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业形势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非常的严峻,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2011使得我国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从而也是结构性矛盾更加剧烈。同时2011年我国的就业形势也有新的特点。
根据真实数据,今年将有660万高校毕业生,比去年的630万人多了30万。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将近700万人,总量压力有增无减。那么,如何保障他们走出校门后张扬理想、顺利就业呢?
在部署就业工作的方案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首位。并给我们列出了近两年来,大学生就业的分布:
尹蔚民:到各类非国有企业以及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占到整个毕业生总量的70%到国有企业的约占10%左右,到事业单位的约占10%,到事业单位里面的60%就是到县以下事业单位,主要是中小学和医疗卫生单位,当党政机关的约占1%,自主创业的占0.5%。
由此可以看出,非国有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畅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的渠道”再次作为第一条被列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方案中。
从现实情况看,确实存在一些影响学生下得去、留得住的实际问题,因此人社部将采取一系列鼓励性措施,引导毕业生去基层就业,比如从明天开始,中央和省级以上公务员不再招应届生。
尹蔚民:要加大从基层选拔考录公务员的力度,完善社会保险的衔接办法,简化毕业生的就业程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切实解决薪酬待遇、社会保险、户口档案、职称评定等实际问题。
对于志愿服务基层的工作,目前国家有4个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大学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西部志愿者计划、大学生教师特岗计划。这些都属于志愿
服务性质,按照国家计划将选拔10万人左右,与今年660万大学生的比例中,数量很小,但是将起到示范作用。
同时我国2011的就业形势也具有新的特点.具体如下: 1、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在于,在普遍出现“民工荒”现象的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依然存在,城镇失业现象持续存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并不难理解,因为每个就业群体面临就业困难的原因并不相同。以“民工荒”形式表现出来的劳动力短缺现象,是由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量逐年下降。与此同时,经济快速增长继续产生对劳动力的需求。这便导致劳动力短缺。另一方面,结构性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农民工尚未成为城镇户籍居民,就业不稳定,社会保障不健全,面临周期性失业风险,仍然是劳动力市场上的脆弱人群。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并非由市场供大于求所造成,而是产生于个人就业意愿和技能与劳动力市场机会及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尹蔚民:我们希望这些大学生毕业生经过一段基层实践锻炼、考验,希望他们乐观,能够逐级的、逐步的把他们吸收到更加重要的岗位上去工作。 我们现在确认了一条,在公务员的考录要对这些项目的人员进行定向的考录,这也是解决我们党政机关,特别是省以上领导机关,干部队伍结构的一个重要的措施,也就是干部来自基层,来自一线。
同时,强化服务培训,将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校园,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就业见习等;并将严格落实取消就业体检中乙肝检测项目的规定,防止就业歧视
2、近年来,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以及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流向和就业区域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不断增加,东部地区用工形势更加严峻,用工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东部地区经济增速相对放缓,就业吸引力下降。2009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8%,增速分别慢于中西部地区0.9和4.2个百分点。2010年1—10月,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增速分别低于中西部地区3.8和2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5%,增速分别低于中西部地区5.6和4.7个百分点。与此相适应,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更多地回流到当地就地就近就业。
3、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复杂,农民工招工难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存导致人们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出现很大差异。有人认为,农民工招工难意味着刘易斯拐点到来,标志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时代结束。实际上,准确判断我国就业形势,需要从供求和制度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从供求层面看,“十二五”时期我国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从供给看,“十二五”时期劳动力供给较“十一五”时期多。首先,“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仍处于高峰期,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年均达到2500万人。其次,大学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三碰头”,形成巨大就业压力。“十二五”时期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年均规模约为667万人。
2011年的经济形势总结为两个字:危机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出现在由《浙商》杂志社、浙江德信汇运置业有限公司主办、温岭市工商联(总商会)、温岭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温岭市私营(民营)企业协会、温岭市未来企业家创业俱乐部承办的德信臻园·2011浙商财富快车的课堂上,他对2011年经济趋势及“十二五”规划下民企发展战略的独特看法和犀利观点在企业中刮起了一阵“郎旋风”。
郎咸平对2011年经济形势的担忧来源于楼价的居高不下和制造业的定价权之战。他表示,把我国简单地定义为制造业大国,便已经败于定价权之战。“谁掌握了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这非制造的六大环节,谁就掌握了定价权。”而对于楼价居高不下的问题,郎咸平多次强调反对征收房产税。纵观种种危机,郎咸平表示,“十二五”规划把消费放在第一位是很大的进步。 我们大学生所要做的是,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
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我国的就业形势是如此的严峻,因此我们在校大学生应该要充分利用时间去学习每个知识点,我们也应该更多的去了解当代社会的形势,适应是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要合理利用可用的资源,去学得更多的有用的知识,使自己在就业方面有更大的优势。努力勤奋,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备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识跟经验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适应这社会的发展,适应就业形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