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
作者:罗 辉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0年第09期
一、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意志培养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此活动中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巧,同时也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认知活动来接受知识,形成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着几十个学生,不可能完全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的难度、速度、反馈方面兼顾不到每一个学生。再者说,学习活动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障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钻研教书的技巧,还必须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价值,有意识地调动学生意志努力的自觉性,从而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障碍。
意志不是人的先天素质,而是教育的结果。它是在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后天教育、训练和个人努力的不同,个人意志品质的优劣差异有很大悬殊。而学生的学习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要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意志努力与学习成功的辩证关系,从提高认识的角度出发,调动意志努力的自觉性。在课堂教学中,用对学习的认识来促进学生的意志努力,这一做法已被实践证明是十分有效的。 二、提供榜样的示范作用
根据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在意志培养中应注意树立榜样的作用。可以通过教师固有的权威性,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展示自身的意志品质;也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和学生交流克服困难的体会,使学生产生态度和情感上的认同,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另外,注意收集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榜样的例子,同时也要树立身边的榜样,以学生自己的现身说法鼓励和带动其他同学,使意志努力蔚然成风。 三、以情促意,巩固意志行为
情感和意志是密切联系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一规律,通过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量,使之达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激起人的行为动机,使人表现出巨大的意志力量,从而以极大的热情去战胜困难,完成任务。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对学生克服困难以后的成功,满腔热忱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巨大满足,使学生认识到意志行为并不总是和痛苦相联系,以成功激起进一步克服困难的自信和勇气。教师宜在教学中遵循“小步子”原则,对于点滴意志努力的成功及时给予强化。 四、因人制宜,加强个别指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间的意志品质和意志努力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这与目前整个社会环境和教育方式有一定的联系。有些家长教育子女的着眼点主要指向学业方面的成功,对于孩子的意志品质较少关注,很多家长恨不能自己帮助子女消灭困难和挫折,这样的教育结果只能是使下一代的意志品质极为薄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因人制宜地开展教育工作,加强个别指导,不能完全搞“一刀切”,应该考虑每个学生已有的条件和心理承受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