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
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10.4.15
说明: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1卷(选择题33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尴尬(gà) 运筹(ch6u) 饥肠辘辘(lù) B.骁勇(ráo) 揣摩(chuǎi) 拈轻怕重(zhān) C.镂空(lòu) 亢奋(kàng) 前瞻后顾(zhān) D.奠定(diàn) 魁梧(wú) 悲天悯(mǐn)人 2.下面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惶恐 晦暗 流连忘返 B.鄙薄 殉职 莫名其妙 C.拮据 荒辟 重峦叠障 D.聪慧 繁琐 却之不恭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l页(共8页)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 。
(2)学问犹如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我们要获得学问的甜果,就要学习和 古人勤学苦读的精神。
(3)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 而下定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A.热忱 发挥 怀疑 B.热情 发扬 迟疑 C.热忱 发扬 迟疑 D.热情 发挥 怀疑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网友专门为“春运”制作的漫画《春节回家运动会》表达了老百姓的心声。 B.春节联欢晚会上,湖北姑娘贾玲凭借相声《大话捧逗》一鸣惊人。
C.冬奥会上,经过中国小将周洋的奋力拼搏,终于获得女子1500米短道速滑金牌。 D.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力发展,汽车数量猛增,停车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5.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除了纽约,你还能在别的什么地方发现人们这么多的活动和这样纷繁的情景呢? ②我把第一天给了我的朋友,给了那些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东西,第二天我看到了人 类和自然的历史面目。
③于是这城市成了我选择的目标。
④今天我要在现实世界里,在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 ⑤根据我想象中奇迹的期限,这是我能看见东西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 ⑥我没有时间去悔恨或渴望,要看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A.⑥⑤④③②① B.⑤⑥②④①③ C.④⑤②③⑥① D.⑤④⑥②③①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发挥你的“巧实力”
近日,美国学者苏姗尼·诺瑟提出,美国在外交战略上要发挥“巧实力”,即综合运用硬实力和软实力,当用硬实力时用硬实力,当用软实力时用软实力,或是同时运用、混合运用,从而实现外交战略的转型,摆脱当前的困境。从硬实力到软实力,再到巧实力,人们对实力的认识日益深化,更科学也更全面。其实,“巧实力”并不是一种单独的实力,而是对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巧妙使用。不仅一个国家的外交有“巧实力”,军事有“巧实力”,每一 个人也有自己的“巧实力”,方方面面都可以挖掘“巧实力”,就是看你是不是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会不会往这个方向考虑罢了。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巧实力”,就是不要硬碰硬,要学会四两拨千斤,及时调整方向,不在一棵树上吊死。毕竟,杀人一万自损三千,硬碰硬谁都难占多少便宜,聪明人要学会用巧劲儿,就虚避实,不和你对面硬冲突,以巧取胜。二战时,法国耗巨资修建了一个著名的马其诺防线,据说是固若金汤,坚不可摧,要是硬攻,肯定损失惨重,旷日持久,两败俱伤。德国人干脆避开马其诺防线,绕了一个大圈子,直接来到马其诺防线的后方,几乎毫不费力就攻占了法国,而置马其诺防线于无用。这是作战中的巧实力。
发挥“巧实力”,就是要善于藏拙,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聪明的人,就是善于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不求全面突破,争取局部优势,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尽可能大的成功。春秋战国时,秦强赵弱,秦王要用十五个城市来换赵王的和氏璧,赵王明知秦王是在欺诈,却不敢不答应。比较起来,赵国的硬实力、软实力都远不如秦国,但赵国有智勇双全善于审时度势的大臣蔺相如,,充分信任并大胆使用蔺相如,这就是赵国的“巧实力”。果然,蔺相如不辱使命,以自己的大智大勇,折冲樽俎,既避免了两国的交战,又保全了赵国的尊严,最重要的是实现了完璧归赵,成为历史美谈。这是外交的巧实力。
发挥“巧实力”,就是要争取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干自己最擅长的事。NBA的火箭队,因为有姚明这个超级中锋,最擅长的就是打阵地战,一板一眼地按战术来进行,但缺陷是速度慢,不擅长打快攻,如果和善于快攻的球队打,他们就千方百计地把速度降下来,以保证姚明有充沛的体力和对手周旋。相反,如果他们跟着对方的速度跑,以快对快,那就把姚明荒废了,而这样的比赛,火箭队必输无疑。运动场上也要讲究巧实力。
发挥“巧实力”,就是耍善于寻求对方的破绽,在对手最薄弱的环节上下手,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赤壁之战,孙刘20万联军的实力远逊于80万曹军的实力,他们就想方设法在“巧实力”上下工夫。不善水战是曹军最大的软肋,他们就在这个环节上大做文章,先是草船借箭,干扰曹军,接着是派庞统去实施连环计,又利用蒋干盗书,将计就计,用反问计杀掉曹军最精通水战的大将蔡瑁,最后利用火攻,一举破曹,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确,“巧实力”的发挥,使这一仗赢得异常轻松。
“巧实力”的使用,当然不仅限于战争和外交上,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科研攻关,课题破解,还是军事训练,实战演习,商海拼搏,体坛竞技,或者市政建设,开发工程,都有一个如何使用“巧实力”的问题。“巧实力”的成功使用,能降低成本,可加快进度;能减少阻力,可放大实力。至于如何使用“巧实力”,并无一定之规,也无固定模式,那就得用岳飞的一句名言来诠释:“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陈鲁民/文,有删改)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6.对本文的观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巧实力”和“硬实力”、“软实力”有差别。 B.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挖掘“巧实力”。
C.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发挥你的“巧实力”。 D.发挥“巧实力”并无固定模式。
7.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马其顿防线的例子证明发挥巧实力需要以巧取胜。
B.作者用蔺相如的例子证明发挥巧实力需要藏拙,以已之长击敌之短。 C.作者用火箭队的例子证明发挥巧实力需要运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
D.作者用赤壁之战的例子证明发挥巧实力需要寻找对手破绽,在对手的薄弱处下手。 8.下面事例不能用来证明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战国时田忌赛马,在孙膑的策划下,用好马对中马,用中马对劣马,用劣马对好马,在整体实力不如人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
B.春秋时孔子在鲁国施政受阻,转而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回国后著书讲学,从而使自己的学说发扬光大,流传千古。
C.美国的部分星巴克门店日前开始销售速溶咖啡产品,以挽留那些已无法负担传统咖啡价格,但仍想享受“星巴克质量体验”的顾客。这一举措抓住了处在经济萧条中 的消费者的心理,从而扩大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D.“暴走妈妈”陈玉蓉以惊人的毅力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坚持每日步行十公里,七个月成功治愈自身的脂肪肝,把健康的肝脏捐献给儿子,给了儿子第二次生命。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1题。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④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④焉。上又尝谓侍臣日:“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孙):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上又尝谓侍臣日 未尝稍降辞色 B.故人君之患 故患有所不避也 C.夫欲盛则费广 我欲乘风归去
D.故不敢纵欲也 彼竭我盈,故克之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A.登轼而望之 B.暮寝而思之 C.足肤皴裂而不知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
11.下列对老百姓偷盗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 B.官吏们贪得无厌
C.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 D.民众没有正确的廉耻观 第Ⅱ卷(非选择题87分) 四、(14分)
12.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13.填空。(共8分,每空2分)
(1)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一鼓作气,再而衰, 。(《左传·曹刿论战》)
(3)苏轼的《水调歌头》在表达对亲人思念的同时,也表达了面对自然规律的无奈,他 感叹:“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近年来流行乐坛掀起一股“中国风”。一些歌词作者常常将古诗词中的句子或意象植入作品中。比如《在水一方》的歌词“我愿逆流而上,找寻她的方向,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就化用了《诗经·蒹葭》中的句子:“ ,道阻且长。”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5页C共8页) 五、(1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14—17题。 工地上的父亲 父亲站起来,一阵眩晕。他下意识地把手往身旁一划拉,扶住了身后一垛垒高的墙石。闭了一阵眼,那阵眩晕过去,父亲用手撑住腰,抻了几下,站直了。
天真热,早上四点钟从家里骑车来的时候,还有一阵阵风,凉丝丝的真受用。六点钟一到工地,趁着凉快,父亲就领了任务。工头说今天是高温天气,上边任务紧,又有几个青年人怕中暑没来,所以今天计件。在路边砌一块一米长、半米宽、二十公分厚的条石,可以到手一块钱,傍晚回家就可以拿着现钱走人。
父亲高兴。高温天气怕啥的,也就是热一点。昨天一天,自己砌了五十块条石,按说好的价钱是三十元。其实昨天开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因为工头让父亲他们帮自己干了点私活。如果不耽误时间,父亲觉得今天自已满可以砌七十块。一天七十块钱,这是啥价钱。那些小青年,小小年纪,碰到天热就不来工地,做缩头乌龟,真让父亲看不起。
父亲往后走去,他要活动一下腿脚,其实是再次确认一下自已是不是已经砌了二十一块。他嘴里不停的数着“一、二……”,怕自己眼花,数一块,用手中的瓦刀点一下条石。正好二十一块,不多一块,也没少一块。如今才过了半个上午,到中午没准自己可以砌够四十块呢。
父亲往回走的时候,脚步明显变得轻快。他从旁边的垛子上一气搬下十块条石,一块块排放在早挖好的土沟里备用。从脖子上拽下湿透的手巾,摸几把脸,喘息一阵,又开始蹲下。
今天这天还真是热,早上红彤彤的太阳早变成了一个金麟,浑身冒着火,向工地上瞪着眼。老伴给他搭在脖子上的手巾已经不太管用了,拧一把,水流在条石上,“吱”的一声不见了踪影。汗水早不再是一滴滴,它们在父亲的背上、脸上汇成一道道,似乎要抽干父亲的身体。
早放好的条石还有一块就砌完了,父亲抹一把眼睛,因为汗水把眼睛刺得生疼。他想起身,想弯腰把条石放得更齐整些,省得监工对质量不满意。其实父亲这个想法纯属多余,他不知道监工对他最放心,训斥那些偷懒耍滑的年轻人,总是拿他做榜样。
父亲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只是一阵眩晕,就没有声息地倒下了,好像他只是想躺下来,歇一歇,就像年轻时在地里劳作,累了顺势躺在田野里歇一歇一样。 父亲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工地大楼北面的背阴处。身边,围了几个年老的工友。见父亲醒来,在别处休息的几个工友也围过来,高兴地喊:“醒了,醒了!”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一笑,嘴唇生疼。他的下嘴唇磕破了,人中被工友掐得有几道血痕。
“老林,你还是回家歇着吧。今天这么热,你这身体,看来是受不了。”一个比父亲小几岁的工友劝父亲。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就是,你孩子都工作了,还这么受累干啥?”一个小年轻不知深浅,插一句。
“就是工作了老林才受罪呢。找对象、结婚、买房子,哪样不要钱?”邻村的知根知底。
“不用,我没事。也不知怎么就躺下了,歇一歇就行。天太热,我凉快凉快就没事了。”父亲不想让就要到手的钱飞走,为了证明自己身体还行,边说边起身靠着楼墙坐好。
十一点的时候,父亲砌好了三十七块条石。本来他还想多砌几块,工头说什么也不让干了。他说这么热的天,要是再躺倒几个,他就没法交差了。大家都商量下午是不是还来,又有几个年轻人打
了退堂鼓,骑着摩托车走了。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舍不得今天的好价钱,打算中午去附近找个小酒馆喝上几盅,等下午四点以后再开始。
父亲没有接受大家的规劝跟着去酒馆。从家里拿来的油饼还很软扣,带的水也满够,父亲想在工地上找个地方睡一觉。大家给他出主意,让他去楼上跟人家说一声,允许他中午在一褛过道里休息。 父亲在大楼北面的阴凉里吃过饭,觉得浑身像掉进火窟里一般。他的身上已经不出汗,心里却火烧火燎地难受。他没有上楼麻烦人家,觉得自己在那么亮堂的大楼里,会睡不着。而且人家那些怜惜目光,会让自己很难堪。他铺开从家里带来的半旧草席,躺下来。这个地方。父亲觉得很安心。 父亲很快睡着了,鼾声不均匀,也不那么响亮。不过睡着的父亲梦到了儿子,前几天出去旅游的儿子已经到了泰山顶上,双手托着火球一样的太阳照像呢。他笑得真好看,跟小时候一样甜。 梦里的父亲笑了,皱纹一条条聚拢起来,凑成一个难受的抽搐,引出一串痛苦的呻吟…… (郭凯冰文,有删改。)
14.按照事情经过简要概括故事情节,根据提示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接受任务------ --------- --------坚持砌石-------午休美梦 15.仔细品读下面句子,说说它是如何表现天气的酷热的?(3分)
汗水早不再是一滴滴,它们在父亲的背上、脸上汇成一道道,似乎要抽干父亲的身体。 16.联系全文,概括父亲的形象特点。(4分)
17.读完这篇文章后,老师组织同学们围绕“父亲对儿子的爱”展开了讨论。请你在结合文本的基础上,就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8—20题。
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众多中学生拥有自主使用的零花钱,为了让中学生的消费变得更加理性,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中学生的自主消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助解决以下问题。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18.请为调查问卷“中学生的自主消费现状”设计一个调查问题。(2分)
19.在调查过程中,有同学搜集到如下资料。请归纳出图表中所反映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4分)
20.过完春节,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到校后相互打听过年收了多少压岁钱。放学后有 同学约你一起去聚餐,你表示不想去,同学说:“真吝啬,刚才还说过年收了那么多压岁钱,现在就不肯花钱了。”你觉得花钱还是应该有个目标.有个目标,有个计划,于是你这样拒绝了他:“ ” (2分)
七、(50分)
2l。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地理课上,大家在观察《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河流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当大家纷纷探究其科学原因的时候,老师却谈出了二番人生启示:“在我看来,
河流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走直路则是一种非常态。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只有绕道而行。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迭了遥远的大海。成长的道路亦是如此,把曲折的人生看作是一种常态,那么走弯路就是前进的另一种方式、另一条途径,这样才能抵达那遥远的人生大海。” 有时候,“绕道而行”也是一种智慧啊!这一现象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