与传统湿化组比较,1)P<0.05。 4讨论 盖无菌纱布,容易移动、脱落,增加污染;⑤翻身、咳 嗽时吸氧管易脱出,影响湿化,增加污染;⑥可能引 起湿化过度,病人频繁咳嗽,痰液多,增加吸痰次数, 多次吸痰易损伤气道黏膜,增加肺部感染概率。 人工鼻作为被动型湿热交换器,能模拟人体解 剖湿化系统,具有适度湿化、有效加温和滤过功能, 气体吸人更接近生理状态。吸入气体经过滤网滤过 后吸人,阻挡了大颗粒菌尘,提高了吸人气体的洁净 度,减少了外部细菌的侵入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能达到适度气道湿化,促进痰液排出,防止湿化过 度,减少吸痰次数,避免冷空气直接进入气道引起呛 咳不适;同时应用人工鼻克服了因常规在导管口覆 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湿化的重要性:正常的上呼 吸道黏膜有加温、加湿、滤过和清除呼吸道内异物 的功能。呼吸道只有保持湿润,维持分泌物的适当 黏度,才能保持呼吸道黏液一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 功能和防御功能¨ 。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加 温、加湿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 排出不畅。因此,做好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患者人 工气道护理的关键。 传统湿化方法用生理盐水持续气道湿化虽然能 保证气道每日水分摄人量,但不能加温,有很大局限 性,表现在:①只能在同一位置湿化而导管内的其他 盖无菌纱布,造成移动、脱落、污染等不足;避免了 体位变动时吸氧管脱出,减少污染。 应用人工鼻的注意事项。人工鼻只是利用病人 呼出气体来温热和湿化吸人气体,并不额外提供热 量和水分,对脱水、低温或肺疾病引起的分泌物潴留 病人,避免应用。人工鼻内芯存在分泌物能显著增 位置仍有可能形成痰痂 ;②对吸人气体不能加 温,寒冷的湿化液和气体进入下呼吸道易引起刺激 性咳嗽,导致呼吸急促,甚至喘憋;③寒冷的湿化液 和气体使纤毛运动减弱,造成气管内分泌物不易排 出,使分泌物聚集而影响正常呼吸功能;④导管口覆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580・ Journal of Henan Medical College for Staff and Workers 加气流阻力,大量分泌物的患者禁用。人工鼻被污 染应及时更换。 参考文献: [1] 王志红,周兰妹.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4. [2]王晶晶,张风巧,毕越英.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9. [责任编校:赵唯贤]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安奕青 (郑州市上街区人民医院,郑州,450041) [关键词] 班杜拉;糖尿病;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 47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9276(2011)05—0580一O2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 有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无明 显症状,仅有血糖增高。得知病情后产生怀疑感,否 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 (或)作用缺陷所引起。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 了糖尿病治疗的5个要点分别为:医学营养治疗、运 认、不认可。②患者正处于中年期,工作已经稳定, 在单位里已经有一定资历,孩子已经长大,对生活和 动治疗、血糖检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郑 州市上街区人民医院把班杜拉学习理论与临床实际 相结合,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程序,注重观察学习 法,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取得良好的 效果。 工作表现出积极、满意。体检时发现血糖增高,平时 体格健壮,认识不足,未进行正确的治疗。③绝大多 数患者尚未出现并发症:糖尿病足、疖、疮等皮肤化 脓性感染,动脉粥样硬化、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 神经系统并发症等,患者认为治疗大可不必。④糖 尿病患者在用药治疗时强调必须早期和长期、积极 而理性以及措施个体化的原则。早期一天内多次检 2010年1月~2010年12月该院 测血糖,控制饮食、注射药物,有些药物需饭前使用, 有些药物需要饭后使用,用药繁琐,治疗复杂,不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06例,其中,男 68例。女38例。其病史、症状、体征、符合中华医 学会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 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5例,其中男35例,女2O例, 持久。⑤有些患者需长期注射胰岛素,由于工作,出 差等因素,导致漏服或停药。⑥有些患者在用药时 害怕别人发现自己在注射药物,避免引起误会、歧视 年龄40~78岁;对照组51例,其中男33例,女l8 例,年龄42~76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 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排除严重的心、肺、 肝、肾及神经系统疾病。 1.2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糖尿病系统的 而导致漏服或延迟服药,使治疗不能连续,未达到治 疗效果。⑦长期用药产生的逆反心理。监测血糖时 采血针引起的疼痛,以及注射胰岛素引起的皮肤的 创伤,治疗时间长产生消极情绪。许多老年糖尿病 患者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对治疗丧失信心,继而产生 治疗及护理,实验组按预先设计好的班杜拉社会学 习理论进行健康指导,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方法的健 康指导。 恐惧心理。⑧有些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够,认为注 射胰岛素会成瘾,在治疗的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心 理和行动上拒绝治疗 1.2.2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糖尿病患者依从性 1.2.1 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的原因 ①患 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常被描述 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可 收稿日期:2010—11—2O 方面的影响 ①在门诊及病区的走廊以及病房内张 贴糖尿病专业知识,包括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转 作者简介:安奕青(1975一),女,郑州市人,本科,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