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世现史: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世现史: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来源:吉趣旅游网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14.(2016·呼和浩特)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苏维埃政府的下列措施带有明显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是(A)

A.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B.建立红军反对协约国武装干涉 C.签订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把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8.(2016·新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D)

A.宪章运动 B.法国巴黎公社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1.(2016·雅安)俄国二月革命后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D)

A.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建立 B.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掌握主要权力 C.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D.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14.(2016·内江)下列事件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是(D) A.巴黎公社革 B.苏联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十月革命 16. (2016·菏泽)2016年是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乌托邦》发表500周年,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过程。社会主义理论最早变为现实的是(C) A.英国的宪章工人运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 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8. (2016·淮安)(9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类的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他的学说被宣布为帝国的官方教义,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他创 立的思想体系,在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上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材料二 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中的两位代表人物

但丁 莎士比亚

材料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下表 所列是李大钊随后发表的一系列文章 年代 1918年 1919年 文章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主要内容 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 应运而生了。它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思想体系的核心和政治方面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 (2)写出材料二中两位人物的代表作(各一例)。这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写出李大钊颂扬的革命和宣传的主要思想。 (4)材料四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理论?

1

(1)孔子(1分)“仁”(1分) “为政以德”(以德治国、“爱人”爱惜民力、反对苛政)(1分)。 (2)《神曲》、《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2分)。

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1分) (3)俄国十月革命(1分)马克思主义(1分)。 (4)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分)。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 (2016·福州)20世纪30年代,领导人民将苏联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的是(B)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 22、(2016·广东)题22表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一组数据。由此可见(A) 国民收入(%) 农业产值(%) 生铁产量(万吨)1700 规定指标数 应增102 应增50 616 实际完成数 增加60 下降14 A.实际完成数额与预期相差甚远 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 C.工业产品质量好、种类多 D.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17.(2016·河南)20世纪20年代早期,苏联进口了成千上万台拖拉机,大部分来自美国的福特公司和国际收割机公司。就连斯大林也说:俄国革命加上美国的效率,这就是列宁主义的本质。据材料,这里“美国的效率”是指(A)

A.先进的技术和设备B.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C.允许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D.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

18.(2016·常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其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这一成就得益于(B)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C.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2. (2016·常州)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该成就的获得主要得益于(C) A.进行了农奴制改革 B.推行新经济政策C.实施两个五年计划D.改革了斯大林模式 16.(2016·苏州)列宁曾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开始作战略上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跨,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安排得更稳妥。”材料中的“退却”指的是(B)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21.(2016·东营)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他获此特许权得益于苏俄实施的(B)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道路 24. (2016·临沂) “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种体制”是指(B)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D.市场经济体制 22.(2016•烟台)有学者曾经这样评价苏俄某一经济政策,“农民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该学者评价的是(A)

A.新经济政策B.农业集体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 13.(2016·淄博)某班历史活动课上举行辩论赛,双方辩手主要观点如表.该辩论赛的主题是(C) 正方:使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反方:权力高度集中,经济发展失衡,不利于国,应充分肯定. 长远发展 A.法西斯专政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经济全球化 27.(2016·乐山)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表2反映了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该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C)

2

表2 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注:普特=16.8千克) 年份 项目 1921 1923 34.55 1925 44.24 粮食产量(亿普特) 22.13 A.工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创建 12.(2016·雅安) “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材料中的“创造”在历史上被称为(B)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17.(2016·自贡) “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益探索”。这是评价苏俄的(B)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斯大林模式 22.(2016·潍坊)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阳光灿烂”是因为(A)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16.(2016·泰州)在苏俄实行某一政策后,农民可以公开售卖他们的产品,零售店和雇工少于20人的小工厂又可以在私营企业主的经营下营业,重工业、银行和矿山仍然保留在政府手中。由此可见当时苏俄实行的是(B)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自由放任政策 18.(2016·邵阳)下列关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B.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

C.重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D.按照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12.(2016·玉林)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转,这主要得益于(B)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2.(2016·宜宾)经济体制(政策)的创新与调整(10分) 材料一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

年份 项目 农业总产值(%) 粮食(万吨) 牛(万头) 猪(万头) 1913年 100 7.650 6.060 2.090 1920年 67 4.519 5.250 1.750 1925年 112 94.7 102.5 104.3 (1)表格中1920年的生产情况与1913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1925年的生产情况与1920年相比,发生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什么?(3分)

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建议同志们认真加以考虑和研究。 ——摘自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个“大政策”所蕴含的经济思想。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在“大政策”的指引下开展了哪些具体的实践?(5分)

(3)两则材料中的信息对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2分)

3

12.(1)变化:下降(1分);政策因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2分)

(1)(2)经济思想: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行按劳分配(答对一点得2分,共2分)

实践:经济特区的设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设立等。(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 (3)敢于创新(实验);与时俱进;立足实际;解放思想。(答对一点得2分,共2分) 16. (2016·江西)(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0-1924年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 年份 1920-1921 1921-1922 6.11 1922-1923 3.98 1923-1924 3.06 平均税款(卢布) 10.30 ——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 (1)根据材料,指出1920-1924年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的变化。(2分) (1)变化:不断减少。(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 (2)主要原因:苏俄(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2分)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