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EKECHUANG
学科窗I
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与优化
林秀琴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作业的布置与优化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消化及巩固 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业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的好坏。这就要求数 学老师必须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和改变作业的布置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 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作业布置;优化;适时;适量;适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 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人思考、 动手实践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效果,减少作 业量和考试次数。在教学中,作业的布 置与优化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课
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教学活动的有 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理解及巩固所学 知识和教师反思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可一直以来,数学老师总是秉承着“熟 能生巧”的宗旨,喜欢在学习新课之后 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学生在繁重、枯燥 的运算和解决问题中来掌握数学基本的 原理与算法。这样,不但无法激起学生
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简单重复的作 业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毫无帮 助。“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只有真正理解了数学知识,才能在以后 的生活中自觉地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在布置数学作业 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单一 的布置方式,让学生自觉地融人数学学
题中的各个条件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 联,只有分析清楚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 才能够找到其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出应 用题中未知量与其他已知条件的数量关 系,进而有利于解题的进行。良好的解 题习惯是首先仔细读题审题,将题中各 个已知条件列在草稿纸上,并简单画出 各个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在草稿 纸上列算式,并且进行计算,接着对计 算结果进行验算。验算的方法有两个维 度:一是看计算本身的数量是否正确, 二是将计算结果代人应用题,检查其是 否与其他已知条件具有正确的逻辑关 系。最后,将应用题的解题过程整齐地 誊抄到作业本上。良好的解题习惯,能 够理清解题思维,保证数学计算准确, 保证作业本卷面整洁,有效避免主观性 失误而导致错解的挫败感。
(2)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 习习惯包括课堂学习习惯、课后作业习 惯和课外学习习惯三个部分。课堂学习 中要做到眼勤手勤思路快,要看懂老师 在黑板或者
跟得上老师的解题思路,要做到当堂课 当堂消化掉,不欠学习账。由于小学生 的学习自律性比较差,需要教师不断对 其进行规范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用 “看黑板”“记笔记”“来,跟老师一 起思考”等教学用语对学生进行提示, 20天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课后作业中 要做到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后作业的 完成习惯与教师布置作业的技巧有直接 联系。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要根据艾宾 浩斯遗忘曲线来科学布置,从而让学生 及时有效进行复习,作业量要符合新课 标的要求。课外学习习惯主要是丰富学 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可以推荐读物和科 技馆等有奇妙数学知识的殿堂给学生。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其在 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利于教 学活动的进行。新课标要求以教师为主 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备课时也要 按照这个模式来做,培养学生的良好学 习习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基础能力。
应用题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 师的执教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有 利于小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从而 有利于小升初数学教学体系和教学难度 的过渡;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实 际用途,从而能够用适当的数学方法来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数学 教学除了应试之外的根本性教学目的。 2016年“两会”中明确阐述了创新对各 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教育领域也是 一样,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教材以及社 会的变化来调整教学方法,创新性地进 行教学。因此,小学高年级学生应用题 的教学方法研究是一个持续性的课题。参考文献:
[1] 严明.浅析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分
层教学的开展[J].小学数学参考, 2012,(10).
[2] 唐云莉.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
浅析[J].新课程(小学),2015,(4).
PPT上的教学内容,要将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小学高年级数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前埔北区小学)
要教学内容记录下来以备课后复习,要
052 Teacher
习,并乐于接受。
一、数学作业布置要适时
适时是指数学作业布置要根据具 体情况,分时间段进行,而不是单单在 学习新课之后。
1. 课前作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数学新课标”) 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因此, 在新课开始之前,教师适时布置一些与 新课内容有关的作业,会激发学生对新 知的探究欲望,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 在教学三年级数学《克与千克》前,教 师先布置学生到超市调查一些水果的价 格标签,或收集一些小食品包装袋,并 向售货员或家长了解价格标签的含义。 于是,新课一开始,教师立即让孩子们 出示自己收集的信息,并说说自己对它 的理解。孩子们兴趣盎然,在介绍中 发现他们不但理解了 g就是表示克
,kg
就是表示千克,而且有的学生还说出“一 个苹果大约有200克,而西瓜比较重, 大约有4千克”的对比。这样,很自然 地弓丨人所要学习的知识。孩子们不但理 解了克与千克的含义与大小,同时也感 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更加 喜欢数学。
2. 课中作业
一个概念或知识学习后,为了让学 生能更好地记住它,起到及时复习巩固 的作用,此时,要适当布置一些相关练 习,让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四 年级数学《数量关系式》时,学生明白 了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式后,笔者 即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自己编制一道 有关习题,自己列式解答,之后再与同 桌互相探讨,说说自己是用哪个数量关 系式来解答的。如此,学生在编制习题 与探讨中不但理解了单价、数量与总价 的关系,而且提高了自己提问题和应用 的能力。
3.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既要与课堂知识相联系, 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让他们能主 动、积极地去完成。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 认识》之后,笔者即布置学生放学后, 自己想办法测一测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 第二天还未上课,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
汇报自己测量的结果。有的学生说:“我 每天放学走路回家,我量了我走一步大 约50厘米,从家到学校大约走了 400步, 400 x
50=20000厘米,即200米,5个我 家到学校的距离就是1千米。”有的学 生说:“我家到学校较远,每天我妈妈 骑电动车送我。电动车1小时行30千米, 走了4分钟,大约有2千米。”……答 案五花八门,但不管他们用什么方法测 量,作业完成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好, 就连平时两个经常不做作业的学生都认 真完成了。这就说明了我们平时在布置 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要符合 他们的年龄特征,只有这样,学生的潜 力才会得到发挥。
二、作业布置要适量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 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 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 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 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 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 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充分拓展学生 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 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初步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大多数老师认为数学就是要多练,因而 盲目布置大量作业,让学生陷人机械、 繁复的训练之中。这样不但不能达到预 期的目标,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 理。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注 意力易分散,过量的作业,精神易于疲 劳,从而影响了训练效果。所以,教师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布置符合他们 生活实际的作业量,还要注意变换方式, 不能只是单一的练习。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一位数 除三位数》后,学生刚学习除法,对算 理理解不透彻,计算不熟练,但也不能 因此进行大量的练习,否则,学生即使 会计算,但不知所以然。所以,笔者只 布置了两道练习题,但要求学生在做完 之后,要向同桌说说自己计算的过程与 方法;如果发现错误,要共同查找原因, 然后再重新计算。虽然只布置了两道题, 但学生在向同桌说明自己的计算过程与 方法时,对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算理与算 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在查找错误 原因时,既巩固了算理算法,又培养了
戀NGf
他们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起到一举两 得的作用。所以说,作业布置不在于多 少,而在于是否有用。
三、作业布置要适当
从客观上来说,每个学生,不管是 身心发展,还是在认知结构上,都有一 定的差别。因此,这里的适当指的是教 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班级学生的个 体差异,既要少而精,又要有一定的梯 度;既要照顾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让 他们学到基本的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喜 悦,又要考虑到那些优秀生,让他们不 至于由于习题的过于简单,缺少挑战性, 从而产生骄傲、怠慢的心理。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 和正方形面积》后,笔者就把学生的作 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直接告诉长 方形的长、宽和正方体的边长,求它们 的面积。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直接应用 公式求面积,达到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 的面积求法的目的。第二层次告诉长方 形的面积和长,求宽,训练中层学生的 逆向思维。第三层次,出示正方形的边 长,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相等来 求长方形的长,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具 有挑战性的问题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分层作业,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注 重基础知识的巩固,而对优秀生则培养 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 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总之,我们教师要重新理解新课程 标准的要求,全面认识和定位布置作业 的意义与作用,认真研究数学作业的布 置方式与优化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效 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的要求,也让作业 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和创新发 展的园地。参考文献:
[1] 欧阳新龙,肖川.义务教育数学
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 王光明.笵文贵.新版课程标准解
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 东峤前江小学)
Teacher
0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