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山东省惠民县孙武镇中学柴丽娟 美是人类所向往与追求的,音乐是表现美的手段,它给人们 带来愉悦的心情,精神上的享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育 的…项基本任务,而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最直接有效的 方式。学生可以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音乐带给人们的丰 富世界,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 能力。 一、培养学生从音乐中体验情感,享受美 罗丹说过: “艺术就是感情。”音乐艺术不是像文学作品那 样直接叙述事件,也不是像美术那样直接描绘生活,它是用悦耳 动听的音响以及精致巧妙的音乐形式印特有的声音语言叙说并作 用于人的情感,所运用的声音是有组织的乐音系列,必须依靠听 觉来感知。它通过作品的艺术形象及学生的审美活动来感染与教 育学生,只有在丰富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以情带声,以声传 情,才能声情并茂,以情感人。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 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以情感人,以 美育人。学生是审美的主体,教师的音乐活动是学生的审美对 象。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正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 程。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作者凝情于笔,注情于音的结晶,经过专 业人员的二度创作,较好地诠释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较强的 艺术感染力。学生的听赏及领悟是三度创作,在从“二度创作” 到“三度创作”的审美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持殊的思维方式,即 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理性分析为引导的多种心理因素,由导人情 感到体验情感,产生美的联想与想象。教师要抓住音乐的特点, 善于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提供的规律中发现、寻找和研究音乐教育 的特殊原理和规律,通过体验感受、直观感知、兴趣诱发、自然 渗透、启发讨论听唱比较等方法,形成艺术审美施教力。同时, 教师应把握好“情 ,以自己的情去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神 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等都要传达情感的信息,给学生以 美的感受和启发。当教师走下讲台,穿行于学生之间,并随着歌 曲情感的表达,辅之以得体的动作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生会感到 特别亲切。教师的表现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对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歌曲中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 音乐要素作出准确的心理反应,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更能激起 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实际就是老师 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活动。因此,教师首先要有饱满的热情,按乐 曲所要求表达的感情和风格特点准确地范唱,力足于以情感人, 使学生在学习时对乐曲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以引发学生 的兴趣。只有老师动之以情,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 二、培养学生从乐感中感知美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音乐教育则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 美情感,而审美与情感又是那样地密不可分。歌德说: “成功的 艺术处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对音乐的处理,就是对音乐情感 和演唱(奏)技巧的处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不同国家 不同民族的歌曲,各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调式和不同的曲式风 格,各类歌曲都蕴含着特有的激情。可见,歌曲的体裁总是与某 种情感相联系的:歌曲的结构,大至整个歌曲,小到短句,都蕴 观察92 涵着音乐的内容与美感,歌曲的调式、凋性在色彩上给人以明暗 不同的感觉,给人的情绪的影响也就不同;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 作用,能形成明暗、疏密、浓淡不同的音响效果,进而表现其特- 有的音乐情绪。在表现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任务,就是要 对作品作仔细的琢磨与研究,以尽可能完满的歌声展现出它的全 貌。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探究音乐作品所表现的真情,悉心指导, 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争化,使情感得到深 化,才能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不仅如此,审美能力 的培养又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从中感知音乐 所表现的情绪,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以欲立刻体验为快,产生 愉悦情感。要通过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及识读乐谱的教 学,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以准确的音高 和节奏、恰当的速度和力度、自然而美好、真切而饱满的感情把 乐曲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并与他人沟通进行艺术评价。要根据乐 曲的内容和曲调表现等特点,在学生感受力、理解力和技能水平 的范围内,适时地向学生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因此,感受音 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培养这三种能 力,就是培养良好的乐感;有了良好的乐感就具备了一定的审美 能力,经过长期的音乐艺术的熏陶培养自己高尚的艺术情操,促 进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三、在音乐中培养学生体验美,使其身心得 以陶冶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美存在于生活之中:而对于美的发 现,贝f腰靠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高尔基也说: “美,是人 自己从它的灵魂深处创造出来的。”强烈的审美情感,使学生的 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水乳交融,加深了他们对美的形 象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审美认识、审美愉悦使学生的身心获得更 多的情感体验,学生的精神得到充实事业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 华。创造性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 思维潜能,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升华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人到角色意境中通过自 制节奏乐器,探索、发现、体验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段落 情绪等:通过即兴动作表现歌、乐曲,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其内 容,表现其感情:通过即兴表演,或对主题哼唱,发展旋律、或 为作品创编伴奏或即兴演奏,引导学生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 己创造的音响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 的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创造美,最终让学生 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想象的圣境。 总之,音乐审美能力与情感的培养应在寓教于乐中得到切实 体现,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和 审美想象力。坚持音乐审美教育在形态特征上的情感体验,使音 乐审美教育始终具有独特的情感色彩。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激发 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抓住重点,使学生的审美情感不断深 化,提高学生情感外化的表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