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8年6月14日 星期四 上午01时00分00秒 CST
一、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10个,共10分) 2、判断正误(10个,共10分 3、名词解释(3个,共15分) 4、计算题(3道,共26分) 5、问答题(4道,共39分)
二、主要内容
概念类(包括名词解释、单选、判断题涉及的内容)
1.均衡价格P14:就是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对应的市场价格。
2.供给曲线P12: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正,这表明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同
方向变动的关系,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供给量越多;商品的价格越低,该商品的供给量越少。但对于某些特殊商品,供给定理不一定适用。
3.需求价格弹性P21:简称为需求弹性,是指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程度,它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之间的比率,通常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加以表示。
4.总效用P 31:总效用是指某一消费者在特定期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的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在某一特定期间,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增加或减少的效用。 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P3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越来越小,甚至为负。
6.消费者剩余P34:消费者为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7.生产四要素P49:也称投入品,在经济分析中,通常把这些投入品归结为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四个方面。
8.等产量曲线P55: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所必须使用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或者说,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生产出来。 9.边际产量p51: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 平均产量:平均每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
10.规模报酬P53:是指厂商同比例地增加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从而引起的产量变动,也就是因为生产规模的变动所引起的产量变动情况。
11.规模收益递减p52: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如果连续增加相同数量的某种投入,其边际收益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
12.机会成本P62:是指生产者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获取的最大利益。
13.固定成本P:是指厂商在短期内为不能改变的固定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成本。 14.显性成本p63: 指企业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的生产要素是的实际支出。 15.隐性成本: 指企业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所应支付的费用。
16.利润最大化原则P72:厂商从事生产不仅想要获得利润,而且要求获得最大利润,即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
17.完全竞争市场P75-76:完全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干扰和阻碍的纯粹竞争。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非个性化的市场,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存在着大量的买者和卖者2、产品是同质的3、资源的流动不受任何4、信息是完全的。处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及完全竞争厂商。
18.完全垄断厂商P81-82: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而且其产品有没有替代品的
市场类型。完全垄断市场只有一家厂商,控制整个行业的商品供给,因此,厂商及行业,行业及厂商。
19.寡头垄断厂商P92:指同时包含垄断和竞争因素,并以垄断为主要特征的市场结构。 有以下主要特征:1、厂商数量极少2、厂商相互依赖3、厂商进出不易。
20.垄断竞争厂商: P88-:垄断竞争市场是一种以竞争为主要特征、同时又具有垄断因素的市场。
现实中广泛存在。主要特点:1、该行业由许多厂商组成2、厂商进入或退出该行业比较容易3、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产品。
21.价格歧视p86:指同一种商品不按同一价格售出。 22.价值增值法:
23.扩张性财政: 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行为。又称膨胀性财政。
24.充分就业: 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全部就业,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业。但所有的失业均属于摩擦性的和结构性的,而且失业的间隔期很短。通常把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就业水平称为充分就业。
曲线P166:是指要使货币市场均衡,及货币需求量等于货币供给量、国民收入和利率的不同组合。或者说,国民收入和利率应该怎样配合,才能保证货币需求量和货币供给量始终相等。
26.国内生产净值P131:(NDP)是指一国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一年内用于销售的一切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后余下的部分。
27.边际储蓄倾向P144:(MPS)是指在增加的1个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率,也就是储蓄的变化量与收入的变化量的比值。
边际消费倾向P143:(MPC)是指在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率,也就是消费的增量与收入的增量的比值。
(国内生产总值)p129: 是指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生产出的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9.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P193-195: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根源于供给或成本方面,即使总需求不变,但是因为生产成本增加,物价也被推动上涨。
分类:1、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2、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3、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30.法定准备金率P212:是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 银行创造货币的多少与法定存款准本金率成反比。
31.支持价格p16: 指为了扶植和保护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32.流动性陷阱p162: 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
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失效。
33.“滞胀”P198: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般表现为:物价上涨时期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或下
降,而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的特点则是物价下跌。西方经济学家据此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呈同方向发生。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滞胀”。
34.内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P209:西方国家财政制度本身的某些特点,使它们自身具有某种自动调
节经济、促进经济稳定的功能。
也就是说,即使在支出和税率保持不变的时候,财政制度本身也会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因而被称为“自动稳定器”。
问答类
1.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作图)P59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就是同时考虑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因素,选择一种要素投入的组合,使自己能够在既定的产量下投入成本最小,或者在既定的成本下所生产的产量最大。
利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进行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分析。左图为成本既定,产量变化,不同的产量Q1 𝑀𝑃𝐿𝑀𝑃𝐾 = 𝑃𝐿𝑃𝐾 2、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p35-36 无差异曲线是能够给消费者提供相同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所形成的点的轨迹。 在曲线U上的点a、b、c、d、e、f对应的商品组合效用相同。g、h则与之不同。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点): 1) 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值。 2) 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3) 同一个平面上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4) 一般情况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一点可以用边际替代率来说明。 3、运用有关经济学原理说明“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的道理P26-29 谷贱伤农: 农产品的需求曲线低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丰收时,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此时0 此时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当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幅度大于价格下降幅度P1Q1 水和钻石的价值悖论是指:水对人们很有用,必不可少,(即弹性E=1的必需品)但是水价很便宜;钻石对人们的用途很有限,但是却很昂贵(即弹性E>1的奢侈品)。 这一悖论可以从需求和供给来共同说明,因为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从需求方面看,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对于水,水源充足,人们对水的消费量大,因而边际效用很小,价格也就很便宜。同理,人们对钻石的边际效应很大,所以钻石的价格也就很昂贵。从供给方面看,由于水源充足,生产人类用水的成本很低,因而价格也很低,钻石很稀缺,物以稀为贵,生产钻石的成本也很高,所以钻石价格昂贵。 综合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讨论,得出结论,水便宜,钻石昂贵的价值悖论。 5、分析短期成本中的收支相抵点及停止营业点的含义P78-79 收支相抵点: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AR=SAC),厂商的经济利润刚好为0。当取价格PN时,SAC=SMC,交点N,此时,厂商的经济利润为0,但正常利润全部实现,厂商既无超额利润,也没有亏损,所以SMC与SAC曲线交点N为收支相抵点。 停止营业点: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AR (一)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最优性质:(均衡条件:SMC=LMC=SAC=LAC) 1、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在长期均衡中P=SMC=LMC,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这表明资源在该行业的最优配置。厂商的数目及行业的供给处于稳定状态,并与市场的需求相吻合。 2、保证了生产有效率地进行。在长期均衡中SMC=LMC=SAC=LAC,只有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厂商才能在竞争中生存,行业内各厂商均在最优规模下进行生产,充分利用了社会分配给它们的资源。 3、实现了消费者最大化满足。在长期均衡中P=SAC=LAC,厂商仅能获得正常利润而没有经济利润。消费者得到按最低平均成本所支付的价格,从而使消费者剩余达到最大值。 (二)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特点是:(均衡条件:MR=LMC=SMC) 1、资源没有合理配置。在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时,垄断价格大于边际成本P2>MC,意味着用在该产品上的资源相对不足,不能满足以价格表示出来的社会需要。 2、资源没有有效利用。完全垄断厂商为了获取利润最大化,产量在Q2,Q2 7、财政的挤出效应(作图)p210 财政的挤出效应:开支的增加引起了私人开支的减少,从而以的开支替代了私人开支。 如图,IS曲线IS0与LM曲线交于点E0,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0,利率为i0。若增加开支,即自发总需求增加, IS曲线向右上平移,到IS1, 均衡的国民收入增加到Y1, 利率上升到i1,于LM曲线交于点E1,人民更倾向于将资本存入银行,此时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没有起到预想的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 财政挤出效应的大小与资源的利用状况密切相关。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基础效应最大,的支出增加将挤出等量的私人支出,扩张向的财政对经济没有任何刺激作用。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主要取决于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的大小。利率上升的多,挤出效应就越大,反之,利率上升的少,挤出效应就越小。 8、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内容p160 凯恩斯认为,货币不仅执行交易媒介职能,还具有高度流动性的资产转移手段。 (一)货币的交易性需求:L1=L(Y)=k*L 1.货币的交易需求:为满足日常交易活动所要求持有的实际货币量。是为满足当前的交易活动。 2.谨慎需求:由于未来收支的不确定性,出于谨慎目的,在收入中取一定比例得货币用于应付各种意外支出以减少损失。是一种为未来交易的储蓄行为。 (二)货币的投机性需求:L2=L(i)=-h*i 由于货币具有高度流动性,人民希望持有货币,以期在债券价格波动中谋取额外收益,人民出于这种动机而要求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 综上所述,货币总的需求为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之和:L= L1+ L2=k*L-h*i 9、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P193-195 又称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它是从总供给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认为物价的上涨和通货膨胀根源于供给或成本方面,即使总需求不变,但因为生产成本增加,我物价也被推动上涨。 主要有: (1)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 (2)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3)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如图,原先的总供给曲线AS0与需求曲线AD决定了国民收入水平为Y0、价格水平P0,随着成本增加,产量减少,AS0向左平移到AS1、AS2,总需求不变,从而决定新的国民收入水平Y1、Y2、价格水平P1、P2,价格水平由原来的P0上升到P1再上升到P2,是由于成本增加所引起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10、利用菲利浦斯曲线解释失业与通货膨胀间的关系p197 菲利浦斯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得出的一条失业和通货膨胀率呈反向变动,有替代依存关系的经验曲线。 如图所示,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时此消彼长的反向变动关系,即失业率高,为经济萧条时期,通货膨胀率就低;失业率低,处于经济繁荣阶段,通货膨胀率高。 菲利普斯曲线为我们提供了把通货膨胀和失业联系起来的宏观经济选择模式。 主要的含义:在实现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这两大宏观经济目标之间会发生冲突,所以,制定者只能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即不使失业率过高,通货膨胀率过高。 计算类 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 1) 第二章(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2) 第三章(价格弹性系数-点弹性) 3) 第四章(预算线) 4)第六章(总成本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关系等) 5)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IS和LM方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