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生孝道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孝道教育案例分析

来源:吉趣旅游网


小学生孝道教育案例分析

泰兴市黄桥镇南街小学(邮编:225411) 何昌岳

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一些小学生的身上却很难发现,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吃;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令人堪忧。2008年11月20日,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就北大2009年的自主招生政策进行了解读说明。他特别指出,2009年北大自主招生将不招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我不禁为北大的做法拍手叫好!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孩子很多已经不知道孝道也是一种美德了,更不知道孝道是我国千百年文化传承中的一件瑰宝。

案例一:

一次召开家长会时,一位学生的母亲向我哭诉了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情:那天她发着高烧,躺在床上。丈夫不在家,她盼望着上六年级的儿子回来,能为自已买点药、倒杯水。可儿子回来后,一进门便大声喊道“妈妈,我饿了,你怎么还没做饭呀?”。妈妈强打精神说:“妈妈病了,你自己去煮粥吧。”“我不会!”儿子硬硬地答道。“妈妈,你躺着吧,我自已出去买点吃的,然后去同学家做作业,你晚上别等我了。”说完,儿子冲出了家门。病重的母亲只能独自扼腕叹息、流泪。孩子的母亲自责地说:“唉,都怪我们平时太宠爱他了,求求你啦,老师,帮我们好好教育他一下……”

案例二:

今年春学期的一个下午,该放学了,班上还有几位学生的数学课堂作业没做完。于是我就坐在班上一边批本子,一边督促他们完成作业。其中一位男生叫蔡XX,边写边玩,另外几位学生很快写完走了,可他依旧不急,慢腾腾地写着。教室外面年迈的爷爷,满头大汗,患有多种老年病的他,脸色

1

有些苍白。无奈,我放下手中的作业本,站在小蔡面前督促,好不容易才把几题作业完成。我对小蔡说:“以后作业不能边写边玩,赶快收拾书包,你爷爷身体不好,等时间长了会受不了的。”他却对我说:“没关系,我的爷爷在外等我虽辛苦,可我在教室里做作业比他还辛苦呢!”说话间,他的爷爷疲惫地走进来接过孙子的书包、篮球袋和我道别,可小蔡头也没回就走了,更谈不上跟我打招呼。看着爷爷步履蹒跚的背影、小蔡空着手,一蹦一跳的身姿,想想孩子的话语,心里总有种别样的滋味。

案例三:

有位小学生的家长在《解放日报》上撰文谈道: 有一次,我刚送走我的父亲,儿子便认真地对我说:“爸爸,莫把钱给爷爷,我们自己都没用的了。”看儿子那认真的样子,我的心都凉了半截:这就是我将来老有所靠的儿子吗? “谁最关心你?谁对你最好?”我把儿子抱坐在大腿上,认真地问他。“爸爸妈妈呗!”“将来爸爸妈妈老了,挣不到钱了,你给不给爸爸妈妈钱用?”“当然要给!”“这就对了,爸爸小的时候,爷爷奶奶也像我们关心你一样地关心、爱护我,辛辛苦苦地种地、挣钱,勒紧裤带送爸爸上学念书,现在他们都老了,我该不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该不该给他们钱用啊?”“该!”孩子虽然似乎明白了这简单的道理,我的心中却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能用无私的爱,养育出一个自私的儿……

类似的例子还可举出不少。从上面三件事例中,不难看出小学生的孝心缺失随处可见,并且对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形成造成了缺陷。究其根源,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一、家庭“爱”的错位所致。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核心人物,在家过的是众星捧月般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的就是好好学习,考上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将来有份好工作。要达到此目的,他们习惯于将孩子的日常生活料理全部“包办”,我亲眼目睹有的家长成了孩子的“书童”,有的父母成了孩子随意使唤的“奴仆”,他们对孩子一些不太“孝敬”的

2

行为也能够默认。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长大自然会懂事的;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现在是尽责任,将来孩子能养活自己就行了。再如: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拿糖分享给父母,可是父母总是嫣然一笑,夸赞两句又把糖给孩子塞回去,拒绝了孩子的孝顺;还有,当孩子看到了父母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想去关心时,父母总是会说“没你的事,写作业去!”,拒绝了孩子的孝顺;孩子想帮父母减轻压力主动做家务时,父母会说:“只要你读好书,其它什么都不要做!”,拒绝了孩子的孝顺;这样的例子可以在生活中举出很多很多。也就是在这样的拒绝中孩子习惯性地接受拒绝,接受自己的不孝顺,长期以来这就成了习惯,成了应该:“我不该把糖给父母吃,反正他们不会吃,我也别去管他们的事,反正我也管不着,还做什么家务啊,还惹来骂……”这样的家庭教育培养出的孩子往往缺乏孝心,不懂得“感恩”,自我意识太强,缺少奉献精神,没有责任心,根本不知道去关心、体贴他人。他们认为父母的奉献是应该的。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情,过分的呵护带来的是孩子的无能,而缺乏孝心教育带来的是孩子无德和残忍。2007年广州一16岁少年向母亲要上网费未果而拿菜刀砍杀双亲;2008年江苏一名16岁初中生因在网吧玩游戏很晚回家,遭到母亲斥责殴打,不堪忍受的男孩手持水果刀疯狂地将母亲捅死,随后自己也跳楼身亡……这一幕幕惨剧不正有力地说明孝道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乏吗?

二、学校教育的误区所害。

看看现在的教育现状: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不少年,但在不少校园里,应试教育仍在“横行”,孩子们的思想品德情况如何,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社会、家长评价一所学校、一位教师、一个学生的好坏主要看分数,看考上实验中学的人数。一些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也存在着误区,认为只要学生学习好,就没什么大问题,偶尔讲一讲德育,也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并没有结合孩子的思想实际。只停留在遵章守纪、文明礼貌和安全教育上,从而使孝心教育缺位,造成学生“孝心”的缺失。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需要爱。只有懂得爱学生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教学生懂得如何去爱。但事实是许多老师反其道而行之,在他们眼中,学生就是唯师命是听,对学生根本谈不上尊重和平等。因而导致学生无法真正领悟爱的真谛,甚至导致心理扭曲,又何谈孝敬? 2009年4月14日《新快报》报道: 因上课和同学讲小话被老师

3

批评,年仅13岁的六年级学生小田竟愤而返家拿菜刀,冲到课堂一刀砍向正在授课的女老师头部……这不能不让人想起6个月前——去年的10月4日——山西朔州二中学生李明在课堂众目睽睽之下用刀捅死了刚刚从教的郝旭东老师的事件。

令人深思的是,面对民警的询问,一脸稚气的小田还犹自忿忿,“她(即受伤的老师)当着大家的面批评我,我心里很生气,便砍她两刀解恨!”而李明更是留下一页“死亡笔记”,他说他要用杀老师的行为来唤醒人们对学生的态度,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认识老师的混蛋,让教育改变。

还是去年的10月,21日,浙江丽水市缙云县盘溪中学31岁女教师潘伟仙被她的学生骗到山上杀害了。据说该学生逃课去上网却怕老师家访才做出这样举动的。这一幕幕惨剧不正有力地说明孝道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缺乏吗?

三、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忙碌的功利追逐削弱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孝道”理念,他们不屑讲孝道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等现象屡禁不止,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着孩子。打爹骂娘、虐待老人的事件经常出现在报刊、银屏上。甚至有的学生家长就不孝顺自己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怎么会有孝心呢?在学校里,孩子学会了关爱他人,可是来到真实的生活中,他在公共场所里,让出的座位可能被一个壮汉抢了;在书本上,孩子学会了同情弱者,可是来到现实生活中,转眼间却见衣衫褴褛的乞丐在餐馆里有吃有喝,有说有笑……反此种种,都让孩子推翻了心中那好不容易形成的“关爱社会”的孝道新理念,代之为“自私自利、我行我素”的消极观点。政协委员李宝库曾建议:要理直气壮地提倡孝,孝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孝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应让“孝道”教育先行,对小学生加强孝道教育刻不容缓。实践表明孝道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石,是育德之先,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

4

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在实践中摸索。通过孝道教育,实现爱的传递,把学生爱父母、爱家庭的感情扩大到爱他人、爱社会……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