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帽子文化研究综述

帽子文化研究综述

来源:吉趣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帽子文化研究综述

作者:张强伟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2期

摘 要:帽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它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始终。近年来,关于帽子文化的研究在文化史和社会史的研究中日渐成为一个热门论题,国内外学者业已发表了许多有关帽子文化研究方面的论著。本文拟从帽子的价值取向研究、帽子造型与帽子文化发展演变研究、帽子文化的社会影响研究等方面加以归纳综述。 关键词:帽子;帽饰;帽子文化;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019-03 一、关于帽子的价值取向研究

关于帽子的价值取向研究一直是文化史方面学者重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关于帽子基本功能的价值取向研究

第一种观点认为,最初的帽子并不是为了保暖、防晒,主要是起装饰作用,为少数人所专用。在中国,帽子在古代被称为“冠”,一直是权力、荣誉和奖励的标帜或象征。作为身份认同的标帜,“冕”则是皇帝专用,而庶民们只能用头巾,并根据当时的社会地位、经济能力,选取的材质也不同。在西方,女帽和男帽出现的时间几乎相同。女帽的历史是漫长而多变的,她一直扮演着女性服饰的重要角色,而男帽主要是男士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标帜[1]。第二种观点认为,帽子的出现对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们戴帽子可以维护整个身体的热平衡,在气候发生变化的时候,不致使头部过多地失去或者吸收热量而引起全身冷热的变化,从而产生不舒服的冷感或热感[2]。第三种观点认为,帽子功能的价值取向作用,与其说发挥了帽子的基本功能倒不如说它更多的发挥了社会文化功能,即帽子文化。在我国古代,脱帽是无礼的,而现在脱帽则以脱帽表示礼貌。在欧美一些西方国家,戴帽子是一种礼节,男人遇见朋友时,往往将帽子微微抬起,以表示友好与尊敬。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帽子的佩戴习俗具有民族性。帽子源于民族文化,依存于民族文化,反过来说帽子又是该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载体,通过该民族佩戴帽子的方式,可以使人更直观地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历史演变,图腾崇拜,精神追求,礼仪禁忌,以及审美心理等[3]。 (二)帽子精神功能的价值取向研究

有的学者认为,帽子除基本功能性需求外,主要集中表现是对精神的一种需要。而精神需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是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为背景,导致形成这种精神需求的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念。主要可以从人的个性,生活方式等方面体现出这种精神需求观念。翟橙在《帽子风格演化是精神需求的结果》一文中谈到:“从帽饰发展史来看,帽子风格演变与个性发展的需求有密切关系。在欧洲中世纪由于神权的压制,人的个性受到束缚,那时西方各阶层,宗教祭祀阶层,贵族阶层,平民阶层在帽饰造型与风格上各自形成比较单一的固定模式,古代欧洲封建社会的几百年中,没有多大的变化。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儒家是以‘礼’为核心的思想体制,等级森严,人们没有追求个性的自由,中国冕服形制的形成到清朝结束,规定了各个阶层的样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到了近现代,人们平等、自由、进步的思想推翻神权的禁锢,在中国打破了以儒家‘礼’教为核心的思想。现代人更加追求个性的张扬,时髦、时尚、标新立异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近现代帽饰的多样化,装饰的个性化,最终打破了传统的规范与模式”[4]。同时,孙有霞在《帽子文化略谈》一文中也提出了“帽子的典型形态反映出时代的文化特征”及“帽子的风格反映了人们个性需求”的相似观点。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体现不同的价值取向。在欧洲近代早期,由于当时宫廷贵族们拥有的居住环境比较宽敞,他们的住所无论门、窗、空间都比较大,促使贵族夫人们穿戴复杂的服饰以及帽饰不受环境的阻碍。贵族和市民把穿戴复杂的服装作为张扬个性与等级的一种自我表现,尤其是在参加盛宴和拜访住户。最特别的是帽子:“现在,有的帽子就像一块黄油,像一块糖,像红衣主教的帽子;还有的帽子就像是黑森林的奶酪,又像是荷兰的奶酪,还有像是明斯特的奶酪”[5]。另外,还有一部分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如乡巴在《帽子文化》一文中认为:“帽子文化博大精深,应该到社会生活中去接受‘帽子文化’的洗礼。同时,帽子文化也是一种中国文化独有的伸张。”

二、帽子造型与帽子文化发展演变研究

在人类服饰文化发展过程中,帽子与服装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虽然经历了几千年时间,随着时代的进步,帽子的式样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在某些人的头上,人们仍然可以找到它最初的模样。研究古今中外帽子造型,不仅使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帽子的“大变化”,而且可以了解帽子文化发展演变的历程,最终有利于推动我国帽子产业乃至服装产业的发展。 帽子造型与帽子文化是紧密相关的。近年来,一部分学者发表了相关文章,但是大多数文章未能对帽子文化的发展演变做出详细的论述。孙有霞在《帽子文化略谈》中谈到了“现代帽子的设计”,指出了帽子的结构与造型,但未能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中论述中西帽子造型的不同及帽子文化的区别。肖成洪在《帽子琐谈》一文中论述了从亚洲、拉丁美洲到欧洲各国各民族不同造型的帽子并对各种不同造型帽子的功能以及帽子文化做了说明[6]。在《帽子的历史演变及其帽子文化意义》的文章中,作者论述了中国古代时期从帽子的起源至清末冠冕制度的废弃的演变历程,同时着重对帽子的象征意义做了深入的研究。该文作者认为:“从帽子的起源和演变角度看,它完全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男权地位,以及这种历史发展和逐渐瓦解的历史。关于帽子文化可以分为两大派:(1)官僚文化;(2)民间文化。”还有施美华在《男帽兴衰史》的译文中指出:从近现代时期的西方国家男帽的兴衰史看,不同造型的帽子折射出西方社会的变迁,也说明了“一顶好帽子不仅要象征地位也要代表时装潮流”的重要性[7]。《帽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在欧洲服装传统礼仪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的文章的作者谈到:“帽子在欧洲服装传统礼仪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画龙点睛之笔,更是整套女士们整套行头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帽、戴帽是欧洲名流家族的必修课程,帽子是名媛佳丽优雅登场的必备行头,甚至会成为能否得到皇室成员认可的重要装备。在欧洲皇室,不会戴帽的女人和一个不懂礼仪的女人一样是绝对不招人待见的角色。你甚至可以轻易从帽子上看出各国王室崇尚的风格:丹麦的浪漫、英国的高调……所以,皇室女人们殚精竭虑地要‘从头’精彩,于是,她们的帽子上,蝴蝶、花朵、蕾丝、羽毛……一切女性化的元素都得到极致展现。”同样,在一些有关西方文化史的专著中有许多论述帽子的文字。在《中古及近代文化史》,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一书中作者认为:“服饰是文明的标志之一,服饰习俗体现着民族文化特色,反映着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点。中世纪欧洲是基督教统治时期,基督教对欧洲服饰影响巨大。中世纪妇女头巾式样很多,有的与现代修女头巾相似,一直围到颈部以下。年轻姑娘可以在节日戴上花冠,已婚者是不允许的。15世纪在哥特式尖顶建筑的影响下,产生了相似的审美观的服饰,V字领、尖鞋、希南帽。希南帽呈圆锥形,内部用铁丝或浆糊使其成型,尖为40度角,高九英寸至三英尺,帽子上垂着薄纱(用高级麻布作),帽有圆环固定,前沿还可加天鹅绒。帽子价格昂贵。帽子有一个角的也有两个角的,有的呈展翅形”[8]。

有的学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他们认为:帽子及帽子文化研究应积极采用电影等现代媒体手段,通过对人物、语言、环境等全新视角的变化进行研究。这方面,最近几年西方国家在新手段的运用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在经典电影《窈窕淑女》中,奥黛丽·赫本扮演了一位贫穷的卖花姑娘,通过语言学家的一系列精心培训,每天练习标准英式伦敦腔的社交口语、社交礼仪和各种场合的淑女式打扮。6个月后,丑小鸭变成美丽天鹅,终于摆脱贫穷,跻身于上流社会,变成名媛淑女。影片中,一套套经典、优雅的淑女衣裙及其配套的帽子,成全了卖花姑娘,同时也成全了奥黛丽?赫本,她的西方淑女形象至今无人能敌。因此,帽子将不同角色中的社会等级关系表达得淋漓尽致,它也反映出了人们职业、国籍、宗教信仰和社会地位。

三、帽子文化的社会影响研究 (一)帽子文化在中国社会影响研究

帽子文化在中国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有的学者侧重于对帽子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影响的研究,并总结出帽子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三点影响。首先,帽子是象征权利与地位的,即“乌纱帽”;其次,帽子是社会身份等级的一种标帜;再次,帽子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体现,如八角帽。

李立芳在《帽子说古》中,从中国帽子的起源到历朝帽子式样的变化,分析了帽子象征权力与地位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9]。鲍明华在《乌纱帽》中,从“乌纱帽”的缘起到明朝朱元璋时期正式开始作为官员的专用帽子的论述,充分证明了“乌纱帽”的权威以及在传统社会中的认可[10]。肖洪成在《帽子琐谈》中,从中国56个少数民族帽子的不同款式和色彩分析了帽子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民族文化的体现。孙有霞在《帽子文化略谈》中,探讨了帽子作为社会身份等级的一个标帜,更加深刻的证明了帽子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有着深厚的根基。

有的学者总结了帽子文化在传统社会中的影响,积极探讨传统的帽子文化在中国现代社会中留下的影子。学者们研究发现有两种“帽子文化”的变种:一是老婆被别的男人勾引,或者主动偷汉,就算是戴了“绿帽子”;二是被人加之“莫须有”的罪名或口实,就算是“扣帽子”(或称作“纸帽子”)。乡八在《帽子文化》中探讨了这两种“帽子文化”的变种,并指出了中国现代社会发生了巨大地变化,但存在经济发展的速度与道德水平质量之间不协调的现象。 (二)帽子文化在西方社会影响研究

关于帽子文化在西方社会的影响,中外学者从它在宏观上对西方社会,到微观上对西方人民的社会生活及其相互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各抒己见。

汉学家卜正民在《维梅尔的帽子》一书中认为,“通过这顶帽子的每一个可能的细节,可以延伸到与维梅尔相关的每一个细节。”更为重要的是,“以维梅尔帽子上的珍珠,与海狸皮、中国瓷器、白银和黑人奴隶一样,端赖全球贸易所赐,从稀缺走向普及,由炫耀性消费步入市民家庭”[11]。

里夏德·范迪尔门在《欧洲近代生活》一书中认为,“16世纪更甚于18世纪,而在18世纪则已经开始注重朴实。各个等级的样式各具个性,既引人注目又显露体型,流行的样式也变化的很快,特别是帽子。就是说,社会的上层要和社会的下层有所区别,他们想要说明自己的社会地位”[12]。

雷颐认为,以易服饰等表示改革决心或象征之意。1908年爆发了要求君主专制立宪的‘青年土耳其’革命,最终在凯末尔将军领导下,于1923年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虽然凯末尔集种种大权于一身,但改革还是遇到了强大的阻力,为表示改革的决心,凯末尔在1925年下令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而要求戴礼帽、鸭舌帽等各种欧式帽。但近百年来,圆柱形红色礼拜帽已经成为神圣的宗教和奥斯曼帝国的象征,几乎人人都戴[13]。

毛昊认为,不同风格的帽子,向世人展示了不同民族的情趣以及出现在不同场合特殊的用途。19世纪以来,在苏格兰一直流行的有玛丽帽、围猎帽、简爱帽;法国妇女则爱戴保护发型的凯勒什折叠帽;意大利女性爱戴宽檐大草帽;东欧克里米亚地区风行编织大绒帽[14]。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帽子在欧洲服装传统礼仪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不仅是画龙点睛之笔,更是整套女士们整套行头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从目前的研究看,立足于帽子文化问题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已有的成果大多数是立足于单面性的研究,并没有很深入的去探讨中西帽子文化之间的共通与相异之处,这也是以后研究者所需要深入发掘与探讨的地方。 参考文献;

〔1〕〔14〕毛昊.帽子文化[J].世界文化,1999(4). 〔2〕薛璐.帽子漫谈[J].中国纤检,2008(12). 〔3〕孙有霞.帽子文化略谈[J].上海艺术家,2008(3).

〔4〕翟橙.帽子风格演化是精神需求的结果[J].艺术界,2002(4).

〔5〕〔12〕[德]里夏德.范迪尔门.欧洲近代生活/家与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12. 〔6〕肖成洪.帽子琐谈[J].世界知识,1993(10). 〔7〕施美华.男帽兴衰史[J].世界博览,1995(11).

〔8〕[法]塞诺博.中古及近代文化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 〔9〕李立芳.帽子说古[J].发明与革新,1999(3). 〔10〕鲍明华.乌纱帽[J].文史月刊,2012(4).

〔11〕[加]卜正明.维梅尔的帽子:从一幅画看全球化贸易的兴起[M].文汇出版社,2010.8. 〔13〕雷颐.帽子、辫子与传统在血腥中形成[EB].http://www. theory.people.com.cn/4910408.html,2006-1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