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急诊科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急诊科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来源:吉趣旅游网
上海护理2018年1月第18卷第1期 ・55・ ・护理管理・ 急诊科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郑明伟,周健萍,薄惠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100000)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调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399(2018)01-0055-03 学者Joinson 于1992年首次提出“同情心疲乏” 用和推广的测评工具。该量表包含3个子量表和65 的概念,用以对护理人员出现的情感麻木及工作丧失 个条目,测评内容分为同情心疲乏、倦怠和同情心满意 激情等做出描述。Figley 提出应使用名词“同情心疲 3部分,其中同情心疲乏包含23个条目,倦怠包含16 乏”代替二次创伤。护理职业具有持续性、密切性和 个条目,同情心满意26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 5级 范围广等特点,长期处于焦虑、恐惧的环境中,容易出 计分法,1—5分分别记为:几乎没有、偶尔、不确定、经 现同情心疲乏。2012年,赵允兰等 对南昌3所三级 常、总是。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同情心疲乏发生率越 医院的215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发现护理人员同情 高,当量表计分≥75分时,表明被测者具有极高的同 心疲乏处于中等水平。目前,国内对于肿瘤科、ICU、手 情心疲乏发生率。CFST的Cronbaeh’S仅系数范围为 术室护士的同情心疲乏现状及影响因素已有相关文献 0.86~0.94[ 报道 ,但关于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研究鲜见报 1.2.2资料收集方法在与相关医院护理部沟通且 道。然而,急诊科护士确是同情心疲乏的易感人群,这 急诊科护士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发放问卷。发放前告知 与急诊科护理人员常常需要面对急性创伤或重症患 研究目的、内容及填写方法,并使用统一指导语,问卷 者,该类患者年龄跨度大、病症范围宽、病情程度急,急 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31份,回收问卷131份,经核 诊护士长时间处于焦虑环境等有关。本研究通过对北 查均有效,有效回收率为100%。 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抽样调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 查,旨在了解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同情心疲乏现状并探 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形式统计描述,组间比 讨其影响因素,为管理者及时采取缓解措施提供客观 较采用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4-标准差的形式, 依据,从而起到有效促进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的作用。 P<0.05表示差异显著。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1.1 对象采用便利取样法,于2016年1—7月,对 2.1一般资料131名被调查者均为女性,具体资料 首都医科大学4所附属医院(宣武医院、朝阳医院、天 详见表1。 坛医院及同仁医院)的131名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调 2.2急诊科护士CFST评分情况 131名护士CFST 查。纳人标准: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且在急诊科工作满 的平均得分为(69.32±2.51)分,其中同情心疲劳维 1年及以上,同意接受调查者。排除标准:正在休假的 度平均得分(69。37±2.13)分,怠倦维度平均得分为 护理人员,曾在急诊科工作现已离职或经科室确认已 (73.22±3.01)分,同情心满意维度平均得分为 调离相关岗位的护理人员。 (62.19±2.93)分。不同分组的护士CFST各维度得 1.2方法 分情况见表1。 1.2.1 调查工具包括两部分:①一般资料调查表。 3讨论 由研究者自行编制,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 作年限、职称、文化程度共6项。②同情心疲乏自我测 3.1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现状分析2010年, 试量表(compassion fatigue self test,CFST)。由 学者Coetzee 对同情心疲乏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 Figley…于1995年根据临床经验,基于同情心疲乏的 研究,总结同情心疲乏产生的3个历程,即“最初的同 二因素模型编制而成,为同情心疲乏方面最早得到应 情心不适”“同情心压力”和“同情心疲乏”。本研究结 果显示,护龄6~10年、具有护师职称的急诊科护士同 收稿日期:2016-08-01 情心疲乏维度评分高于其他急诊科护士(P<0.05); 作者简介:郑明伟(1975一),女,护师,本科,主要从事ll缶床护理工作。 护师职称、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急诊科护师倦怠维度评 ・56・ S 表1 131名急诊护理人员CFST量表各维度得分情况 (分, ±s) 注:①表示与同组内数据进行比较,P<0.05 分较其他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 组护士的同情心满意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 据Coetzee的研究,结合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 分析原因可能为:急诊科护理人员大部分为女性,往往 会连续不断地接诊急性创伤或突发疾病等患者,尤其 与车祸、烧伤、重症等事故频繁接触,冲击压力较大,从 而导致初期的同情心不适、同情心理下降并伴随工作 热情下降,即第一阶段;特别是在同情心不适的问题还 未得到有效缓解时,工作环境的压力仍然持续未有下 降趋势的情况下,急诊护士则会产生同情心压力。若 此阶段压力继续加大,则会导致护理人员烦躁、易怒、 耐力水平降低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即第二阶段。在此 基础上,若压力源仍无所改变的情况下,最终可导致感 情支出大于恢复,引起护士同情心疲乏,即第三阶段。 3.2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研 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得分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40岁年龄段护理人 员CFST总分得分最高为(75.13 4-9.81)分。其原因 可能由于该阶段护理人员工作年限较长,是科室的骨 干力量,同时又是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压力承担较多, 因而容易导致心理问题,最终发展成为同情心疲乏。 从护龄分析,护龄在6—10年的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 了一个新的层面,使其同情心疲乏程度低于6~10年 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此外,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同情 心疲乏与护士年龄和工作年限均有一定相关性。以年 龄为31~40岁、初始学历为大专的护士为例,因刚参 加工作,对急诊科的繁忙工作适应不良,易产生同情心 疲乏。本科学历护士的同情心疲乏程度明显低于大专 学历的护理人员,其原因可能因高学历的护士能更好 地在工作中调节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在业务上能更深 刻地理解急诊护理工作的内涵以及对待突发急诊事件 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应对措施 有研究表 明,医护人员同情心疲乏程度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 关 。国内外相关研究显示 “ ,护理人员通过参加 专业创伤培训、适当的休息、健康饮食、与他人沟通、适 当运动、拒绝不合理工作要求等,能够有效缓解同情心 疲乏。本研究的调查和分析有助于管理者了解急诊科 护士同情心疲乏状况,可指导医院管理者相关政策的 制定。护士长可通过弹性排班或开展心理疏导、团体 训练等不同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减少急诊护士的同情 心疲乏,减少急诊护士离职,从而稳定护理队伍。 4小结 和倦怠得分高于其他分组(P<0.05),这可能与工作 年限较长使得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增加有关。护龄 6—10年正处于急诊科护理人员“爬坡期”,业务能力 基本熟练且已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对待工作的生理 投入和心理投入较多,易导致同情心疲乏程度增加。 而护龄大于10年的护理人员逐渐适应了急诊科的工 本研究对北京市4所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同情 心疲乏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影响同情心疲乏的 因素包括年龄、工作年限与文化程度等。但本研究仍 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急诊护士定期轮转急诊科的各区 域:流水区、留观区、监护室等,本研究并未对不同区域 问护士的同情心疲乏水平的差异性进行统计和分析; 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一般资料相对 作环境,并且随着年龄段的增加,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上 上海护理2018年1月第18卷第1期 ・57・ 局限,后续研究还需进一步补充和扩大范围。 参考文献: [I]Joinson C.Coping with compassion fatigue[J].Nursing,1992,22 (4):116,118—119,120. 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2):1458.1462. [7]Figley CR.Compassion fatigue:coping with 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those who treat the traumatized[M].New York: Routledge,1995:178-208. [8]Coetzee SK,Klopper HC.Compassion fatigue within nursing practice: a concept analysis[J].Nurs Health Sci,2010,12(2):235-243. [9]Najjar N,Davis LW,Beck—Coon K,et a1.Compassion fatiue:g areview of the research to date and relevance to cancer—care [2]Figley CR.Compassion fatigue:psychotherapists’chronic lack of self care[J].J Clin Psychol,2002,58(】1):1433—1441. [3]赵允兰,胡晓莹.护士同情心疲乏的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J]. 医学与哲学,2013,34(4):75-78. providers[J].J HeahhPsyehol,2009,14(2):267-277. [1O]Yoder EA.Compassion fatiue ign nurses[J].Appl Nurs Res, 2010,23(4):191-197. [4]姜男,陈小岑,赵岳.肿瘤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现状及影响因素 [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39441. [5]张晓霞,郭玉梅,郝桥兰,等.ICU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现状研 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2):72-75. [6]许多,吴蒸,李影,等.手术室护士同情心疲乏现状及其影响因 [11]李小琴.医护人员同情心疲劳和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D].重 庆:西南大学,2011. (本文编辑:裴艳) 临床护理协调员在dx J L亲体肝移植中的作用 王 海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关键词:小儿亲体肝移植;临床护理协调员;角色 20008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399(2018)01-0057-02 成功实施肝脏移植手术能帮助先天性肝脏疾病患 儿重获新生,改善其生活质量。肝脏移植手术不仅是 个手术过程,而是需要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科室全 一与移植相关护理继续教育项目,动态了解国际移植学 科的发展方向;接受器官移植技术管理培训,包括学习 各项法律法规,与其他移植中心交流,以保证知识的及 时更新;学习肝移植数据整理与统计报送,按数据上报 方位的密切配合,围手术期各护理环节的干预显得尤 为关键,对围手术期护理领域也产生了直接深远的影 响,由此产生了新型的护理角色——临床护理协调员 (clinical nurse coordinator,CNC)。国外临床护理协调 制度完成护理病例录入工作;同时还应带领肝移植专 科团队一同成长。由医院移植团队任命手术室业务副 护士长兼职担任临床护理协调员。因其作为手术室业 务骨干,既参与肝移植手术,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易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 2肝移植临床护理协调员的工作任务 员由移植专科注册护士担任,目标是帮助只能依靠肝 移植来治疗的患者顺利地通过移植术前复杂的程序、 接受移植手术、术后护理及随访。国内临床护理协调 员的工作流程尚未具体化,主要集中在围手术期各阶 段患者的护理细节上,并包括及时与患者、家属、各科 医师密切沟通等。医院自2015年4月-2016年6月 以临床护理协调员为核心组建一支手术室护理移 植专科团队,目标是帮助等待肝移植治疗的患儿顺利 地完成移植术前复杂的程序,接受移植手术,术中精准 与医师配合并完成手术,术后协同ICU、病房落实护理 措施及出院随访等。术前程序包括:提名申请;参与 医师术前讨论,完成移植前评估程序;护理部批准;协 共开展d,JL亲体肝移植10例,通过临床护理协调员在 围手术期关爱患儿、与家属沟通及手术统筹安排,取得 医患双方的满意。现将主要工作内容报道如下。 1肝移植临床护理协调员的遴选 同医师一起完成等待移植名单的相关文书程序。 3肝移植临床护理协调员的工作内容 临床护理协调员要求必须受过系统的手术室专科 护士培训,拥有处理捐赠以及移植相关程序的知识,懂 得如何处理紧急的危重病例。临床护理协调员应多参 收稿日期:2016-05—17 作者简介:王海(1974一),女,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手术室护 理工作。 由于中国风俗习惯、文化差异及法律法规等因素, 自愿捐献的供体非常少,我国器官移植供体来源主要 为尸体供肝。临床护理协调员的工作是将慢性肝功能 失代偿期的患儿与住院医师、主管护师建立有效沟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